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止“脱实向虚”,做“实”实体经济

2017-04-10曹志娟

决策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脱实向虚实体经济

曹志娟

编者按:

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兴,则百业兴。

近年来,中国虚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作为国民经济核心和基础的实体经济则相对式微,面临着艰难困境。长期积累形成的供给质量效率不高、产业同质化竞争、民间资本增速下滑等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之基础,是强大国家的基石。很难想象一个偏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正因为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强调实体经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7次提及实体经济,并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释放的强烈信号,表达了中央提振实体经济的决心。

2017年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战之年,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实体经济振兴刻不容缓。

“现在虚拟经济做过头了,把实体经济搞得乱七八糟。”

“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一场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争论,在宗庆后与马云的唇枪舌剑中不断发酵。

不仅仅是宗庆后,在此之前,2016年12月25日,宗庆后、李东生、董明珠三位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表,也共同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寒冬的深层原因。其中,他们有一点共识:“虚拟经济过火。”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新商业模式的冲击是影响实体经济的因素之一。

由此,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之间,展开了究竟相生相克还是互相生长的辩论。

而在今年两会上,关于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凸显,受到热议。

经济“虚实之争”,是否真的水火不容

“两会”期间,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黄建平通过媒体向阿里巴巴喊话,表示淘宝网这样的虚拟经济给实体经济品牌企业釜底抽薪。淘宝上300多家打着马可波罗旗号的店铺中,只有两家经过授权,其他的都是“李鬼”;天猫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大量冒名侵权的店铺严重扰乱了马可波罗的价格和服务体系。黄建平说,虚拟经济发展太快,相关法律法规跟不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对此,阿里巴巴迅速回应称,淘宝网是百分之一百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搞得好有我们的“功劳”。

中国经济的“虚实之争”就此又引爆了一场“论战”。

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把互联网和商业流通等同于虚拟经济,一直是虚实之争的焦点。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创始人、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说,很多人谈到实体经济时,出现概念上的偏差,一旦强调实体经济,很多人首先想到物质财富,虽然金融产品、文化产品、信息产品、服务业产品,它们都不能称得上是物质财富,但它们都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对此,首先要明确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实体经济的定义是人类通过思想、财富、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生产和流通的商业等经济活动。这意味着,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而以淘宝为代表的流通,则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对于是否只有制造业才代表实体经济,其实早有定论。

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醒说,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的内涵:“‘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基于此,马可波罗瓷砖遇到的麻烦,与其说是与虚拟经济的恩怨,倒不如说是与互联网经济的纠葛。实际上,新兴的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并产生巨大社会效益。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披露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超过3000万人的就业机会。

“电商对实体店有所冲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就像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像百货公司取代了走街串巷的挑夫一样。所以电商虽然对实体店有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实体市场的商品流动,提高了就业。很多商品,尤其是农村的商品,在过去的流通领域里,很难有效进入城市人的餐桌上,现在通过电商渠道,能很快办到。另外,它也促进了快递业的发展。”凯思博投资管理董事长郑方说,现在大家一说脱虚入实,就变成不能搞金融不能搞互联网了,那是不对的,虚拟经济是对实体经济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和服务。一刀切式的“捧实踩虚”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没有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愈发艰难。

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不能把全部或者大部分责任推给互联网经济这个板块。互联网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已经成为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要是缺失了互联网经济,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恐怕会更多。“要警惕‘泡沫经济,不能太过分强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划分。”滕泰说。

没有实体的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

遭受“虚实之争”的还有金融业。现在实体经济“遇冷”,企业几乎没有不做金融的。据统计,大概70%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于主业。如果金融离开实体企业自己玩,防风险的压力会更大。

奥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建民表示,實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其作为支撑,虚拟经济便是空中楼阁。他认为,在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上,政府应拿出有效举措,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应该协调发展,金融发展速度和水平应与实体经济相适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表示,如果金融业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就会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相反,如果金融业发展过于超前于实体经济、金融监管缺位,最终将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程恩富认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脱虚向实”,即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发展要确立服务实体经济和富民强国的新思路。对此,他建议,首先要防止外资金融垄断,国家应该制定法律法规,严格限定外国资本在中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参股比例和参股条件。其次是谨慎对待并充分论证资本项目开放的程度和速度,使之与国内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最后是加快金融市场的事先、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特别是加强以有效治理股灾的股市监管法制和能力建设。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双方相互依存,唇齿相依。与其过分关注经济的“虚实之争”,不如观察实体经济本身如何苦练提振内功。互联网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虚拟经济的存在也是必须的。如果逆势而动,最终很可能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正如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所说“虚实结合,你俩握握手”,“虚实之争”的狼烟应该慢慢散去了。

实体经济为何迟迟无法走出发展困境

就在2016年最后一天,上海浦东的一处商业楼里,王老板关掉了已经开了8年的牛排店。王老板的感慨有很多,比如,人工贵、租金高……当然还有“网络冲击”,“现在有了这么多外卖APP,大家都点外卖了,不下馆子了”,说到这里,王老板提到了隔壁那家“网红饭店”,楼下一排电动车都是他们送外卖用的……

最近一段时间里,“实体经济”老板对“网络经济”的吐槽,一波接着一波,小到开牛排店的王老板,大到董明珠抛出“90后开网店是国家经济隐患”,之前,还有曹德旺对中美两国制造业成本做的对比等等,无不引发人们对实体经济的反思。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转型期,突出表现是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效益下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1—11月份仅增长3.1%,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下降1.2%,是2012年正式开展民间投资统计以来的首次下降。

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3500家上市公司和美国7000家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经济产生的利润80%被金融企业拿走,而美国经济产生的利润只有20%归金融企业。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衡。

面对虚拟经济的过热发展,实体经济为何频频遇冷,迟迟无法走出发展困境?

税负过重

近年来,针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国家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但是,我国的实体企业仍然感觉不到减税降费的政策利好。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税负处于偏高水平,加上社保支出等,企业负担沉重。一家日用消费品企业的税务总监李亮指出:“我们公司一年纳税近30亿元,占销售总额接近三成。公司净利润约20亿元,纳税额超过净利润,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尽管2016年企业受惠于营改增减税规模达1亿元,但相比30亿元的纳税额仍属杯水车薪。”与李亮感受相似,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尽管企业或多或少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但在企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税负仍显得较重。

可以说,税费负担重成为了实体企业的“心病”。

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是多少呢?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说,经过统计,应该在接近40%的水平上。30%~40%的税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死亡,或可以叫“死亡税率”。因为在我国,除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30%~40%的税费负担足以导致大多数工业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甚至亏损倒闭。其实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真实原因之一。

“2016年本土企业外逃情况引发了对我国企业实际税负问题的重视,同时在营改增深入推进阶段,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等问题都会存在。未来工业结构调整会对整体产业发展情况造成影响,企业利润会在低位游走,税费负担剥夺企业利润的行为会严重打击企业生产积极性。”赛迪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坦言。

独立经济学者马光远撰文指出,关于中国税收,关于中国制造业,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撕破喉咙喊减税,但雷声大,雨点小。这种思路不改变,中国实体经济怎么可能好转。“现在到了必须祛除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乌烟瘴气的空气的时候了,必须意识到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危险。必须意识到再不真诚减税,就真的来不及了。”

“税费只是一方面,要把可以降低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除了税收,还有五险一金和各种行政性收费,还有电价、运费、融资成本等多方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在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所承担的一些“隐性成本”,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各类例行检查,这其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灰色地带”,这对企业而言都是成本。

“脱实向虚”的冲击

目前,中国经济形态无可争议地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用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的话说:“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他认为,实体经济中真实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低下,具有较大的泡沫经济成分。虚拟经济中,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比例较低,同时,自我循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泡沫化成分很高。

“一方面,在利润率差异的驱使下,企业都不愿意辛苦地做实业,都更愿意去做资本市场、衍生金融产品和房地产等;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存在真实利率高、资产价格高、杠杆率高等问题。”刘志彪说。

實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资金对实体投资意愿不强。而资产价格增速一旦比实体利润更高,经济就容易有“脱实向虚”的倾向。

在成本压力之下,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进一步显现,甚至产生了“关厂炒楼”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去年M2总量155万亿元,增长11.3%,但资金过多地流向了股市、债市、房市、期货市场,炒作获取高利。还有大量资金通过理财等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系统循环。另外,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投”也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

“由于金融业、房地产业来钱快,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的GDP,而且还能增加税收,更何况还有利于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往往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同时还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M2宽裕,金融或资产泡沫导致一些投资者短期获得高额收益,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资本‘脱实入虚,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从而对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何立胜表示。

创新不足

“我认为,实体经济面临的难题,从企业层面看,根源在于创新不足。这几年,同样面临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但科技型、创新型的企业相对比较好过,传统行业和企业则在苦熬。”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用一组数据表明我国实体经济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指出,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而发达国家企业平均为2%。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我国约为30%,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50%,而这两个指标发达国家在60%至70%之间。

潘刚认为,创新意识不强、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标准滞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严重制约我国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有一点,振兴实体经济终究离不开一个“实” 字。

如何做“实”实体经济

各地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江苏提出实体经济这个“立身之本”不能丢,安徽认为要“提升实体经济供给水平”,广东表示要“提升实体经济增长效率”,上海则特别指出防止经济“脱实转虚”……

尽管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但都不约而同地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实体经济被视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如何做“实”实体经济,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做强制造业,提振实体经济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广东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16年廣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总量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位。

著名调研机构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华为、OPPO和vivo三大广东智能手机品牌跻身2016年全球销量前五。

比亚迪e6纯电动车被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市长选为官方座驾,比亚迪成为了首个海外市长专属座驾的中国纯电动品牌。在世界制造业普遍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广东智造”在2017年一开年便在全球掀起一轮制造业创新的“冲击波”。

今年,广东更是提出要以提质增效振兴实体经济。“广东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广东提振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成效和做法赢得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点赞。

“振兴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决不是再去搞低端制造业,而是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制造业本身要有自信、有定力,要以变求变,有效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利用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自己。一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如果都能实现智能化跃进,所释放出的新动能不可限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何立胜表示。

供给侧发力,提振实体经济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11位跃升到第5位,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位;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在全国负增长的情况下,增长15.3%;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1年增长近16倍,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由第13位上升到第1位……这是青岛实体经济交出的出色答卷。今年春节前夕,青岛市宣布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1.29亿元,昂首挺进“GDP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十二个国内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青岛实体经济 “逆势飞扬”,源于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实体经济过程中,走出了新路子,形成了独有的“青岛特色”。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青岛近年来着力推动大企业、大项目甚至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投资2639亿元助力436个工业大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打造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10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振兴实体经济的突破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滕泰表示,中国过去围绕着需求侧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递减,于是开始向供给侧转变。经济的发展如果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当车速变慢时,我们过去的做法是踩“刺激需求”油门,但投资、消费、出口等油门已经踩到底了,情况并没有好转,就不得不考虑如何从根本上给发动机增加动力——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一些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需要被取消。该取消的取消掉,经济的活力就会迸发出来,经济增速就会提高。改革要改什么?实际上就是解放生产力,一条条绳索把生产力给束缚住了,很难往前跑。”他说。

创新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亦需创新的力量。在浙江,创新正引领浙江实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28年前,宗庆后用勤奋、踏实,建立起娃哈哈,并逐步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翘楚。而如今,创新正让娃哈哈这一老牌企业再续发展活力。“娃哈哈计划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将设立研究院,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

他希望,通过生物工程和中医研究,生产更多健康食品,促进老百姓健康。

在创新路上不断“奔跑”的,还有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的企业。

奥克斯搭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平台,来缩短管理半径、产品植入科技、创新渠道变革,实现产品及产业升级。郑坚江说:“实体经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这些都是浙江实业通过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说,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他表示,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不创新,无未来。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全员创新,通过创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点燃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潘刚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说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让民间资本有更多稳定的投资渠道,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何立胜表示。

猜你喜欢

脱实向虚实体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防止市场资金“脱实向虚”
警惕房地产加剧中国经济“脱实向虚”
“脱实向虚”加剧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