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综述★

2017-04-09王锐姣唐红元

山西建筑 2017年22期
关键词:犯罪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王锐姣 许 龙 唐红元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规划·建筑·

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综述★

王锐姣 许 龙*唐红元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各类空间等与犯罪间的关系,从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与建议,对国内外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犯罪,空间环境,可防卫空间,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我国大城市问题越来越显著。城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往往会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几率,不适宜的设计会提升犯罪的几率。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不仅能降低犯罪率,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1]。

目前,国内外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较多,犯罪统计结果表明,通过规划与设计上的不足,实施的犯罪行为在总犯罪量中占较大的比例。优良的建筑设计能有效的减少犯罪的几率,但我国城市规划中没有统一的设计准则,成熟的理论研究较少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我国基于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广泛应用[1]。本文以国内外从减少犯罪率角度出发,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的发展进行探讨,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空间问题提供参考。

1 国外研究现状

1961年,简·雅各布斯[2]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当时主流的城市设计放弃了传统的沿街建造形式,而被高层建筑所取代,从而破坏了日常公共监视网,造成人际关系疏远,抑制犯罪的社会非正式自然监控机制的削弱,导致城市犯罪率日益上涨。1971年Jeffery[3]在《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中初次提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的观念,“CPTED”一词至今仍在使用。他提出了两个有名的理论:

1)“生物社会的学习理论”。

城市化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隔膜,容易导致人类行为的偏差。因此,适宜的建筑环境规划与设计能增强人们互动交流,从而起到犯罪预防及降低犯罪率的效果。

2)“社会疏离理论”。

该理论讲到如果一些地方社会交流少、人们就会日趋陌生、团结互助的意愿越低,那么其犯罪发生率将会越高。于是应当通过优秀的建筑环境设计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邻里及团结互助精神来预防犯罪。

1972年,Oscar Newman[4]在《可防卫的空间》中系统地提出了“防卫空间”的概念和理论,研究了环境与社区犯罪间的关系,认为犯罪的发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诱导是犯罪行为的主宰,因此,要改变个人行为,首先要改变环境。1975年,L. Brantingham等人[5]对城市街道空间形式对住宅犯罪率的影响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街道空间形式对住宅窃盗犯罪率有一定影响,当街道的社会经济等级与相邻街道之间有明显差异时,商业住宅混合地区的窃盗犯罪率高于其他地区。

1981年,Merry[6]认为“可防卫空间”虽然在某一程度上可以约束犯罪,但并没有像纽曼那样看作是主导的因素。防止犯罪须与一定的社会条件协作才能充分发挥效果,这不仅与环境设计有关,还与人们的认可、责任范围的界限、参与方式、邻里团结互助的程度相关。Poyner[7]提出犯罪应综合考虑“设计”和“管理”。Poyner分析得到建筑物出入口的管理方法对防止盗窃非常有效。日本伊藤滋在《城市与犯罪》一书中,对日本城市里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环境与犯罪的关联的研究,全面梳理了城市特点、人民意识、空间与城市犯罪关系,提出了通过城市环境设计与建设来避免犯罪的措施[8]。

1985年Alice Coleman[9]对环境特性与反社会行为进行了研究,她主要分析英国伦敦一些不同的集体住宅街道,描述了15个环境设计的特征,发现住宅和楼层数量、道路线、入口特征、地面特征是造成反社会行为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者[10]运用GIS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对犯罪和空间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GIS能有效管理空间和属性信息,能确定易受攻击区域。它能预防犯罪,通过合理的规划对城市空间功能进行重新确定,预防社会犯罪空间的形成。

1988年,英国开始出现“安全城市计划”,把降低犯罪率,减轻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创建一座既安全又繁荣的城市作为最终目标[11]。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城市计划的理念传到了五洲四海。“安全城市”主要关注的是:加强政府、人民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协作;应用环境设计、社区教育来预防治安性犯罪;将社会预防与优化物质环境的方法联系起来;城市安全性成为环境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12]。安全社区规划是安全城市规划中最关键的内容,英国Rutland在实施安全社区框架部分时,对高犯罪的公共场所,实施建筑物管理、营业执照数量及种类进行检查,并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预防犯罪教育。

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基于减少犯罪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相比,我国针对此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晚,目前尚在探索阶段。因为我国大城市犯罪学的研究起步晚,大部分理论还处于争论、起步的阶段。近年来,社区防控与从根源治理犯罪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些城市建议以减少犯罪率的“全国最安全城市”作为建设目标,然而整体上来看,国家对“安全城市”构思和实践仍以预防自然灾害为重点的城市设计[13]。

鉴于前期犯罪情况的确切信息较难获得,使该领域缺乏理论分析的具体数据,进而科研者对此内容没有深入进行分析,且大都是国外研究成果的全面介绍和回顾,因而没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形成。近年来,国内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这三个学科对犯罪与环境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

祝晓光[14]最先提出将犯罪地理学归属在人文地理学中,且给出了什么是犯罪地理学。并从犯罪行为的特征、构成和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一时期,祝晓光[15]回顾了芝加哥学派的犯罪空间分布理论,归纳了这一学派的关键内容及其研究成果。王发曾对犯罪地理学的来源和发展,城市犯罪的行为特性和生态因素,市区犯罪地域,犯罪对象区及“可防御空间”等国外最新相关成果做了综述与分析[16]。毛媛媛等[17]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并对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刘成[18]详细介绍了来自国外的可防卫空间等相关理论运用到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王发曾[19,20]进行了许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全面的研究了城市不同空间环境对犯罪的影响,特别是各种空间盲区的类型、特征、作用因素与综合治理方法等内容,取得了富有的成果,并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

翁里等从环境空间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压制和排除城市犯罪的各种危险。宏观上可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来落实;微观上可从城市分区与详细规划来施行,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营造一个可防卫空间[21]。

综上所述,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城市规划、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各类空间等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从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很多有效结论与建议。但对减少犯罪率的大城市卫星城组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发展策略没有涉及。

3 结语

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发现基于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近年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回顾已有的分析研究,对基于减少犯罪率的大城市卫星城组团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发展策略没有涉及。因此,应加强此领域的研究。

3)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不断向周边发展,卫星城组团的出现,犯罪等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可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减少犯罪率进行分析,并加强相关实践研究,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快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发展。

[1] 许建军.城市居住空间与犯罪预防[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9.

[2]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 Jeffery,C.R.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Beverly Hills,CA:Sage,1971.

[4] Newman,O.Defensible Space: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New York,NY:Macmillan,1972.

[5] Brantingham P L,Brantingham P J.Residential burglary and urban form[J].Urban Studies,1975,12(3):273-284.

[6] Merry S E.Defensible Space Undefended[J].Urban Affairs Review,1981,16(4):397-422.

[7] Poyner B.Design against crime:beyond defensible space[M].Butterworths,1983.

[8] [日]伊藤滋.城市与犯罪[M].夏金池,郑光林,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

[9] Coleman A.Utopia on Trial:Vision and Reality in Planned Housing[Z].1985.

[10] Contino G,Virgilio G,Contino G,et al.A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Z].2002.

[11] Tilley N.SAFER CITIES AND COMMUNITY SAFETY STRATEGIES[J].Home Office,1992(8):26.

[12] Wekerle G R,Whitzman C.Safe cities:guidelines for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Z].1995.

[13] 邓 天.上海市浦东新区停车场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4] 祝晓光.论犯罪地理学[J].人文地理,1989,4(2):40-46.

[15] 祝晓光.芝加哥学派对犯罪空间分布理论的贡献[J].人文地理,1988(2):71-75.

[16] 王发曾.国外城市犯罪的地理研究[J].人文地理,1988(2):76-82.

[17] 毛媛媛,戴慎志.国外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4):104-109.

[18] 刘 成.可防卫空间理论与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21(4):88-92.

[19] 王发曾.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及综合治理[J].人文地理,2002,17(4):1-5.

[20] 王发曾.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J].地理研究,2006,25(4):681-691.

[21] 翁 里,潘建珍.城市规划与防控犯罪之理论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135-140.

A review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reducing crime rates★

Wang Ruijiao Xu Long* Tang Hongyuan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Environment,XihuaUniversity,Chengdu611730,China)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layout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city, all kinds of spaces and cr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crime in-depth study, gives a lot of useful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crim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subject is forecasted.

crime, space environment, defensible space,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1009-6825(2017)22-0001-02

2017-05-26★: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jj2016084);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jj2016184)

王锐姣(1992- ),女,在读硕士

许 龙(1993- ),男,在读硕士

TU981

A

猜你喜欢

犯罪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民生支出对犯罪率恶化影响研究——基于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基于浙江省犯罪率多变量权重的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