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及水泥品质探讨
2017-04-09王瑾崔巍王静
王 瑾 崔 巍 王 静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710109)
混凝土质量及水泥品质探讨
王 瑾 崔 巍 王 静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710109)
随着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以及在建筑领域的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对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提高了要求。充分重视混凝土的质量,保障施工应用的质量,这些都是在具体工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通过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水泥品质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就能进一步的深入到建筑应用材料的保障工作中去,提高整体应用材料质量。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起到一定理论支持。
混凝土;质量;水泥品质
0.引言
混凝土是由多种物质构成的,其中的水泥以及骨料和水等都是重要构成内容,只有充分重视水泥的品质,才能有效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就有着紧密关系,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混凝土和水泥的关系研究,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两者间的关系。
1.混凝土的构成与和水泥的基本关系
1.1混凝土的构成
混凝土是混沌体系,也就是非线性体系。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是生产建设的需要,从而推动了材料以及技术的发展,加上科学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混凝土的类型在当前也比较多,其中的预拌混凝土就是现代化的混凝土,减小了强度对水泥的依赖性,在流变性能上更加的突出,保证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日益加强[1]。现代的混凝土是通过高效减水剂的大量使用,以及添加相应的矿物掺合料等进行综合使用的,对于实用混凝土的强度范围也比较宽,从C20到C80等。混凝土和水泥的强度之间不再有线性的关系,如32.5的水泥就能配置C60的混凝土,但是配不出C20的混凝土。从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来看,就有高强度的水泥,细度细,水热化比较大,含碱量也比较大。还有高活性的掺合料,在自收缩和水化热方面比较大,另外还有多样化的外加剂。
1.2混凝土和水泥的基本关系
从传统上来看,混凝土是按照强度来进行设计的,并对混凝土的质量最终标准就是按照强度。所以混凝土的生产者在对水泥的品质要求方面,也是按照着强度。强度比较高的水泥就被认为是质量也越高。我国在对水泥的标准制定过程中,前后经过了几次修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到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然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进行了修改实施。在每次的修改方面都是和国际相接轨,从而对我国的水泥生产工艺水平进行提高,从整体上的品质进行提高。在进行标准制定以及修改过程中,没有和水泥服务对象,也就是没有和混凝土结构工程紧密联系,没有重视水泥品质对提高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2]。混凝土和水泥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不言自明的,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就是水泥,所以水泥的品质就必然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质量判定误区和水泥品质对其产生的影响
2.1混凝土质量判定误区分析
混凝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当中的水泥就是最为基础的,在将其和水以及骨料、外加剂等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搅拌均匀后,就能在工程中加以应用。在对混凝土的应用时在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就要加强重视。根据传统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标准,主要是结合混凝土的强度[3]。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水泥是比较基础的应用材料,在对混凝土的生产使用方面,对水泥的品质就有着高要求,因为水泥的品质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对水泥的生产中,提高铝酸三钙以及水泥的细度和水泥早期强度,这样也会提高水泥水热化程度,这对早期混凝土的强度能得到有效加强,但是也比较容易造成开裂的质量问题存在。我国在对水泥的标准也实施了修改,但是没有注重水泥品质对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上还存在着片面性,这些就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准确判断。
2.2水泥品质对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影响
水泥的品质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在多方面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水泥矿物组成方面就会混凝土的影响比较大。不同类型的水泥在对混凝土的影响方面也是有着不同的。硅酸盐水泥的矿物质组成主要有4种,在水化性质方面也有着不同,水泥中的占比也有着不同,这些对水泥的整体性质就会产生很大影响。如C3A元素就会对混凝土早期强度有着加强作用,而产生的水化热的量就要比其他类型的水泥产生的水化热高很多倍。并且比较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问题,受到温度影响会产生收缩裂缝[4]。我国的中上强度混凝土的实际使用中,采用的高效减水剂以及外加剂的应用使得C3A水化的速度有着加快,减水剂的吸附量也比较大,早强水泥C3A的含量就相对比较高,使得水泥和一般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比较差,从而才会出现裂缝质量问题。
混合材料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着诸多影响。水泥的生产中,掺入混合料就要结合混合料的品种科学选择,这样才能有助于改善水泥的性质,对混凝土和易性和外加剂适应性能产生不同效果。对于流动度损失比较大的混合料,和保水性关系等度有着紧密关系,通过搭配使用流动度损失小的混合料,这样就能起到相互的弥补,能有效防止泌水离析的问题出现,对混凝土和易性就能有效提高,以及有助于外加剂的适应性[5]。对于其他材料的搭配使用也有着良好效果,在对粉煤灰,煤矸石等材料的应用方面,也能有效保障质量。在矿渣以及超级粉煤灰磨细熟料的时候加入,对水泥的品质就能得到有效改善,对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也能有效提高。
水泥的碱含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混凝土当中的碱含量通常是来自水泥以及外加剂,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也要能及时性满足足够数量的活性骨料,和足够多水分的供应。含碱量相对比较低就会对水泥以及外加剂的相容性加强,含碱量高就会使得水泥凝结时间缩短,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就会有效降低。同时水泥的含碱量也比较容易造成水泥的收缩开裂,以及混凝土出现结构性的劣化等。这些都会影响整体的混凝土质量。对此,美国的克罗里达也进行了相关实验来加以证明,Blame用环形收缩测定仪测定水泥中含碱量对水泥开裂情况的的影响以及1996年相应水泥混凝土状况,试验中发现当当量在0. 6以下时对混凝土状况有所改善,同时注意到了水泥的细度和可经受住550次冻融循环,用粉磨的高碱水泥则经收不到已被次的冻融循环。从这些实验就能够发现,水泥的含碱量大小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
水泥的细度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着影响。我国的多数水泥粉磨条件下,水泥磨的越细细颗粒就会就会越多,这对水泥的表面积就能有效提高,从而就提高了水泥的水化速度,在早期的强度能有效加强。对于粒径是一微米下的颗粒不到一天就会完全水化,在后期的强度方面就很难得以保障。水化快的颗粒水化热释放的相对比较早,水化消耗混凝土的内部水分也比较快,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自干燥收缩早的问题。在粗颗粒的减少下,对稳定体积的未水化颗粒也能有效减少,从而就必然会影响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在水泥比的面积方面有着增加的时候,在和相同高效减水剂适应度就会减弱,这对混凝土的耐久度也会造成影响。水泥的细度对混凝土的抗冻性以及抗裂性方面也会产生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泥的品质和混凝土的质量保障的研究分析能够发现,水泥的品质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重视这些层面的影响,才能真正在应用混凝土的时候保障其使用的质量。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对水泥品质和混凝土质量的更深认识。
[1]张大康.出厂水泥质量稳定性要求[J]. 水泥. 2014(04)
[2]王杰.分别粉磨工艺的水泥性能[J]. 水泥. 2015(08)
[3]李志.水泥性能与粒度分布关系的数值分析与应用[J]. 水泥工程. 2014(02)
[4]王能.水泥堆积密度理论计算方法介绍[J]. 水泥. 2015(07)
[5]乔龄山.细粉材料颗粒特性、堆积密度和混凝土泌水性的新检验方法[J]. 水泥. 2016(05)
G322
B
1007-6344(2017)05-0349-01
钛酸铋钠系无铅压电陶瓷固溶改性研究(编号KJ201704)基金项目:轴承转子非线性动力学(编号KJ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