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思考

2017-04-10史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德州市

史丽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具备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产业化;以组织化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以标准化生产出德州“优质农产品”;以社会化服务培育职业化农民。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德州市

京津冀一体化下德州市“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新定位给德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对德州市乃至山东省农业产业转型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基础条件

1、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大市,位于黄河中下游,自然禀赋适合发展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9.3亿元,占GDP比重为10.3%,高出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其中粮食2015年总产量达890.5万吨,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强,连续十二年全省第一。蔬菜2015年种植面积达158万亩,总产量586.4万吨,有286个高标准蔬菜园区,8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市)。畜牧业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500多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养殖场区126处。其农业的发展为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形成

德州市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相对健全,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利化,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高达96%,居山东省首位。德州市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立足本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构建起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80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53家,形成了10余个特色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到了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5。有专业合作社12300多家,家庭农场1200家,为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创造了条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26处,部级定点批发市场6处,已成为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交易中心。德州市較为健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为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大经济循环圈创造了条件。

3、农业标准化、科学化生产体系不断加强

德州市通过积极引导建设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来搭建农业安全生产平台等措施,初步建成现代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德州市已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9个,绿色食品234个,有机产品146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认证面积达647多万亩,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72.1%。农作物种业产业发达,德州市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种业企业达2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强,国审品种农作物新品种11个,省审34个,主持制定了粮食高产创建等1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全市农作物良种应用率达到99%以上。加大农技人员和农民培训,培训指导农户近40余万户。德州市农业生产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基础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面临的挑战

1、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当前国家给了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定位,只是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德州农产品如何在京津冀农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把“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定位要落到实处,占据一席之地,靠的是大量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户;靠的是德州市跨越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鸿沟,打破现有农业的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但是当前德州市总体农业发展动力不足,还没有形成从政府到企业到农户统一认识,从上到下抓农业的力度,还没有形成把农产品做成闻名全国的地方品牌的合力。

2、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不强

就德州市农业企业总体而言,虽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居全省前列,但是规模小,经营水平不高。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难以适应当前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其次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难以立足高端,凝聚带动起上下产业链条的企业和农户,尤其是多数龙头企业没有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的紧密种养殖联合体,利益分配不合理,难以调动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产品质量也由此难以保障,难以形成本地在京津冀农产品市场的美誉度。

3、资金、科技、人才资源缺乏

资金被喻为市场经济的血液,一个地方某一产业发展强劲,势必吸引大量的资金,反之亦然,弱势产业势必吸引资金乏力,甚至会出现为其他产业“输血”的状况。德州市要“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对资金的需求和原有的投入相比有巨大的差距,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吸引资金进入本地农业产业等问题难以解决。其次,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产品竞争的是质量、特色和品牌,是科技含量。要把农产品做优,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德州市虽然和科研院所有一定的合作,但是总体而言,缺乏农业方面的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研发投入比重低,难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高端带动作用。

三、推进德州市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对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产业化

在德州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这一跨越离不开政府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和当地政府全力支持。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协调蔬菜产业中公司、农户、协会三方的利益,促使其形成链接紧密的产业体系;其次,可以在典型树立、土地流转、初始资金以及政策奖励方面全力支持;第三,可以在规模化、产业化上积极稳妥的规划、引导,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第四,可以出台积极的政策,推动德州市成为吸纳资金、科技、人才的洼地。

2、以组织化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

在小农生产和现代大市场的衔接问题上,可以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合协作模式,凝聚起公司、农户、协会三方共同体的利益,实现农业商品化大生产。尤其在合作社方面,可以学习寿光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帮助其制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等,促进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在破解农民融资难题上,可以研究试行大棚所有权抵押,研究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试点,以有效的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3、以标准化生产出德州“优质农产品”

首先,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农产品质量编码追溯制、基地产品准出制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等,做到从产地到餐桌的标准全覆盖,使“德州优质农产品”成为有质量的品牌。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把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检测、执法的全覆盖。第三,借助标准化生产,推进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定位于京津冀高端市场,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高值化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使“德州优质农产品”成为有档次的品牌。

4、以社会化服务培育职业化农民

农民职业化的实质,是传统农民的终结和职业农民的生成,而职业化农民的培育,离不开农业产业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德州市要构建起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在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方式的实践中,转化为职业化农民。

【参考文献】

[1] 刘喜波.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史 丽(1978.6-),女,山东夏津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德州市
“互联网+”时代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组织线上教学专项培训会议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鸟屎运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