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跳绳训练”提升基本素质
2017-04-10乔冰梅
乔冰梅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本文就目前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跳绳训练”的新设想,并对该设想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经论证: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实施“跳绳训练”是效果显著的、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 跳绳训练 新课改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新课程标准从2002年实施以来,笔者就开始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进行多年的新课改实施指导等工作,期间结识许多致力于体育教改的体育界同仁,在于他们的交流及沟通中发现,因为课改重的是理念,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办法让教师知道如何去做,教师们感到课程改革改来改去,反而让他们无所失从,不知在体育课上到底该怎样做。由于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体育课究竟怎样改革、怎么样创新?
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从“新”字上下功夫,课的形式新、教学方法新、手段新等。但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及与教师交谈、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形”轻“实”的情形。在很多示范课中,经常会发生与日常体育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个别学校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中的新技术应用或是教学的新形式,把电视机搬到操场上;也有的将职业技术训练设施、道具搬进课堂,使体育课演变成职业训练场。不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都只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其价值仅体现在所收到的实际效果上。因而就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课改误区。这种情况下,笔者就该现象与多位致力于体育教改的体育界同仁共同探讨、分析论证,而后将跳绳训练引进课堂,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摸索出一些“形”“实”兼备的课改内容及方式。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本市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所提供的5组10个班级(每组均为同校、同专业、同年级自然条件大致相等的两个班)中随机拆分为两大组:第一组5个班110名男同学为实验组;第二组5个班115名男同学人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设计
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同等授课时数和同样的教学进度,由为本研究提供帮助的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环节进行10分钟的跳绳训练(跳绳训练在教师组织下按要求共同进行,按照统一的跳绳训练计划实施);对照组在课的准备部分环节按教师的教案设计正常进行。两个组别的其它各个环节完全相同。
(三)研究评价方法
抽取最新公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中的三个项目即:400米跑(50米×8往返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并严格按照项目测试要求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备案。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及评分标准计算出每个学生的项目得分,并将综合体质;运动能力两项成绩折算成百分制。进行比对分析,并得出统计数据。
三、结果及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将跳绳训练引进课堂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实验组学生的综合体质及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研究分析:
跳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氧运动。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协调性、姿态、减肥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它除了拥有运动的一般益处外,更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一)简单易行
跳绳器械简单,场地到处都是,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
(二)锻炼多种脏器
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跳绳对心脏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跳绳能增进人体器官发育,跳绳时的全身运动及手握绳对拇指穴位的刺激,会大大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因此跳绳也是健脑的最佳选择。
(三)跳绳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以下好处:
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跳绳时的动作可谓左右开弓,上下齐动,有助于学生左脑和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跳绳过程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有时是多人数,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方位感。在跳绳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结论及建议
跳绳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也适应素质教育及全民健身的要求。
對提高学生及全民素质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建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以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及普及跳绳活动,建议我们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跳绳活动的新方法、新花样,不断提升跳绳活动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们来体验跳绳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跳绳成为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万银.体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 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指导[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4.
[3] 杜存锋,孙莉.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