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造物再现传承之美

2017-04-10

莫愁 2017年8期
关键词:造物手艺人村庄

浦 东

自然造物再现传承之美

浦 东

张书雁

在张书雁眼中,乡村是从一个又一个的菜市场开始的。四年前他关掉了运营14年的品牌策划公司,开始行走乡村,从当地的小菜场里寻找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在走过200个村庄、拜访了500多个乡村手艺人之后,他用自然造物这个分享平台,致力于手艺的再现、再造、再生,将传统之美呈现给世人。

从心里生出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很早之前,张书雁就在杭州开了一家策划公司,经营了14年,这个公司一年可以赚几千万元,但对他来说,赚钱只是个数字而已。其实他并不喜欢城市的生活,发展太快了,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有空时,他经常回温州老家小住一阵,或者给自己一趟有氧呼吸的旅行。

孩子出生后,一有时间,张书雁就带着孩子和妻子,开着车离城而去。相比于景区的人山人海,他们找到了另一个舒展身心的地方——偏远的村落,在那里,张书雁觉得菜有菜味,人有人味。

那些遗落在乡野的手艺人,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手作方式,为人们提供着淳朴而天然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在这个剧变的时代,手艺人质朴、勤劳、诚信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没落。张书雁觉得,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气质才是人本来应该有的活法。于是,他决定为这些手艺人寻回尊严,用一种更加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方式,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并且给予农人和手艺人足够的尊重和帮助,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

2013年,张书雁成立自然公社,免费为手艺人传播、拍片、设计,目标是把手艺人最土的东西做得最时尚。

张书雁关闭了策划公司,带着摄像机跑了几百个村庄。在每个村庄,他都会去当地小菜场,看菜场边上一些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因为菜场是聚集很多小商小贩的地方。同时全国招募志同道合的分社成员,把散落在各地村庄里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抢救性记录下来,进一步沟通、沉淀、打捞出每一个产品的故事脉络,并慢慢集合起来形成数据库。

第二阶段是再造。张书雁发现部分传统手艺很难融入现在的生活,作为一个精通设计的人,他意识到必须通过设计给传统手工产品做一次再造,比如铁匠按老样式打一把锄头才五十元钱,而张书雁让对方打成一个可以观赏的锄头,可以卖到五百元钱。借助设计师的力量把各地区的原生态农产品、传统文化、传统手艺再设计、再包装,农民获得的回报以及自身的价值就会倍增。

第三阶段是再生。把自然造物的作品融入淘宝、微信等渠道进行传播和售卖,链接起城市和乡村。

自然公社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张书雁的感召下,现在已经有三万多名会员,他们中有艺术家、摄影师和设计师,也有教师、网店店主和资深媒体人,有些人的年薪甚至达到五六十万元,但是他们却情愿放弃高薪来自然公社和张书雁一同创业,一同寻找。

一个柿子,让古村落复活

浙江丽水市松阳县的沿坑岭头村,生长着182株树龄在二百年到三百年的野生柿子树,当地人称作“金枣柿”。这个将近四百人的小山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做一些柿干增加收入。每年十月底,各家各户都会采摘柿子制干,凌晨三点多就得起床,挑着两担沉甸甸的柿干,走上五个多小时到城里挨家挨户兜售,有时候还得在城里住一个晚上才能卖完。

最早发现这个村庄的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的美术老师李跃亮。一个夏天,他来到这里写生,忘乎所以地用画笔记录着沿坑岭头村的风景。小小的沿坑岭头村镶嵌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之腰,古朴而静默。红灰相间的屋瓦,泥木结构的老房,杂草丛生的篱笆,渐渐老去的山民……这片乡土,仿佛已被时光遗忘。

2013年夏,整整一个多月时间,村委会主任叶庆春一门心思忙着一件事:听取村民意见,联系县乡有关部门,推进整村搬迁。对此,县里已基本同意,只待确定搬迁地址,沿坑岭头“原地拆,异地建”即将开始。

李跃亮着急了,立即找到了张书雁,让自然公社的团队来拯救古村。张书雁发现金枣柿后,带回城市给朋友品尝,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于是他心中有了主意,自然公社专门为金枣柿成立了一个16人的团队,他们走访农户,用二十天时间对金枣柿进行溯源、创意和推广,还派专人赶赴安徽收集草木纸样本,用最原始的生态手工造纸材料来对金枣柿进行包装。与此同时,张书雁请了200名村民对收购来的一万斤柿子进行筛选,甄选出1500斤投放市场。公社的成员给这些野生金枣柿换了个名字,叫善果。他们还通过纪录片的方式,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善果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他们希望用这种透明化的方式,获取信任,增进消费者的黏性。仅仅25天,几千盒善果就销售一空。

菜市场上卖6块钱一斤的野生柿子干,在经过加工和包装设计之后成为68块钱的礼品装。雅致的礼盒里包含了最初的味道,而收益也直接改善了农户的生活。张书雁用自己擅长的包装设计,希望年轻人不再将传统手工艺当作没前途的工作,从而将其传承下来留住乡村。

后面的故事是张书雁也没有想到的,李跃亮在自然公社思路的启发下,利用当地风景的优势,组织画家来写生,沿坑岭头村变成了艺术家的写生基地。来的人多了,就要有住的地方,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发展民宿旅游。高山上,夜晚路灯亮起,无线网络全覆盖。两年来,沿坑岭头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张书雁又建议村庄挖掘乡土文化和遗存。62岁的叶关汉因为会做手工牛皮鼓,成了他重点包装推介的对象。现在,老人接到的订单数量翻了几倍。

2014年,沿坑岭头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村里开了一次村民大会,大家共同商议,决定了三件重要的事情:一、全村老房子一幢不拆,严格保护;二、动员更多人回乡创业;三、做个村庄规划,想方设法让村子变得更漂亮。

向造物者致敬

张书雁的发现之旅仍在继续,苍南的古桑柚、侗族的草木染手帕、黟县的青竹刀都是他在短短一年里发掘再创造的成果,他把这些成果包装成叫“粗茶淡饭”的礼盒。彩色水印拓在肌理分明的泾县宣纸之上,打开后一件件翻看,时间仿佛就这样慢了下来。

“梁上茶”是浙南古村里农民自己喝的茶,有存了十几年的,放置在梁上,想喝时就拿下来倒一些。“山里的时光”是一包高山农家红薯干,金黄的,甜蜜的,口感像极了小时候塞到嘴里的吃食。“迟稻”来自景宁四格村,是当地的原始种子,炊饭熬粥皆相宜,口感浓稠香甜,更让人牵记的,是稻米背后的人情和记忆中那碗热腾腾的晶莹的米饭……

张书雁和团队还设计了一个“木拓如意盒”,盒中自有一番妙趣。“靛蓝方巾”的技术来自黔东南的植物染,甚至连缝边的技术都来自非遗“萧山花边”的传人。靛蓝色沉稳均匀,缝边则是一幅幅手工制作完成,针脚细密熨贴。轻抚方巾,柔软厚实,朴素纯粹。还有“造物誌”的一本册子,封面立言“莫忘初心,真我之坚持”,一篇篇文章记录了自然造物这几年来踏访的古村、寻访的传人、交往的挚友,更有这一路的同行者和心迹斑斑。最后一张年画则让人忍俊不禁,八仙外形憨态可掬,感觉是自然造物工作室集体完成,每个人把自己一年来的辛劳化作年画中神仙们的开怀一笑。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地方珍物集中在一盒之中,未免有点奢侈的感觉,但其质朴之内涵、轻盈之装裹,却又让人感觉这就是生活。这一点一点的收集和分享,就像来自老朋友的一声问候,好久不见。

张书雁似乎不喜欢把自然公社挖掘生产出来的产品叫“商品”,而是将之视为“艺术”,“艺术在古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公社只是想传播一些生活方式而已。”上线仅三年的自然造物,2016年营业额做到了几百万元,2017年张书雁给自然公社定的目标是两千万元。除了改变很多村庄的生活,张书雁依然没忘初衷,他自费拍摄了《守艺人生》系列微电影,向造物者致敬,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同时,他还在很多高校发展社团会员,发起了“我爱我家乡”薪火践行计划,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找家乡美好的人、事、物,跟着手艺人一起创作、传承和分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钟健

猜你喜欢

造物手艺人村庄
针刺无骨花灯的造物艺术与传承发展研究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李春汉:痴迷于尼山砚的手艺人
村庄,你好
累并快乐的手艺人
以木造物
举办展览
村庄在哪里
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