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与园林景观设计
2017-04-10董艺萱曹变蛟
董艺萱 曹变蛟
摘要:水环境与园林建设的紧密结合,建设成动静结合、另有特点的园林。本文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原则和形式,探讨了园林水景观营造的方法及水生植物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应用
1.园林水景的营造原则
水景在设计前必须考虑水的补充和排放问题,最好能通过天然水源解决问题。对于小型水体,可用人工水源,做到循环利用。必须符合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设计水景,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尽量丰富水景层次。由于大面积的水体缺乏立面的层次变化,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境,通常可通过在水中设立岛、堤,架设园桥、栽植水草,在岸边种植树木等多种手法,达到分隔空间、丰富层次的目的。自然界中有江河、湖泊、瀑布、溪流和涌泉等自然水景。园林水景营造既要师法自然,又要不断创新。水景设计中的水有平静、流动、跌落和喷涌4种形式。在水景设计中,可以以一种形式为主,其它形式为辅,也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
2.水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2.1亲和性和延伸性
通过贴近水面的汀步、平曲桥,映入水中的亭、廊建筑,以及又低又平的水岸造景处理,把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水景与游人之间就体现出一种十分亲和的关系,使游人感到亲切、合意、有情调和风景宜人。
2.2暗示性和迷离性
池岸岸口向水面悬挑、延伸,让人感到水面似乎延伸到了岸口下面,这是水景的暗示作用。将庭院水体引入建筑物室内,水声、光影的渲染使人仿佛置身于水底世界,这也是在水面空间处理中水景的暗示效果,利用水中的堤、岛、植物、建筑,各种形态的水面相互包含与穿插,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观层次丰富的复合性水面空间。
2.3隐约性和藏幽性
使配植着疏林的堤、岛和岸边景物相互组合、相互分隔,将水景时而遮掩、时而显露、时而透出,获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水景效果。水体在建筑群、林地或其它环境中,可以把源头和出水口隐藏起来,更能让人产生遐想。
3.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3.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
静止的水面和流动的水可将周围景观映入水中形成倒影,形成景观的层次和朦胧美感。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当水面不大,但在整个空间中仍具有面的感觉时,水面仍可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产生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会呈现出环境的色彩,倒影的能力与水深、水底和壁岸的颜色深浅有关。因此,对水景的设计,除了关注水的形态本身,还应密切关注水所流经界面的设计。
3.2与周围建筑风格及环境相结合
利用天然地形的断岩峭壁、台地陡坡或人工构筑的假面山形成陡崖梯级,造成水流层次跌落,形成瀑布或叠水等景观。跌水最终的形状和模式都由所流经的物体决定,落水的速度和角度,也是影响瀑布形式和声音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跌水的形式极其丰富,也是最能体现设计者或园林主人想象力及艺术品位的设计元素之一。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落水具有形、色以外的声音效果,其飞落的变化体态感染力强,形式则千变万化,如丝带式瀑布、幕布式瀑布、阶梯式瀑布、滑落式瀑布等。叠水则通常指在欧式园林中常见的呈阶梯式跌落的瀑布。管流跌水的水柱,一般透明规整,多个连排具有阵列感、气势感,单个布置具有朴质感,适宜与雕塑配合,艺术效果强烈。
3.3景石的应用
水石相结合创造的空间朴素、简洁,现代水景设计中用块石点缀或组石烘托的手法很常见。水池面设计装饰小品,诸如雕塑小品造型富有特色,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点缀园景、活跃气氛。
3.4水生植物的应用
在园林中,按其生態习性可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滨水植物。水景设计离不开水生植物的设计,用不同的水草点缀在水环境中,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小型池塘在选择水生植物时,一般可利用瓦盆培育幼苗,长成后再植入较深水域中。较大的种植池在铺筑池底时,要先行考虑种植穴槽的位置,也可以选用盆栽或是砖砌水泥池槽。
4.结语
总的来说,水的景观营造是其本身的形体和变化并依赖于外在的因素。平静的水在园林景观中能起到倒映景物的作用,流动的水则表现环境的活泼和充满生机感。综合运用水的这些特性,同时,深入研究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水元素的效用,创造更多的艺术财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