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管廊配套电气设计要点探究

2017-04-09张玉超

四川水泥 2017年5期
关键词:管廊电气设计要点

张玉超

(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2)

综合管廊配套电气设计要点探究

张玉超

(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规划中,综合管廊工程提出并得以应用,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配套电气设计为核心,首先概述了综合管廊的发展应用,然后详细阐述了电气设计要点和自控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综合管廊;自动控制;电气设计;要点

1、综合管廊的发展应用概述

综合管廊又被称之为共同沟,指的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各种管线的设施。简单来说,就是在地下建造隧道空间,将电力、水力、热力、通信等各种管线集中设置在隧道内;同时配合监控系统、投料口、检修口,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目标。相比于传统的管线敷设模式,综合管廊的应用优势在于[1]:第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二,方便了管理工作,避免因管线安装或检修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的现象,也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出行干扰;第三,集中管理降低了管线检修费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综合管廊的应用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管廊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以法国巴黎为例,早在1833年就开始了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管线敷设问题,而且提高了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巴黎的综合管廊长度已经超过100km,形成了完善的管廊系统。至此以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均开始相关建设。我国当前已经成功建设综合管廊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沈阳等,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综合管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因此,研究管廊内部的配套电气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以我国某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2、综合管廊的电气设计要点

2.1供配电系统

依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在配套设施中,第一,监控与报警设备、消防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均采用二级负荷供电,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第二,天然气管道舱的监控与报警设备、事故风机、管道紧急切断阀采用二级负荷供电,最好是两回线路供电;两回线路设置有困难时,应该另外设置备用电源。第三,其他设备采用三级负荷供电[2]。监控中心设有变配电站,并且在沿线设置了箱式变电站,间距控制为1km左右,保持供电半径为500-600m,由变配电站提供电源。另外,每一个防火分区均设有动力配电柜,为相关设备提供电力。双速风机的运行采用双电源,由动力配电柜提供电源;燃气管道还应采用防爆风机。设计期间,考虑到用电设备种类多,而且还要预留出充足的检修空间,因此采用集中安装的模式。每个防火区均设置了配电控制间,和卸料口相近,采用夹层形式(即管廊顶部和地面之间)。

2.2设备控制

管廊内的风机、照明设备,既能够远程控制,也能够手动控制,及时向监控中心传输状态信号。在管廊内部,防火分区、卸料口、区段出入口等,均有风机、照明按钮盒。而且,为了方便检修工作,在风机旁边也设置了相应的按钮盒控制[3]。在排水泵上,采用液位自动控制、手动控制相结合的形式,设备运行状态、高液位报警信号,均能够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

2.3缆线系统

监控中心变配电站的10kv电缆,均敷设在电力舱内;0.4kv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托盘形式,托盘安装在电力和通信的上层支架上。值得注意的是,电压不同、用途不同的线缆,应该分层敷设在托盘中,并使用防火隔板进行隔开。最顶层的部位,用于敷设照明线缆。若是需要纵向穿越防火墙,要求预留孔洞,并在相邻仓之间预设穿墙导管,完成安装后进行密封处理,实现防水、防火的目标。

2.4照明系统

综合管廊内的照明系统,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一般照明,二是应急照明。其中,一般照明使用T5型荧光灯,具有防水、防尘的功能,设置间距控制为5m,采用吸顶安装模式[4]。备用照明使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设置间距为15m,同样吸顶安装。用于疏散的照明设备包括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指示灯,间距控制在20m以内,距离地面0.4m。考虑到照明设备位于地下,因此要设置电流动作保护措施,实现安全供电的目标。

2.5防雷接地

管廊内的防雷接地采用TN-S型,要求利用顶板、地板、侧壁上的结构,通过焊接主筋形成一个整体,将接地电阻控制在1Ω以内。其中,侧壁采用接地扁钢,长度、宽度分别为40mm、5mm;在防火分区,预埋钢板尺寸为100mm、100mm、6mm。其余各种金属设备,都应该和接地扁钢相连接,主要采用热镀锌接地扁钢。

3、综合管廊的自控设计要点

3.1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是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实时监控,值班人员在工作期间,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相应的故障清理措施,实现各种线缆的正常运行。系统前端的监控摄像机,负责采集图像信息,经主机处理后反映在监视器画面上。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均设置工业交换机1台、摄像机3台,前者监测卸料口,后者监测防火门,以及人员的进出情况。另外,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可以显示在媒流体服务器上,实现全面监控的目标,避免出现盲区或死角,保证安全性。

3.2火灾报警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综合管廊进行全面监测,一旦发生火灾险情,能及时将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预警、报警、处理、疏散等功能;同时经过广播系统通知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及时撤离管廊内部[5]。其中的设计重点,主要是消防联动,具体如下:第一,探测器发出信号后,火灾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联动,以便及时看到该区段的监控视频,确认火灾情况。第二,防火分区均设有排风系统、排烟系统,正常状态时用于排风,发生火灾后和控制器联动,实现排烟效果。第三,确认火灾后,控制器和电源联动,对非消防电源进行切断。第四,和消防广播联动,尤其针对火灾区段加强广播疏散,保证人身安全。第五,和消防电话联动,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够和任何一部电话分机进行通话,现场分机和消防主机进行通话录音。

3.3计算机网络系统

第一,在系统建设上,采用自适应以太网技术,网络结构为星形拓扑结构。在中心控制室,经过视频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的交换机,实现两者的数据传输和交换[6]。其中,火灾报警系统控制站和控制系统交换机相连接,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相连接,实现系统的集成、关联、互动。第二,在网络操作上,主要采用数据库服务器、Internet服务、Windows系统等,作为操作平台。第三,在交换机上,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交换机,均为千兆交换机型。第四,在网络安全上,通过限制非法访问,来保障系统的安全;同时采用网络分段的组网方式,并设置防火墙,从而避免黑客入侵,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方便了管理工作,而且降低了管线检修费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因此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文中从电气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介绍了设计要点。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设备控制、缆线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等;后者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希望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1]李莉.浅议综合管廊的电气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56.

[2]朱雪明.世博园区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1,(04):21-25.

[3]陈昌学,李红.对综合管廊电气设计的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4,(z1):38-41.

[4]李双凤,刘澄波,朱雪明等.综合管廊电气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筑电气,2015,34(10):36-41.

[5]刘博.浅谈城市综合管廊电气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234.

[6]胡咏祥.实例分析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电气设计[J].城市建筑,2016,(12):148.

TU7

B

1007-6344(2017)05-0105-01

张玉超,男,(1990-),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气设计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管廊电气设计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团队介绍
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的几点探讨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