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重复范畴的形式表达研究
2017-04-10宣云范劭兴
宣云+范劭兴
摘 要:重复范畴在人们的认知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不同的民族表达重复范畴的形式有所不同,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多囿于对单个或几个重复范畴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描写,缺乏系统性;而对于重复语义副词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从语义范畴的角度出发,提出重复范畴的概念;再深入挖掘现代汉语中的各种重复范畴的表达形式,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关键词:语义范畴;重复范畴;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92-04
一、引言
从人类有语言开始,人们就用各种形式表达重复语义。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形式都可以表达重复范畴,如副词“又、再、还”等,吕叔湘(1980)、史锡尧(1990、1996)等都认为,它们的基本语义为重复。
国内外对于这一范畴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或几个副词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重复范畴副词的界定,如朱蓓、李迅(2006)根据“又”具有复制信息的功能,提出了“复制性副词”这一概念,并认为“又”是“复制性副词”的典型代表,其复制性分为完全性复制和部分复制性;刘建华(2009)指出单纯从语义上来看,“还、也、又、再”为重复副词;而张谊生(2000),邢公畹(1992)等都将副词“又、再、一再、再三”等表示重复的副词划分为频率副词。二是对重复副词功能的研究,分为语义和句法特征的研究,如吕叔湘(1980)、史锡尧(1990、1996)、吴中伟(1997)、祝东平(2010)等,通过举例的方式,细致的分析了这些副词的各种语义特征,并用图式详细概括了其几种语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语义演变关系,指出大多副词的基本语义都是重复义,其余语义是由重复义衍生出来的;还有就是副词语义歧义的研究,如吴中伟(1997)认为副词“又、再”在句中,因为重音或预设的不同,语义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对重复范畴副词的比较研究,如姜华华(2002)、刘建华(2009)、陆苏静(2008)、史锡尧(1996)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副词“又、再、还、一再、再三”中的几个进行了比较。
以往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一、缺乏系统性。虽然指出了汉语中有很多副词具有重复语义,但没有挖掘出表达重复范畴的其它形式,更没有研究英语中表达重复范畴的形式。二、没有提出重复范畴概念。Lakoff(1987:6)曾经说过“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重复范畴概念有助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从重复范畴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出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用来表达重复范畴的所有形式,并进行分类。
二、重复范畴的内涵
(一)定义
重复范畴和语义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义范畴是定义重复范畴的重要标准。陆俭明、沈阳(2003:357)曾指出语义范畴有狭义和广义语义范畴之分,狭义的语义范畴是指词法范畴,而广义语义范畴包括句法层面,“只要是句法结构形式体现出来的某一种语法意义,就都可以归入语义范畴”。他们同时还指出,汉语可以根据语法意义的表现和语法意义分析的需要归纳出更多的语义范畴。
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一些词汇或语法形式可以表示重复语义,如汉语中的副词“又、再、一再、再三”,它们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重复语义。邵静敏、赵春利(2006)认为语义特征范畴是语义范畴的一个类别。因此重复语义特征是语义范畴的一个类别。再根据广义的语义范畴观点,我们可以将这种具有重复语义特征的语义范畴称为“重复范畴”。由此可见,重复范畴就是指具有重复语义特征的一种语义范畴。
以重复语义特征来定义重复范畴,也与Langacker的图式理论相符合。他认为,“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描述,它适用于该范畴所定义的所有成員,是一个综合了的结构,体现了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束定芳,2008:59)。Taloy也认为图式可以从范畴中抽象出来。根据Langacher和Taylor的图式理论,重复范畴是从语义范畴中抽象出来的,以重复语义为标准而形成的一个语义范畴。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的各种重复范畴的表现形式。
(二)分类
重复次数和重复对象是衡量重复范畴的重要维度,对重复范畴分类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重复范畴这一概念,对研究重复范畴的各种表现形式有指导作用。
1.单次重复和多次重复
按照重复次数的划分,可以将重复范畴分为单次重复和多次重复,如前面所说的汉语副词“又、再、还”等,而“一再、再三、屡次”等表示多次重复。
2.动作的重复、状态的重复和事件的重复
按照重复对象的不同,可以将重复范畴划分为动作的重复、状态的重复和事件的重复。如:
(1)他明天还来。(副词“还”重复动作“来”)
(2)他又在办公室。(副词“又”重复“在办公室”这一状态)
(3)他们又在酒吧聊天。(副词“又”重复“在酒吧聊天”这件事)
三、汉语重复范畴的表现形式
(一)副词
关于副词表达重复语义的研究,许多学者如吕叔湘(1999)、史锡尧(1996、1990)、陆苏静(2008)等一致认为副词“又、再、一再、再三”的基本语义是重复,如:
(4)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现代汉语八百词》)
(5)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上)
(6)再三思索,才想起了对于诗人的一个回忆。(史锡尧用例)
(7)你总是爱淘气,爱开玩笑,所以一再闯祸。(同上)
但是还有一些副词如“屡次、屡、屡屡、重、重新、反复、来回”,对于它们的分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2003)将其归为时间和频率副词;北京大学主编的《现代汉语》(2000)将其归为重复副词;邢公畹(1992)等认为其属于频率副词;张谊生(2000)把这类词分列在频率副词和重复副词里;邹海清(2005)也将其划为频率副词,并给予了新的名称描写性频率副词。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重复”是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大都表示行为、动作的一次又一次或多次重复,因此将它们归类为“屡次类重复副词”。如:
(8)为了维护民主,反对独裁,孙中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屡次遭到失败与挫折。(“屡次”表示状态“失败与挫折”的多次重复)
(9)这种释放方法,屡试不爽,效果相当好。(“屡”表示该动作“试”的多次重复)
(10)他不甘心,又来到了北京,可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在北京他也屡屡碰壁。(“屡屡”表示状态“碰壁”的多次重复)
(11)1931年9月重返洪湖。(“重”表示动作“返”的多次重复)
(12)临走前,他反复告诉我,做演员要沉得住气,必要时候,他会帮我向导演推荐。(“反复”表示动作“告诉”的多次重复)
(13)如果你来回弯曲铁丝,来回弯折,铁丝就断了。(“来回”表示动作“弯曲”的多次重复)
但我们从上例句可以看出,这些副词确实都表示“重复”语义,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在此把这些副词纳入重复范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副词“还”,对于它的语义界定,我们先来看几句话:
(14)他还在图书馆。(蒋琪用例)
(15)他明天还来。
(16)我下次还到麦当劳去。
对于副词“还”,《现代汉语八百词》给的解释是“还”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高增霞(2002)也指出“还”的基本语义为“延续”,如(14)中的“还”表示“他”在此之前就在“图书馆”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说话的时间,表“延续”。但我们认为(15)中的“还”表示动作“来”的重复,(16)中的“还”表示动作“到麦当劳去”的重复。姜华华(2002)认为“还”具有重复语义。由此我们归纳,“还”的基本语义是“延续”,但也可以表示“重复”。
综上所述,汉语中属于重复范畴副词主要有:又、再、还、屡、重、一再、再三、屡次、屡屡、重新、反复、来回。
除了上述提到的副词之外,有时候,我们在汉语中还会看到用几个副词词组连在一起使用表达重复范畴的情况,如:
(17)他久久捧着这块餐巾纸,瞅着瞅着又一再鞠躬,说了许多感激的话。
(18)有的人也承认腐败在现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却又一再申明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偶然现象。
这两句话都用了“又一再”(副词+副词)的组合,表达“鞠躬”和“申明”的多次重复,但是在这两句话中,修饰这两个动词的是副词“一下”,因此表达重复的也是副词“一再”,而副词“又”表达的添加。(17)中的“又”在“瞅”之后添加动作“鞠躬”,(18)中,“又”添加的是动作“申明”。
由此也就说明,在汉语中,两个重复范畴副词连在一起使用时,其中与动词连接最近的那个副词才表达重复范畴,而另外一个则表达其他语义。
(二)动词
汉语中表示重复语义的动词主要有“重复”和“复述”。它们一般单独使用表示重复范畴,不需要和重复范畴副词连用。如:
(19)他老是重复同样的事情。(重复“做同样的事”这件事)
(20)把这句话复述一遍。(重复“说这句话”这件事)
(三)动词的重叠
重叠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重叠部分的语音形式有时会发生一些变化。在汉语中,可以用动词的重叠来表达,如。
(21)他拍拍桌面,敲敲桌腿,然后说,“它们都还很不结实。”
这句话就是通过动词“敲”和“拍”的重叠来表示这两个动作的多次重复,意思为“拍了几下桌面”,“敲了几下桌腿”。
根据性质的不同,我们将上述所提到的各种重复范畴的表现形式分为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包括副词,动词;语法手段为动词的重叠。
四、结语
重复范畴是一种语义范畴,在汉语中,一些词汇如副词和动词,以及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都可以用来表达重复范畴,其中以副词居多。在研究重复范畴表达形式的同时,我们发现重复范畴副词的用法较为复杂,具有多重合涵义,除了表达重复语义外,还可以表达其他意义,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Press. (1987).
〔3〕Taylor, J.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2nd 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1996,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5〕高增霞.副词“还”的基本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2(2):28-34.北京大学.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姜华华.“再”、“还”、“又”重复义的比较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2(4):43-54.
〔8〕刘建华.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2009(9):39-40.
〔9〕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陆苏静.“一再”和“再三”的句法、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2008(8):75-77.
〔1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1999(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史锡尧.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101-111.
〔13〕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汉语学习,1996(4):8-12.
〔14〕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5〕吴中伟.论副词“再”的推延义——兼论加强对汉语副词的语用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997(3):18-25.
〔16〕邢公畹.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17〕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8〕朱蓓,李迅.浅谈复制性副词“又”的几种用法[J].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3):390-391.
〔19〕祝东平.“再”、“还”重复义与动词性词语的“有界”、“无界”[J].汉语学习,2010(5):55-61.
〔20〕邹海清.频率副词的范围和类别[J].世界汉语教学,2006(3):36-4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