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商业综合体前世今生的探讨

2017-04-09郝婷婷

四川水泥 2017年5期
关键词:综合体商业空间

王 丽 郝婷婷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关于商业综合体前世今生的探讨

王 丽 郝婷婷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消耗,商业综合体建筑解决了土地紧张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城市与建筑空间运转与使用的效率。这种“城中城”的生活需求正在慢慢提升城市的活力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商业综合体各阶段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商业综合体;发展模式;庭院;新与旧

1.概念简述

“商业综合体”不是将所有功能简单叠加,而是将一个建筑功能与自由空间的一体化,强调不同性质功能之间建立一种空间依存的能动关系;其概念是在20世纪中期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核心是以商业服务为支点,并集聚了住宿、办公等多种其他功能的建筑类型[1]。

因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着眼于城市各种功能活动相互复合的整体设计,因此综合体的存在旨在实现“城中城”的生活需求方式,希望建筑中各项功能的作用与发展能够形成连带的集群效应而更好的为居民服务,为城市增添活力。

2.商业综合体的前世

2.1中西方早期商业发展模式:

中国的早期商业发展具有限制性,只有固定的商业市场,类似如今仍保留于村镇的一种民间风俗——赶集,即在集市囤物换物买卖交易;在西方欧洲中世纪时期,此种集市的交易方式,同样也常见于在教堂院内举行的宗教节庆活动。

而西方早期商业发展不同于中国的限制性发展模式,而是在公共区就出现与祭祀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多种功能综合的建筑,如罗马时期人们追求世俗化的城市生活,所以建筑造了卡拉卡拉浴场,这种建筑属于水平混合的商业综合体。

2.2中西方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雏形:

随着宋代“里坊制”的瓦解,传统的商业发展形式突破之前的束缚,商业街的形式发展越来越活跃。逐渐发展成同西方早期相仿,水平形式“前店后宅”的沿街商业模式,其商业综合性功能体现在商业与住宅、加工作坊等相协调的经营模式;发展至明清商业更加繁荣,功能分区也较宋代更为明确,而且体现出来较强的独立性。此时期商业建筑已经向垂直方向发展,属于“下店上宅”式,如上海多层公寓:首层安排商业性质活动,上面安排住宿,出现了商住综合体建筑的雏形[2]。

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巴黎出现了“垂直发展”的建筑,其功能较上海多层公寓更复杂,下面三层包括了商店、咖啡厅,剧场等上面住宿;1956年,在明尼阿波利斯建成的购物中心Southdale Center,是第一个具有全封闭性的商业建筑,其宽阔室内步行街等空间特色,已经基本符合今天的商业综合体特点,并且建筑有意与城市相联系。这在当时的商业建筑设计理念中有往综合体建筑发展的趋势。

2.3中西方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与成熟:

中国受到外来影响之后,大量的新商业建筑模式与传统沿街商业建筑模式相融合,发展出了一种有着我国民族传统方式的综合体商业建筑——劝业场。“商场内部划分为小空间招租不同行业的经营者,里面开设娱乐、饮食、服务铺,把购物、游艺、休息等设在一起。这类商场利用内天井、大厅回廊式平面布置,提供自然的通风采光。一般为小空间连续串联,围合一个共享大空间的组合方式”[3]的表述就是形容当时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组合模式。

西方的建筑设计者在20世纪初期发现了高密度的商业综合体在当时城市重新发展的市场。至此之后西方的商业综合体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其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曼哈顿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

3.商业综合体的今生

3.1现代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

新形势下商业综合体极大地依赖和影响着都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的交通、空间层次、城市形象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的商业综合体容纳了多种含义,不仅仅是商业服务空间,而且也是居民日常沟通和交流的场所,成为居民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4]。

目前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虑城市商业开发模式、城市区位不同商业性质不同的影响、综合体内外交通枢纽的影响,现代商务的活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一些商务的品牌连锁反应较灵活。所以要所以要考虑建筑对规模的扩大和未来的适应性做出前瞻性的设计。

3.2实例

在介绍了新形势下现代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后,本文主要分析两个实例,来探讨目前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3.2.1 “布什维克2号”商住综合体

该项目功能包括购物中心、咖啡店、艺术走廊和住房,其创新特色是设置了种植农产品的城市农场的60,000平方英尺的大屋顶;同时设计师建立一个大型公共长廊连接贯穿其中的大型公园,实现了连续的开放感;综合体中许多功能区连接了内部庭院和外部街景,设计理念旨在帮助居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和购物中心,综合体庭院与功能建筑的结合,带来灵动的生活休闲空间。

3.2.2 东外滩沿江商业办公综合体

此项目位于东外滩核心商贸区沿江一线,毗邻东方渔人码头,面朝民生码头,此处将建成办公及商业综合体,满足自用和出租办公两大需求。原来的上海东外滩曾经是一片工业码头,基地有两栋被称为“德国楼“的旧仓库,所以即将建成的综合体建筑是新旧建筑的冲击与融合,满载着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与新时代的建筑理念,迈向新的未来。

4.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发展方向

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应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更替,并能够积极的解决当下社会的问题。日后随着居民购物休闲游憩需求的变化,人口的老龄化、老社区不能积极的与新生社区相互联系等问题的出现。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应该抛下它孤傲的外表,更加趋于亲近社区,用新的建筑语言承载更多的文化记忆。“室内外”公共空间作为一种新的邻里空间,正积极地发挥着它间接拉动人们相互交流作用。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发展更应该鼓励为城市提供游憩空间为手段的邻里空间营造模式,结合不同年龄段人居功能、不同社会阶级消费层次的市民,提出更加有益于环境、有益于新老城区融合的可行性方案。

从《休闲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室内公共空间的使用特征研究》[5]一文中居民关于封闭与开放空间的满意度调查来看:47%的居民选择在户外进行散步和邻里交往活动,而37%的居民选择在室内进行相似活动。结果表明居民更倾向于在开敞的公共空间活动。

其开放空间的设计提出一下两点建议:

1)运用空中连廊:空中连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空间的联系纽带,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形式[6]。内部连廊可以提高室内商业街的采光度并提供丰富的中庭空间;而外部连廊可以将两个建筑体量功能相互联系,丰富高空空间体验。

2)丰富公共空间:如底层空间的开放,穿越的底层商业街与庭院相结合,模糊商业综合体与城市的边界,可以体现综合体的亲民表达,更好的服务社会,带来便利的交通。

结语: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前世与今生都是以顺应时代发展、人民需求的方向发展。而目前国内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因特殊的国情需求,应该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脉络,不能直接套搬国外的设计模式。能够解决社会问题,降低综合体建筑的高傲,亲近市民,亲近生活的方案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1]代迎春 新世纪初期商业综合体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探索 [D].石家庄铁道大学学位硕士论文 2016.1

[2]黄珂“整合”——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 [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14

[3]杨秉德 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 丛书名: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2003.3

[4]江泓 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 [B].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5]朱一荣吴龙李文娟休闲时代下商业综合体室内公共空间的使用特征研究[J].规划师 2015.11:88

[6]杨奇 城市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探讨 [J]城市建筑 2015

G322

B

1007-6344(2017)05-0316-01

猜你喜欢

综合体商业空间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