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自然”归还地下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

2017-04-09王诗彤

四川水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庭自然景观

刁 艳 王诗彤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将“自然”归还地下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

刁 艳 王诗彤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当一座城市面临着因用地扩张而带来的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或许地下要空间将成为我们的重要出路。但由于地下缺少“自然”元素,以致人们很排斥这种压抑、沉闷、没有安全感的空间,因此如何创造出自然生动的地下空间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地下空间;自然;城市;光

1 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1我国目前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大城市为了缓解城市问题,都不顾一切的发展地下空间来弥补地上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简单的开发方式只会给城市带来更大的负担。就我国城市资源开发的现状中不难发现,因为我们对城市地下空间艺术环境研究的忽视,普遍出现了单调,缺少空间感的现象,同时又与地上空间缺乏文脉感,只是运用一些附加的装饰,特别是某些地下商业空间与主题性空间的设计,装饰的堆砌、五颜六色的人工照明、更没有与“自然”的联系。[1]同时低矮的顶棚,给人们造成很强的压抑感、一样的装饰材质让使用者在昏暗的空间中分不清东南西北,迷失方向,这些不合理的设计致使人们越来越排斥地下空间,而原本地下资源的发展是对大城市用地的一种解放和延续发展,但其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

这些都是我国地下空间发展不成熟所引发的现象,只是徒有其表,却忽视了人们在空间中最真实的心理感受,不过这却可以成为了我们解决地下使用问题的主要方向。

1.2未来的发展前景

地下其实是地球岩石圈空间的一部分,因而从理论上说地下资源的开发几乎是无限的,科学家计算过,若在可行的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容积可达到城市地面全部建筑的容积之和,这个结果是惊人的,足以说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资源的巨大潜力。[2]

2 城市地下空间自然化景观需求的必然性

2.1顺应城市发展

凌乱的灯光、让胸口发闷的气味再加上那些相似易混的空间,种种原因致使我国的地下空间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自然景观化这个设计想法随之而被提了出来,它不但能使城市地下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还能改善空间的物理环境,减轻人们对地下使用环境的负面心理影响,使地下空间环境更具有魅力,进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脚步。[3]

2.2人们心理及生理的需求

大家都清楚紫外线对人体的重要性,杀菌、补钙、预防疾病,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地下公共空间所不能给予的,大多情况下也只能使用自然光来解决采光问题,因此这给长时间在地下室工作的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困扰,甚至会使人们产生幽闭恐惧症,当然,结合适宜的顶棚高度、宽敞的空间、自然景观以及一些通透的室外光线是可以减小这种恐惧感的。进而如何将这些元素统一到地下使用空间中,并逐步发展成为“自然化”的多元空间,这就对城市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自然化”概念的引入

3.1采用自然光线将空间激活

路易斯·康说:“没有了自然光,这个空间将无法成为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因为有光线的引入,因而失去了光线也就相当于失去了空间形态。光,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它都能起到渲染气氛、创造情调的作用。但对于生存于世界上的生物来说,自然光的作用却是远远大于人工光线的,而自然光在地上建筑的利用上,却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利用采光口的大小、位置、形状以获得灵动的空间造型,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室内会产生各种丰富的光影,因此,如果能采用一些设计方法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空间中,并利用光照营造出富有动态气息的空间,将会解决地下空间的许多不利因素。[4]

3.1.1 侧窗采光

对于一些浅埋的地下建筑,可采用高侧窗的方式来与自然交流,同时可为建筑提供丰富的光影效果,亦或是可大胆采用天窗,天窗与上层地面直接接触,可以形成小型景观节点,同时让地上空间更具有趣味感,地下与地上部分联系更加紧密。

3.1.2 天井式采光

地下各使用空间可以环绕一个与地面相贯通的下沉式天井布置,院落可开放、可封闭,若封闭也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来获得自然采光。这种形式虽只能解决部分核心区域,但也可以让使用者真切的感受到自然,让“自然”走进地下空间。

3.2自然景观节点的处理

不论是从生理角度上还是心理角度,人们对大自然的憧憬都是无限的。因此“尊重自然,模仿自然,改造自然”是设计的宗旨。做到在地下空间中增强与“自然”的联系,让设计重返自然,以营造出生动舒适的空间环境。

3.2.1 地下中庭

对于地下中庭空间来说,它不仅是建筑的核心空间,同时还是实现人工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最好渠道。作为地下空间中人流聚集的节点,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无柱的大跨度空间来提高视线的通透性,同时顶棚由钢化玻璃组成,技能遮风挡雨,又能使地下充满阳光,以此地下中庭空间有着光通道的作用。而在内部景观中,我们可以在中庭内种植适量的花草树木,营造假山、流水的自然景观,因由阳光的存在,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使地下的空气清新怡人,同时还会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构成一个具有生机的地下景观花园。若是在南方地区,可像苏州博物馆一样,形成贯通瀑布景观墙,当有风吹来时,略过水池,夏天的风可通过瀑布的流动水已达到降低温度的作用,使地下空间的环境更加清凉、爽快。

3.2.2 下沉式广场

这种节点方式一般用于具有面积较大的外部开敞空间,其与地下中庭有异曲同工之处,沿着周围布置地下的主要功能空间,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或是开敞的外廊与城市更好的融合,但是这种方式比地下中庭更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会有更多群众融入广场,广场强大的导向性使人们不在那么排斥地下公共空间,因为下沉式广场这种过渡空间的存在,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差异感。

3.2.3 独立门厅

独立门厅具有着外部形象易辨识的用途,其可成为地下空间入口的鲜明标志。它主要以一个独立的构筑体的形象存在,成为一个不易受气候影响的简单围合空间。由于独立门厅主要作为一个过渡空间,内部仅有楼梯或是电梯通往地下空间,因空间比较狭窄,所以总是与地面广场结合来设置。就入口单体而言,常采用玻璃与钢结构等装饰材料,自然光可轻松射入,柔和的过渡到地下空间中。而在景观特色上,因为门厅的独立建筑形式,并不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压力,同时也可以成为地面景观空间的一个装饰元素。

4 小结

地下景观规划一直是人们忽视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不仅关乎着城市未来的发展,也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良好的地下景观可以可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与紧张情绪。

而在城市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的矛盾上,我们更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地下空间设计方面应该尽可能地引入“自然化”空间,结合外部景观、适当合理的引入绿化水体等自然元素使地下空间更具有生气。

[1]郭佳.《城市地下环境艺术——探究当代环境艺术介入密集型城市地下交通性公共空间》[硕士论文D].上海:东华大学学位年度.2009.

[2]周凌,马路.《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艺术研究》[硕士论文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高雅微,胡剑忠.《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化应用研究》[硕士论文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4]曹建丽,张青萍.《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硕士论文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TU7

B

1007-6344(2017)05-0109-01

猜你喜欢

中庭自然景观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