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机理及导控策略研究
2017-04-10郝豫
郝豫
以政府重大项目引发的网络舆情风险为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网络舆情风险的形成机理,厘清项目舆情风险的影响因素,把握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舆情风险演化的规律,探寻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系统是如何构成及运作的,这对于减低舆情风险对项目管理的冲击,保障广大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帮助政府提升执政能为与公信力,获得项目、民众与政府多赢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案例分析
(一)事件概述
继厦门、宁波、大连、彭州、昆明等地之后,PX项目再次在广东茂名引发群体聚集事件。根据社会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统计,从2014年3月29日至4月24日,共有涉及广东茂名PX事件的相关新闻9558篇(含新闻网站转载),论坛主贴43150则,博客文章7622篇,微博主贴826844条(不含其他博友评论与互动讨论)。
(二)网络舆情发生过程
1.潜伏期。这次的网络舆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茂名市进行项目选址工作在网络上引发的争议,比如《以科学发展观的名义,环保专家应该关注茂名PX工程选址问题》《“给省委书记捎句话”请关注茂名PX项目的选址问题》,这两篇文章的总点击量共超过12万。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地与民众进行沟通。
2014年2月底以来,当地政府的高调密集宣传活动更加引起了许多民众的不满情绪甚至是恐慌,3月20日,茂名市下辖的高州市召开推进会议,推进PX项目成为茂名各地、各单位的“头等大事”,茂名市部分学校、单位要求签署《支持芳烃项目建设承诺书》,这种“硬性摊派”被认为违背了市民对PX项目的真实意愿,使得沟通工作还未开启,已引发群众的抵制,成为这次矛盾爆发的燃点。尤其是3月27日,政府部门召开网民座谈会,许多网友反映政府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双方最后并没有达成共识,这些都是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潜伏期的征兆信息,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地和网民进行沟通,使得网络舆情之后进一步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2.成长期。由于政府在网络舆情的潜伏期没有很好的主导网络舆情,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借题发挥,通过网络号召等手段召集人民群众进行抗议活动。从当年3月27日到30日期间,网络舆情居高不下。由于PX项目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可能会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所以网民的情绪都较为激动,也比较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左右,从而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
3.成熟期。由于在网络舆情的成长期,政府没有能够主导网络舆情,也没有及时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导致网络舆情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方向,以组织游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于是在2014年3月30日上午,有80多名群众聚集在茂名市区油城五路大草坪并慢行通过市区部分路段,以表达对拟建芳烃(PX)项目的不满。当天下午3时许,又有部分群众聚集茂名市委门前表达意见,有少数人扔矿泉水瓶、鸡蛋等,并拦截车辆造成交通堵塞。当晚20时许,一群不法分子开始在市区拦车辆,实施打砸行为,事后开始冲击茂名市委北门和东门。晚23时许,部分不法分子甚至将停在市委东门附近一辆正在执勤的警车烧毁,随后小部分闹事者开始乘摩托车继续在市区多个地方打砸沿街商铺、广告牌,纵火烧毁多辆执勤警车及无线电通讯车、拖车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衰退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关注日趋减少,论坛和微博媒体大多数以评论为主,并且微博舆论场也很快会被其他的社会热点事件转移。4月23日,中国新闻网对广东茂名事件的惩处结果也进行报道《广东茂名事件刑拘24人批捕5人36人行政处罚》。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导控策略
(一)潜伏期的网络舆情导控
1.采集和监测网络舆情信息。政府管理部门是可以监测到网络舆情形成初期的。可以通过对网民发表意见、态度的平台进行监测,比如微博、QQ、社交网站以及其他平台。可以对这些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并在系统里面设置相关的关键字,每时每刻都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以确保网络秩序安全。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关键字的评论量、转载量等超过了预先设置的上限,监测系统就会进行预警,并且重点监测相关的关键字超过上限的平台等,采集和监测网络舆情信息是治理网络舆情的基础,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
2.网络舆情预警。在采集和监测网络舆情信息的同时,对异常的网络舆情信息,政府管理部门应迅速和准确地对其整理和分析,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平台区域出现的关键字、敏感话题、网民回复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进行处理。在对网络舆情整理和分析时,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网络信息检索以及相应的程序设计来收集和分析重要的关键字和舆情信息。之后,再对经过分析的舆情相关信息进行专业评估,根据评估后的结果再来判断是否需要预警以及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成长期的网络舆情导控
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政府对事件信息进行公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过政府官方网站进行公开,将网络舆情信息快速及时地在网上发布,以便于网民尽快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主流媒体做现场报道,主流媒体也可以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真实的舆情信息。政府进行信息公开首先可以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其次可以体现政府处理事件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大多数民众对政府的好感度增加并且支持政府的舆情决策。
2.与网民沟通获得信息反馈。在网络舆情的发生期间,网民也会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希望了解舆情事件的真相,但是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或者信息量较少,网民不能和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网民就不能获取事件的真相。因而,政府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建立健全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方法与网民沟通,了解網民当下的意见、态度等,及时把当前的舆情处置情况、处置结果让网民知道。
(三)成熟期的网络舆情导控
1.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经过形成阶段,发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之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短时间内了解舆情信息并找到导致舆情发生的因素,之后启动相应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以便于更加科学规范地处置事件,明确好各个部门应该在处置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形成精简、高效和协调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合理配置相关资源,按照事先预案,能够保证资源尽快投入使用。同时,可以提高应对决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预案为准确判断舆情信息的规模、性质、程度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减轻其危害程度。
2.成立舆情管理小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到达一定规模后,应该及时成立舆情管理小组,以便于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和及时正确处置网络舆情。在正常情况下,网络舆情管理小组的工作内容是收集和整理舆情信息,在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网络舆情后,网络舆情管理小组应该能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尽快引导整个发展趋势。舆情管理小组也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輿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只有管理小组单一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舆情管理小组还应该和网络媒体、公众平台等一起应对网络舆情,应对网上公共危机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掌握网络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四)衰退期的网络舆情治理
1.网络舆情评估。在舆情发生的终结阶段,舆情处置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在后期应当对网络舆情应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网络舆情收集和监测、网络舆情预警以及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等方面在具体行动中存在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相应的改进。同时也应该对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过程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优化处置体系。
2.网络舆情善后工作。善后工作对于网络舆情治理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善后工作做得十分恰当的话,可以更好地防止网络舆情再次发生。政府可能暂时治理了网络舆情,避免其继续扩散等,但是有关事件的大量信息还是在网络上,随时可能引发下一次的网络舆情,所以政府还是应该继续监测舆情,以免其再一次发生。
三、结语
网络是个复杂的虚拟空间,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话语方式,因此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的探讨是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律。我们需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机理重新考量,分析每个阶段网络舆情演变机理,探索不同时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导控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重大投资项目舆情风险预警研判机制研究”(2016B29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机理分析与预警模式研究”(16YJCZH026)、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预警模式研究”(2015CZH007)、河南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新常态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监测预警研究”(2017-ZZJH-188)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