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气体代谢机能变化研究
2017-04-10闯振强魏婷婷
闯振强++魏婷婷
中圖分类号:G8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利用Sensormedics2900型呼吸代谢分析仪,通过对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自行车运动员气体代谢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机理,为运动员选材及运动效果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运动员 气体代谢机能
一、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
被试者静坐 10min 后测定安静状态下气体代谢及心率。递增负荷远动从60W开始,转速为60rpm,每级负荷持续3min,之后每增加30W为下一级负荷,直至力竭。气体代谢指标每20 s 记录一次,为了消除测试误差,取每分钟三次采样点平均值作为每分值。心率每分末记录一次。
1.测试指标:TV(潮气量)RR (呼吸频率)、VE (肺通气量)、Vo2 (摄氧量)、RQ (呼吸商)、Vco2 (二氧化碳排出量)、Vo2/HR (氧脉搏)、VEO2(氧通气当量)。
2.数据处理:所有实验数据均用office2000 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采取双样本等方差单侧t检验,并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二、结果与分析
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机能的变化呈现快速增长. 缓慢增长及代偿性过度通气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快速增长阶段,两组受试者VEO2和RQ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而VO2.VCO2.VE.TV.RR及VO2/HR、指标有所增长。此时,实验组VO2、TV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VO2/HR、VCO2、RR、VE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但VO2/HR绝对值大于对照组。该变化反映了运动开始阶段实验组有氧代谢系统动员速度快以及VE变化的内在特征。即运动开始阶段实验组VE变化对TV依赖性高于对照组,而对RR依赖性小于对照组。表明:运动开始阶段自行车跑运动员VO2、TV快速增长的特点,与其长期速度性训练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调节能力改善以及呼吸、循环系统机能提高有着密切关系。
缓慢增长阶段,实验组的VO2的增长速度及绝对值高于对照组,但RQ小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有氧代谢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大于对照组。该变化与运动过程中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分泌增强,儿茶酚胺类激素浓度升高,导致肺小血管及细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有关。是自行车跑远动员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良好适应性变化特征之一。
代偿性过度通气阶段,两组被试者的气体代谢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但两组受试者气体代谢的变化又有所差异,其中,实验组VE、TV、RR、VO2、VCO2、RQ及VQ2/HR绝对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而VEO2小于对照组,且呈稳定状态;此时实验组TV较前一级负荷持续增加,但对照组则保持相对稳定。本研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实验组TV、RR均大于对照组,而且RQ、通气效率、运动时间及最大输出功率等也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剧烈运动时自行车跑运动员气体代谢的变化特征与长期运动训练导致无氧代谢能力、机体耐酸能力以及血液缓冲能力提高有关,是自行车运动员技能能力在气体代谢中的反应。
大负荷运动过程中,两组被试的气体代谢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即拐点性变化),但两组被试的变化又有所差异,其中,实验组VO2、VCO2、RQ及VO2/HR绝对值及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VEO2小于对照组。已证明RQ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特征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及耐酸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RQ与机体无氧代谢能力及耐酸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实验组无氧代谢能力和耐酸能力高于对照组;VEO2作为评价肺通气效率的指标,其变化反映着机体的机能调节能力及其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由于实验组VEO2相对较小,且呈稳定状态,故实验组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该机能特点对于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肺通气效率及摄氧量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短距离自行车项目作为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无氧糖酵解系统无疑是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是提高自行车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
三、结论
(一)运动开始阶段,自行车跑运动员具有VO2增长速度快,VE变化对TV依赖性高的特点。
(二)缓慢增长阶段,自行车跑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及通气效率较高。
(三)剧烈运动时,自行车跑远动员VEO2小于对照组,且呈现稳定状态,TV持续增加,该特点与其耐酸能力及血液缓冲能力有关,是自行车跑运动员气体代谢的特征之一。
★基金项目:2015年浙江省体育局攻关课题(2015〔238〕-11)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71-73.
[2]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6-157.
[3] 李伟.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佳呼吸效率点及对应参数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5):60-62.
[4] 杨锡让,等.运动生理学进展[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