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城乡社会保障发展非均衡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04-10吕承超王志阁

关键词:基尼系数社会保障

吕承超++王志阁

[摘 要]采用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救济支出面板数据,测度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非均衡和极化程度,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及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长,非均衡程度也在逐年缩小,且市域的非均衡程度大于县域,地区内非均衡程度逐步超过地区间非均衡程度;青岛市社会救济城乡非均衡呈现下降趋势,其地区内非均衡程度大于地区间非均衡程度。社会保障的极化程度逐年缩小,而社会救济城乡极化程度呈扩大态势。在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社会保障影响最为明显,地区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支出及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社会保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障;非均衡;基尼系数;极化指数

[中图分类号]F812.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016-0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及国家发展的“稳定器”[1]。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外向型城市,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支出也在逐年提高。然而,青岛市各地区发展存在诸多差异,社会保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管理体制混乱、待遇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青岛市社会保障非均衡程度及极化程度,影响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于青岛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目前,对社会保障非均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城乡差距方面。城乡间社会保障体制存在分割性,制度上碎片化[2],这削弱了社会保障的共济功能[3]。长期以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差异较大[4],城镇社保水平的提高往往以牺牲农村的社保水平为代价[5-6],这造成了城乡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巨大差距。第二,地区差距方面。林治芬采用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等测度了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7]。何秀芝通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认为东部地区差异尤为突出[8]。彭海艳利用GE指数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总体差异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9]。

部分学者对社会保障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人口老龄化、失业率、通货膨胀、居民储蓄、地区性差异及政府临时性政策等因素均能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10],人均GDP对社会保障支出有正向影响[11];王贺和刘云香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外贸易程度、民族人口比重及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社会保障支出影响显著[12];吕承超采用2003—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部分因素,认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及循环累积效应等因素对社会保障有显著影响[13];此外,财政分权会扭曲政府支出结构,改变政府支出模式,直接影响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14-15]。

综上所述,部分学者对社会保障非均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本文具有借鉴意义。但既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社会保障支出概念界定不一致,多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为研究对象而忽略了社会救济等项目支出;第二,对社会保障非均衡的研究定性多定量少,关于社会保障非均衡的研究中,多偏向于对数据的定性描述,使用计量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较少;第三,对社会保障的研究宏观多微观少,既有研究多从宏观政策和全局出发,而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社会保障研究不足。由此,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研究青岛市各地区社会保障非均衡程度和极化程度并对其进行分解,进而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再对青岛市社会保障统筹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非均衡的研究方法

基于以往不同学者对非均衡测算方法的研究,本文采用Mookherjee和Shorrocks(1982)提出的测算方法来测度和分解基尼系数[16]。具体公式为:

公式(1)中,G代表总体基尼系数,测度总体非均衡程度,等号右边第一项记为Gw,代表组内非均衡程度;等号右边第二项记为Gb,代表组间非均衡程度;R为剩余项,即为不同分组之间的重叠而产生的影响;i、j分别代表第i组和第j组所占总体的样本份额,i、j分别代表第i组和第j组人均支出与总体平均支出的比值,Gi代表第i组的基尼系数。

(二)空間极化的测度方法

事物或某一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由最初阶段向两极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极化,这既表明了事物或要素发展的动态过程,也预示了发展的结果[17]。当极化的过程和特征显著表现在空间上时,要素发展便会呈现非均衡与集聚现象。本文分别选取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来测度社会保障空间极化程度。

1.ER指数。依据Esteban和Ray提出的测度极化程度的方法[18],本文构造测度青岛市社会保障极化程度的ER指数公式:

公式(2)中,A是起标准化作用的常数,其值可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以保证ER指数介于0到1之间;n为分组个数,qk、qh分别表示第k组和第h组所占总体的样本份额,xk、xh分别代表第k组和第h组人均支出水平;(0,1.6), 越接近1.6,表示ER指数与基尼系数的差距越大,本文取1.5。ER指数越大表示空间极化程度越高,反之,极化程度越低。

2.EGR指数。EGR指数是Esteban,Gradin和Ray等为弥补ER指数存在的局限,对ER指数改造后提出的[19]。本文构建测度青岛市社会保障空间极化的EGR指数,如下所示:

公式(3)中右边的第一项即ER指数,第二项中的G为基尼系数,Gb为基尼系数分解中的组间非均衡程度,>0,用来衡量组内聚合程度的敏感性。EGR指数介于0到1之间,A和的取值可据此调整。EGR指数越大,表明社会保障的空间极化程度越高,反之,极化程度越低。

3.LU指数。当各分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重叠时,EGR指数中右边第二项不能准确反映出组内非均衡程度。为弥补这一点,Lasso和Urrutia(2006)提出了LU指数[20]。据此,本文构建测度青岛市社会保障极化程度的LU指数:

公式(4)中,Gk表示第k组的基尼系数。LU指数越大,说明社会保障空间极化程度越高,反之,则极化程度越低。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来衡量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选取人均低保支出来衡量城乡社会救济发展水平,其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等于社会保障支出同常住人口的比值,人均低保支出等于低保资金支出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比值,由于统计口径的不规范和不统一,只选取了社会保障支出中的社会救济这一项目来探讨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

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青岛市统计年鉴》。其中,社会保障方面,选取的样本数据时间为2007—2015年。根据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将青岛市各区和县级市划分为两个区域,市域地区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和城阳区,县域地区包括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社会救济方面,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方面考察,城镇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5年,由于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农村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2年。

为了使所测度的极化指数介于0到1之间,在测算社会保障极化指数时,设定A=100,=1.5,=0.1;在测算社会救济城镇低保支出极化指数时,设定A=0.1,=1.5,=0.01;在测算社会救济农村低保支出极化指数时,设定A=0.1,=1.5,=0.1;在测算社会救济城乡低保支出极化指数时,设定A=0.1,=1.5,=0.5。

三、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非均衡和极化测度

(一)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非均衡测算—基于基尼系数及分解

本文根据Mookherjee和Shorrocks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将青岛市划分为市域和县域两大区域来测算其社会保障非均衡,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青岛市社会保障总体基尼系数大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0.2912降至2015年的0.1190,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非均衡程度不断缩小。第一阶段2007—2011年,社会保障非均衡程度在逐渐缩小,总体基尼系数从2007年的0.2912降至2011年的0.1157,尤其是2010—2011年,下降幅度达到了52.63%;第二阶段2012—2015年,除2015年非均衡程度略有上升外,其余年份下降趋势平稳。从分区域来看,市域和县域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除个别年份,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市域基尼系数除2010年外均大于县域,表明市域的地区非均衡比县域的地区非均衡大。

从基尼系数分解来看,地区内非均衡贡献率与剩余项贡献率变动趋势相同,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剩余项的增长幅度大于地区内非均衡的增长幅度,表明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因两区域分组重叠而产生的交互影响程度增长明显。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则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1.45%降至2011年的56.61%,2012年反弹至63.77%,随后降至12.57%,下降幅度达到了80.29%。

(二)青岛市社会救济发展非均衡测算—基于基尼系数及分解

1. 城镇社会救济非均衡。对青岛市市域和县域社会救济非均衡进行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从样本考察期内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城镇社会救济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0.1106升至2010年的0.2235,随后又降至2015年的0.1077,表明样本考察期内,城镇社会救济非均衡程度先扩大后缩小。第一阶段2003—2010年,除了2006年和2007年呈現下降趋势外,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长;第二阶段2011—2015年,总体基尼系数下降,除2013年反弹至0.2112,总体从2011年的0.1264降至2015年的0.1077。从分区域来看,市域和县域的地区内基尼系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具体的测算数据来看,除2004年、2006年和2015年外,其余年份市域的基尼系数均大于县域的基尼系数,表明市域的地区非均衡大,县域的地区非均衡小。

从基尼系数分解来看,地区内非均衡贡献率波动较为平稳,大体在20%至40%之间,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和剩余项贡献率的变化方向大体相反,且二者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除了个别异常年份(2003年、2015年),地区间非均衡的贡献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剩余项贡献率的波动趋势则正相反。剩余项贡献率从2004年的56.05%升至2006年的57.96%,随后又从2007年的30.98%降至2011年的21.01%,最终又回升至2014年的69.38%,表明城镇社会救济水平受两区域间重叠产生的交互影响的程度波动较大。

2.农村社会救济非均衡。农村社会救济基尼系数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因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2年。从样本考察期内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来看,除个别年份,农村社会救济总体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0.1877降至2011年的0.0739,表明青岛市农村社会救济发展非均衡程度不断缩小。第一阶段2003—2006年,除2005年,其余年份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0.1877降至2006年的0.0702,下降幅度达到62.60%;第二阶段2007—2012年,除2010年回升和2012年较大幅度反弹外,总体基尼系数从2007年的0.1088降至2011年的0.0739。从分区域来看,市域的基尼系数大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县域的基尼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趋势。市域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1316降至2007年的0.0741,后又升至2012年的0.2291;县域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2020降至2006年的0.0563,后回升至2008年的0.1431,最终反弹至2012年的0.1213。但在大部分年份,县域的基尼系数大于市域的基尼系数,表明县域的地区非均衡较大,市域的地区非均衡较小。

从基尼系数分解来看,地区内非均衡贡献率波动较小,在35%左右,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与剩余项贡献率的变化大体呈对称分布,且二者的波动幅度均较大。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而剩余项贡献率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趋势。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先从2003年的27.74%升至2006年的57.16%,后从2007年的26.29%升至2008年的30.82%,最终又从2009年的4.11%回升至2012年的18.52%,虽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剩余项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农村社会救济的发展水平受两区域间重叠产生的交互影响的程度增大。

3.城乡社会救济非均衡。城市和农村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因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2年。样本考察期内,青岛市城乡社会救济总体基尼系数虽有一定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0.2993降至2012年的0.3504,表明青岛市城乡社会救济发展非均衡程度在逐步缩小。第一阶段2003—2007年,从0.6091降至0.2629;第二阶段2008—2012年,从0.3475升至0.3504。从分区域来看,市域和县域的城乡间基尼系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了个别年份有所波动,总体来看呈下降趋势。2003—2006年,市域的基尼系数均小于县域的基尼系数,表明市域的地区非均衡小,县域的地区非均衡大;2007—2011年则相反,市域的地区非均衡大于县域的地区非均衡。

从基尼系数分解来看,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除2004年外,整体波动较小,在10%左右,而地区内非均衡贡献率和剩余项贡献率均大于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地区间非均衡贡献率与剩余项贡献率变化趋势正相反,前者先上升后下降,从2003年的41.76%升至2007年的63.25%后又降至2012年的36.02%,后者先降低后上升,从2003年的45.39%降至2007年的21.44%后又升至2012年的57.43%。总体表明,地区内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影响、因两区域间重叠而产生的交互影响对总体非均衡的影响都大于地区间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影响。

(三)青岛市社会保障空间极化测算

本文按照两区域的分组方法分别测算青岛市社会保障空间极化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表5、图1中可知,三大指数变化趋势相同,青岛市社会保障的极化程度除2012年外总体呈下降态势。第一阶段2007—2011年,ER指数从0.3462降至0.1869,年均下降14.29%;EGR指数从0.3408降至0.1818,年均下降14.54%;LU指数从0.3428降至0.1852,年均下降14.26%。第二阶段2012—2015年,ER指数从0.2924降至0.0851,年均下降33.73%;EGR指数从0.2877降至0.0747,年均下降36.21%;LU指数从0.2902降至0.0841,年均下降33.83%。从而可知,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呈递减态势。

(四)青岛市社会救济空间极化测算

按照两区域的分组方法分别测算城镇和农村社会救济空间极化三大指数: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结果和变化趋势分别如表6和图2、图3所示。

由表6,图2、图3可知,青岛市城镇和农村社会救济空间极化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个别异常年份,三大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从具体数值分析可知:

1.城镇社会救济空间极化。第一阶段2003—2010年,ER指数从0.0815升至0.2548,年均上升17.69%;EGR指数从0.0812升至0.2538,年均上升17.67%;LU指数从0.0815升至0.2544,年均上升17.67%。第二階段2011—2014年(除去异常年份2015年),ER指数从0.1674降至0.0269,年均下降45.62%;EGR指数从0.1668降至0.0261,年均下降46.10%;LU指数从0.1672降至0.0269,年均下降45.62%。这表明,青岛市城镇社会救济空间极化程度先扩大后缩小。

2.农村社会救济空间极化。第一阶段2003—2008年,ER指数从0.1218上升到0.2708,年均上升17.33%;EGR指数从0.1082升至0.2635,年均上升19.48%;LU指数从0.1196升至0.2681,年均上升17.53%。第二阶段2008—2011年(除去异常年份2012年),ER指数从0.2708降至0.0971,年均下降28.96%;EGR指数从0.2635降至0.0905,年均下降29.96%;LU指数从0.2681降至0.0964,年均下降28.89%。这表明,青岛市农村社会救济空间极化程度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

3.城乡社会救济空间极化。如图4和表6所示,除个别年份,青岛市城乡社会救济空间极化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一阶段2003—2007年,ER指数从0.3643降至0.3059,年均下降4.28%;EGR指数从0.0090升至0.1945,年均上升18.41%;LU指数从0.2273升至0.2623,年均上升3.64%。第二阶段2008—2012年,ER指数从0.4473升至0.7150,年均上升12.67%;EGR指数从0.2883上升到0.5513,年均上升17.59%;LU指数从0.3529上升到0.5760,年均上升13.03%。这表明,青岛市城乡社会救济空间极化程度在逐渐变大。

四、青岛市社会保障非均衡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设计

针对青岛市社会保障发展呈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本文主要选取以下影响因素: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与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社会保障意识提高,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增加,因此,居民工资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大小也是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工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的另一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5.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居民的消费状况与消费水平,而居民消费支出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障支出。

(二)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根据以上提出的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因素,取自然对数后,本文构建以社会保障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

公式(5)中,SSE表示社会保障支出,AGDP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INC表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LFE表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GIP表示工业生产总值,CON表示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常数项,是个体效应,为随机扰动项。

(三)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及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并进行豪斯曼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由于p值为0.0000,故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固定效应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的测算结果,最终选定固定效应模型。

对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如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社会保障支出具有较明显的正向影响,表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极强的正向影响,表明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社会保障支出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工业生产总值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则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工业产业与居民实际生活关联性较弱,导致工业产业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品零售总额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它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呈现较强的反向影响,可能是因为某阶段居民将收入的较大部分用来消费,从而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和需求变小。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救济支出面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测度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非均衡程度,利用ER、EGR、LU三大指数测度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空间极化程度,并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及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1)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救济支出逐年增长,同时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非均衡程度呈下降趋势,市域的地区非均衡大于县域的非均衡,地区内非均衡逐步超过地区间非均衡。(2)青岛市社会救济支出逐年增长,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社会救济的非均衡也在逐步缩小,但总体上市域的城乡非均衡仍大于县域的城乡非均衡。(3)青岛市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都存在空间极化现象,社会保障的极化程度呈下降态势,而城乡社会救济极化程度则呈扩大态势。(4)在青岛市社会保障非均衡的影响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社会保障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抑制作用。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对策:第一,加快促进青岛市经济合理发展,引导各地区内部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内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基础,要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资源在各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和在地区内的合理配置,促进地区间和地区内经济协调发展。第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推进国家一体化进程,根据青岛市市域和县域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合理分配财政支出,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间制度对接,防止青岛市各地区和城乡间社会保障支出差距扩大化。第四,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引导居民收入支出结构,稳步促进青岛市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合理化。

[参考文献]

王延中.中国城乡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非均衡发展评估[J].经济管理,2012(12):143-153.

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成就与教训[J].中国人口科学,2009(5):2-18,111.

朱玲.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研究[J].中国人口学,2010(5):2-12,111.

Ravallion M. Decentralizing eligibility for a federal antipoverty program:a case study for china[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9,23(1):1-30.

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年[J]. 改革,2012(2):47-52.

申曙光,孙健.论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七大关系—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09(4):35-39.

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 财经研究,2002(5):37-43.

何秀芝.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与政策优化路径[D].南京:南京大学,2015.

彭海艳.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评价与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6):90-100.

曹朴.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06(6):77-78.

郭光芝,杨翠迎.地方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析[J].西北人口,2010(6):1-4,9.

王贺,刘云香.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79-87,96.

吕承超.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2):10-21.

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2):49-55,97.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12,22.

Mookherjee D, Shorrocks A F.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trend in UK Income inequality [J]. Economic Journal,1982(92):886-902.

吕承超,白春玲.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随机收敛研究[J].财政研究,2016(4):47-59.

Esteban J, Ray D. 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 [J].Econometrica, 1994,62(4):81-85.

Esteban J, Gradín C, Ray D. Extension of a measure of polarization,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five OECD countries[J]. Journal of Econmic Inequality,1999 (1):1-19.

Lasso de la Vega M C,Urrutia A M.An alternative formulation of the Esteban-Gardin -Ray extended measure of polarization[J]. Journal of Income Distribution,2006,15(12):42-54.

[責任编辑 张桂霞]

猜你喜欢

基尼系数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纪念日中国首次公布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中国人的收入差距被夸大了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