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开展MOOC的SWOT分析
2017-04-10贾成净
贾成净
摘要: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诞生之日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采用 SWOT 分析法,论述我国高等学校开展 MOOC 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论证在我国开展MOOC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MOOC ;SWOT ;高等学校;优势;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04-02
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MOOC平台自2012年成立以来,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加快推动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应用,中国也不例外。位于第一梯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积极做出响应,陆续推出MOOC。但还有更多的大学仍采取观望态度,不确定MOOC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怎么样影响。因此,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开展MOOC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高校开展MOOC的优势
1.1有优秀的教师资源与课程资源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高等学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是我国优秀教师资源与课程的集中地。但是由于优质资源的有限性,很多学生与知名高校无缘,没有机会坐在教室里聆听中国最优秀教师授课。而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MOOC正好可以解决此种矛盾。高校开展MOOC可以大范围地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
1.2有丰富的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涵盖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各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组建了精品课程开发团队,开发了丰富的多媒体课程资源。部分优质精品课程可以在引入MOOC理念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为MOOC课程,这便为MOOC的开发节约了成本。此外,开发精品课程的经验可为MOOC的开发提供借鉴,进而打造优质MOOC资源。
2 高校开展MOOC的劣势
2.1开发的MOOC课程学术性强,“实用性”稍弱
目前,很多的MOOC课程是高校优质课程的升级版,其学术性一般较强。但由于参与MOOC学习的学习者来自全球,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性又不能过高。所以高校开发的MOOC课程既缺乏高学术性的研究型课程,也缺乏和职业内容相切合的培训性课程,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其实用性较弱。
2.2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快速适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与主体,是课堂的真正驾驭者;教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授课,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接受与反应情况调整教学过程。而在MOOC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视频教学只有10-15分钟,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模式,将系统化的知识碎片化,并将各知识点融合到各种任务与问题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而学生也要适应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克服互联网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学习完成所选课程,并最终将知识重新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MOOC课程完成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与学生还没能很好地适应MOOC教与学的模式要求。受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与学生要适应这种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 高校开展MOOC的机会
3.1順应时代发展需求
网络时代,我们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中央部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支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建设,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开发高质量课程,借助MOOC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高校的重要任务。
3.2探索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传授式阶段,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饱受诟病,但却因各种惯性等因素的存在,一时无法改变。MOOC是一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时机。MOOC的开发及应用,可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3.3提升学校知名度,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招生宣传和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MOOC的学习者来自全球,是个国际化的舞台。通过向公众提供MOOC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借助网络占领高等教育市场也是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
MOOC把全球高校放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人才竞争的必然结果。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第一位MOOC名师于歆杰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平台,‘有理、有利、有节地说出自己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观点,毫无疑问,我们将在世界最顶尖人才的竞争中失去话语权。”
开展MOOC不仅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还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在国际化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3.4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MOOC的到来曾引发了很多高校老师的担忧,“将来我会不会失业?”
的确,MOOC对教师职业肯定会有影响,可能会使高校老师的分工更细化,有些老师可能会是课程主讲老师,有些老师可能主要是进行课程辅导答疑,有些老师可能要进行课件制作……但新技术的出现只能使生活更美好。20个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三千万农民,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30万农民,其他的人并没有失业,而是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电商的到来是如此,MOOC的到来也是如此。MOOC是新事物,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接受它,并能适应它的存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被时代所淘汰。
3.5积累教学大数据,开展教学研究
高校开展MOOC,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每个过程,积累教学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定量分析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程度等,从而更好地分析学生需求,为学生推荐不同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也可以總结提炼教学规律,并将之应用到人才培养与选拔中。
4 高校开展MOOC的威胁与挑战
4.1 MOOC可持续发展模式未发展成熟
MOOC的开发不仅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国外MOOC能够迅猛发展主要依托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涌入【1】,而我国MOOC还主要依靠政府与学校财政支持。清华大学的一门示范课程的投入就达到了五六十万元,仅片花就花了几万元,有时一门MOOC从设计开发到运营至少需要上千万元。显然,仅仅靠政府与学校的财政支持,MOOC很难一直走下去。由此可见,目前MOOC建设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这是目前也是将来大多数高校在进行MOOC建设中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4.2 MOOC课程推广难度大
我国开始MOOC开发相对较晚,受制作水平与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限制,国内MOOC课程受欢迎程度不如国外MOOC。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 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 13%【2】。由此可见,要想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MOO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 MOOC开发相关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教师开发 MOOC 的积极性不高
一门高质量的MOOC课程的投入是很大的,需要专注教学和有奉献精神的老师。MOOC课程绝不是单纯地把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以适应线上的学习模式。线上课堂需要教师重新设计课程内容,需要用更简洁更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更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论坛内容以满足学生答疑需要……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中在对老师进行评价时,重科研轻教学,对MOOC开发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相应激励机制,教师很难将过多精力投入到MOOC开发中。没有教师的高度参与,高质量MOOC就很难出现。
5 小结
MOOC作为一种教育领域的创新,不仅带来了恐惧,也带来了重燃的希望,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高校开展MOOC既有优势与机会,又有劣势与挑战。我们应该发挥其优势,接受挑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MOOC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亮. MOOC 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5) : 70.
[2]刘宇. MOOC冲击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SWOT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