APP下载

论不可能技术

2017-04-10陶迎春

陶迎春

摘 要:作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技术,存在着实现不了或不能实现的技术,通过“商谈”,可以实现天人合一;但作为工具理性的技术,一旦成为技术的全部,将形成另类不可能技术即人类将无法控制的技术。承认有唯象层面的不可能技术,特别是“另类不可能技术形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规划人类与技术发展的整个图景,将有助于人类更有理智地前进。

关键词:不可能技术;现实技术世界;可能技术世界

中图分类号:N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35-04

一、前言

当前,学术界对技术的分析大多建立在技术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或是批判或是辩护,对现实技术进行反思的较多,而对技术可能世界与现实技术世界之间互动过程中的不可能技术讨论较少。本文尝试探讨不可能技术,分析其来源和特征,主张在承认有不可能技术基础上规划人类与技术发展的整个图景。这有助于对技术的批判或辩护建立在更深的广度上,有助于“新技术”的重建。同时,期望能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或深入探讨这个领域。

二、技术世界

一般来说,技术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包括天然自然技术、人工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等。技术世界,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是由技术产品、技术科学、技术方法、技术建制、技术实践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体现为不同的技术要素与特定的时空结合,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统一体体现对技术规律的遵循,体现于共同服务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标取向。简言之,技术世界是一切技术要素的总和。从动态的的角度来看,技术世界包括现实的技术要素构成的整体世界和由技术要素的可能进化方向而构成的总体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世界是技术现实世界与技术可能世界的统一,如图1,技术可能世界与持定的历史时空结合而成为技术现实世界,而技术进化方向潜在多样性,又产生新的技术可能世界,表现为可能技术世界与现实技术世界之间动态展开和不断地转化的历史过程。①

总之,技术世界包含可能技术世界和现实技术世界。可能技术世界是指技术世界中可能转化为现实技术的技术要素的总和,“未在场”。现实技术世界是技术世界中现实技术要素的总和,处于“在场”状态。在技术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能技术世界向现实技术世界转化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的特点:

(一)潜在性

由于可能技术世界依赖于与特定历史时空结合的技术现实世界而存在,是深藏于技术现实世界之中,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预示技术发展的未来前景,是所蕴含趋势的各种各样可能技术的总和。从而与特定历史时空融为一体的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技术现实世界制约着技术可能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反过来观之,可能技术世界具有形态上的潜在性、逻辑上的必然性和发展上的多样性等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可能技术世界的可能技术也就是不可能技术,还没有与特定的历史时空融合。

(二)多向性

可能技术世界向技术现实世界演化的过程中,按技术自身进化的本性,是随机的,进化方向是多维的,进化空间是广阔的,进化的形态是多样的,最终实现的途径是各样的,因此,它具有开放性、待定性和多向性。但一旦成为现实技术,就是特定的技术,沿着特定的发展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状态,这一切取决于现实技术世界的多种条件,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下改造自然的现实需求和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只要这些条件不具备,没有与特定的历史时空相结合,可能技术仍是“可能技术”,也就是不可能技术。

(三)理想性

可能技术世界向现实技术世界演化的过程中,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下改造自然的现实需求和选择,是技术发展的允许世界,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结果。虽然技术自身发展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但对各种可能性的选择和被使用,还受到特定历史时空下社会发展状态与需求的制约,是技術可能性与社会需要性的“共谋”,是合规律的技术世界与合目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技术可能性与社会意蕴性的结合,是技术与人文社会整合后的技术允许世界。从而,它又具有理想性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谋”失败,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未能成功实现,二是技术实现了,未能达到社会合意性如带来环境污染的副作用。

三、不可能技术

通过以上分析,技术世界包括可能技术世界和现实技术世界。从可能技术世界向现实技术世界显现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能技术,主要还是指未实现的技术。技术现实世界历史展开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能技术。下面讨论不可能技术具体来源和特点。

可能技术世界向技术现实世界转化过程中,存在强不可能技术、中不可能技术;在现实技术世界在随着技术世界的历史动态展开中,存在弱不可能技术。

(一)强不可能技术

这类源于实践中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技术,如“……。但是至今还没有发明一种技术,能在没有鱼的水中捕鱼”。②(马克思语)就是指这种技术。还比如制造永动机的技术,因违背科学原理而永远不可能实现。

(二)中不可能技术

这类源于有多种可能的技术向现实转化的可能,但往往只有一种或有限的几种能成为现实,这样其它的技术就被淘汰,而成为不可能的技术。如下表1,在可能技术世界向技术现实世界转化过程中,技术方案有可能技术1到可能技术n,但只有技术方案比如说只有可能技术2转化为现实技术A,一旦这个过程成为现实,那么其它的技术方案从而被A淘汰,转化为不可能技术。

(三)弱不可能技术

此类源于现实技术世界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的技术世界中现实技术转化为不可能技术。如下表2,随着现实的技术世界Ⅰ进化或发展到现实的技术世界Ⅱ,现实技术C转化为现实技术D从而被现实技术D取代,现实技术C又转化为不可能技术。也有现实技术E可以转化为可能技术F,但不能实现,从而可能技术F转化为不可能技术。如人类已具备克隆人的技术条件,但现在禁止实现,从而转化为弱不可能技术。

此外,技术,一旦产生出来,存在于现实技术世界中,某种意义上就是规则,就是程序,有自己的“度”。产生出来的技术有自己的度,超出这个度或达不到这个度,也是不可能技术的范畴或来源之一。

对不可能技术来源的考察中,已显示出不可能技术的特征,具体如下表3:

四、不可能技术的启示

对于强不可能技术,其具有理论探讨的价值。例如像对永动机这样的强不可能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使人类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经验,即一切违反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自然规律的所谓“创造”都是注定行不通的。此外,追求的过程也有意外收获,如英国科学家焦耳曾对永动机很好奇,也想参加这一“发明”行列,为此,做了几十年的实验,最终他发现了“热功当量定律”,证明永动机是制造不出来。还比如“地球圈2号”研究,深化了对生态系统技术的认识。

对于中不可能技术,技术可能方案具有多样性,在转化为现实技术的过程中,这个转化的现实“路径”具有唯一性,这一方面为技术与社会“商谈”提供可能,社会可以从可能技术世界中选择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并使之现实化,另一面会有技术路径锁定效应,转化为现实技术的路径“遮蔽”着其他可能的转化路径。这对社会理性选择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商谈”成功,很难更改,产生“路径”依赖,如社会选择了工业化的技术之路,无法再回到农业社会的技术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社会理性的水平,做到为了人类的共同美好未来来有计划、有控制地发展技术。

对于弱不可能技术,它已是现实技术,面临的情况有三:一是已被另一种现实技术取代而转化为不可能技术,二是有被取代的可能而未被取代,从而可能取代它的技术转化为不可能技术,三是在现实使用中超出或达不到它所允许的度。

以第二种情况为例,产生这种情况或是因为企业因为第一代产品能带来可预测的收益,不愿意使用可能的新技术,或是因为社会不允许使之实现,如上文提到的克隆人技术等。从而也表明,现代社会对技术的选择需要有更高的理性。特别在新的技术现实世界来临的“互联网时代”当代,预先做好对技术可能世界的研究,使得技术的社会控制合理有效,从而可控地引导技术健康前进。因此,人类共同面临的头等大事将是适时而有序地协调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整个人类包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把它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够积极应对,理智处理。

五、另类不可能技术形态

以上分析还是预设人类可支配技术、人类能够对技术可控制、可选择的前提下讨论的,如果是反过来呢?有没有这个情况呢?

埃吕尔指出技术已成为人类必须生存其间的新的、特定的环境。它已代替了旧的环境,即自然的环境。既然技术已成为新的环境,所有的社会现象就都置身其中。人类的实践活动置身于技术世界之中,这个技术世界,“在涉及价值、观念和国家时,它是自主的”。③人类实际上生活在技术世界——人工自然之中,如下图2。这种技术世界形成“巨机器”,一旦这种“巨机器”具有自主性,将形成另一种形态的不可能技术,即人类将不可能控制的技术。

对于人与技术的关系,芒福德指出,“我们的时代已经从人的原始状态过渡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原始状态的标志是人类利用工具的发明和武器来达到控制自然力量的目的,而在新的状态中,人类不仅征服了自然,而且完全脱离了有机环境。人类将利用这种新的巨技术(megatechnology)建造一个统一的、全封闭的架构”。④原古时代,人类面对天然自然,近古时代,人类在天然自然上,创造出人工自然,近代时来,人类不仅要面对天然自然,更要面对人类创造出的人工自然,现时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不仅包括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更包括人与人工自然的和谐,“人机和一”。信息技术改造着社会,生物技术改造生物包括人类自身,从社会或伦理的角度来说,“有很多重要的理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和技术发展的整个图景”。⑤这将是一个全人类值得重视的新课题。

海德格尔主张技术之本质是高度模棱两可的。他指出,这种模棱两可指向着一切解蔽亦即真理的秘密。“一方面,集置(可座架)促逼入那种订造的疯狂中,此种订造伪装着每一种对解蔽之本有的洞识,并因而从根要上危害着与真理之本质的关联。另一方面,集置(或座架)在允诺者中居有自身,这个允诺者让人在其中持续,使人成为被使用者,被用于真理之本质的守护——这一点迄今为止尚未得到经验,但也许将来可得更多的经验。如此,救渡之升起得以顯现出来”。⑥承认有这种不可能技术形态的存在,将更有助于人类有理智性的前进。

可见,对人与技术的关系,特别是人类能否控制技术,一些技术哲学家如埃吕尔、芒福德等表现出审慎的担忧。因为技术世界将不是人类世界的一个子系统,相对,是人类生活在技术世界中。这个“技术世界”是“巨机器”、“巨技术”,具有自主性,是“高度模棱两可的”。因有这种不可能技术形态的存在,因此在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时,要做好“顶层设计”,将不是那个部门,那个国家的事,需要全人类每个成员参与进来,与“技术”共谋,如此,“救渡之升起得以显现出来”。

总之,作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技术,存在着实现不了或不能实现的技术,通过“商谈”,似乎可以实现天人合一;但作为工具理性的技术,一旦成为技术的全部,将形成另类不可能技术即人类将无法控制的技术。承认有唯象层面的不可能技术,特别是“另类不可能技术形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规划人类与技术发展的整个图景,将有助于人类更有理智地前进。

——————————

注 释:

{1}巨乃岐,等.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3):55-61.

{2}{3}{4}{5}{6}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4,120,496,497,319.

参考文献:

〔1〕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吕乃基.科技知识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夏保华.技术的性质与技术的三向构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3):49-53.

〔4〕巨乃岐,等.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3):55-61.

〔5〕Jacques Ellul, ”The Technological Order”, in Carl Mitcham and Robert Mackey,eds.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Technology ,The Free Press,198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