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干净干事
2017-04-10蒋家东
蒋家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新考验,党员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干净干事,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不仅表明了党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也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与重托。
党員干部要想干事。想干事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保持的旺盛的工作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凡事想干了,就会有动力和激情;不想,则一事无成。对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想干事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因为在你获得权力的同时还获得了干事的责任和义务,更明确了你该为谁干。可以说,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四风”表现突出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不在状态。因此,想干事,就必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意识。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了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干部要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能力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胆识则来自于公心和无私。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会不会干事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胆识问题。会干事要做到“三前”,即调研在前、谋划在前、措施在前。只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会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党员干部往往为官一方,肩上扛着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盼,手里攥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使命重大。所以,有了想干事的状态,还应锻炼会干事的能力,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新对策、新办法。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性地提出了既要“治贪治腐”,又要“治庸治懒”。制定了“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同时,中央也明确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要求,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不作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作风整顿,明确了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教育,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要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不谋一己之利,不贪一时之功,不图虚荣之名,心里时时装着百姓,想着子孙后代;多干促发展、惠民生之事,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干解民忧、得民心之事,时刻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努力提高百姓福祉。
党员干部要干净干事。干净干事是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党员干部基本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核心和骨干,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至为关键,必须始终激情干事,善于干净成事。干事是领导干部最基本、最起码的职责所在,是为官从政之要,不干事肯定会误事;干净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是为人为官的底线,不干净肯定会出事;担当是每一个党员的成事之要,有多大担当才能成就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激情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一种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气概,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冲动。领导干部从政就要干净干事、激情担当,如果做不到,那就别从政。因为从政者只有谋事干事守住底线,满腔热情敢于担当,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重托,对得起家人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干净干事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操守底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敬畏党纪、敬畏国法、敬畏组织、敬畏制度,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时刻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切实做到既守大节又重小节,既有本事又守本分,既能干事又不出事。要始终保持警惕之心,加强自我约束,坚持管住手中的“权”,不谋非分之利;管住自己的“手”,不接非分之财;管住自己的“腿”,不进是非之地;管住下属家人,不沾自己的“光”,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系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商丘市中心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