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自动变速器油(ATF)的检查及其更换方法

2017-04-09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邓飞虎

汽车维修技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底壳换油液面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邓飞虎

自动变速器油液(ATF)的检查,应包括油液液面高度、油液品质以及油液泄漏部位的检查。

一、自动变速器油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由于自动变速器装有液力变矩器,油底壳中油液在车辆不同状态时液位如图1所示。故检查油液液面高度时应使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状态。

图1 自动变速器内油液高度的变化

1. 油液液面高度标准

每台自动变速器油液的加油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总的原则是当把液力自动变速器及换挡执行元件各操纵油缸都充满之后,在自动变速器油底壳里的油面高度应低于行星齿轮机构等自动变速器中的旋转件的最低位,以免油液在使用中剧烈地搅动产生泡沫。但油面高度必须高于阀体在变速器壳体安装的接合面,以免阀体在工作中渗入空气,影响液力自动操纵油路系统各阀体的正常工作。

2. 油液液面过高、过低的危害

油液液面过低,将使油泵进油口进空气,即油液混入空气,导致油压降低,管道压力建立缓慢,行星齿轮系统润滑不良,离合器和制动器打滑,加速性能变坏。油液面过低,多为外部泄漏而造成,应找出原因按规定加满。

油液液面过高,旋转的行星齿轮系统搅动油液,使空气进入而形成泡沫,且油液易过热氧化而形成胶质,影响各滑阀、离合器和制动器伺服油缸的正常工作,油液液面过高还可能使油液从加油口或通风管处喷油,致使发动机罩下起火。油液液面过高多为油液加注过多造成,应从加油管吸出或从放油螺塞处将多余的油液放出。

3.油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由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不同,其油液液面高度的检查方法也不同,通常有油尺检查法和溢流孔检查法两种。

①油尺检查方法。油尺有双刻线、三刻线和四刻线三种,如图2所示。

检查油液液面高度时将车辆水平停放,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85℃左右),将变速杆分别置于各个挡位停留片刻,然后将变速杆置于P挡或N挡,液面应处于双刻线油尺的max和min之间,如图2(a)所示。

与双刻线油尺相比,三刻线和四刻线油尺的检查方法略有不同。三刻线油尺上对应两个区间,如图2(b)所示,下方的COOL区间为油温低于50℃时的冷态油液面范围,上方的HOT区间为油温50~80℃时的热态油液面范围;四刻线油尺上对应三个区间,如图2(c)所示,最下方的COOL区间为冷态油液面范围,最上方的HOT区间为热态油液面范围,中间为正常油温时的油液液面范围。

②溢流孔检查方法。部分车型没有设计自动变速器油液液面高度检查尺,而是在自动变速器油底壳上设一溢流孔,图3为波罗(POLO)轿车001型自动变速器用于检查油液液面高度溢流孔。溢流孔平时用螺塞拧紧,检查油液液面高度时将车辆水平停放,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至正常工作温度,将变速杆分别置于各个挡位停留片刻,然后将变速杆置于P挡或N挡,拧开螺塞,如果有少量油液溢出即为合适。例如:大众系列01N、001、01M型自动变速器规定在35~45℃时溢流孔刚好有ATF油液流出为正常。

图3 溢流孔检查自动变速器油面高度

二、自动变速器油液品质的检查

自动变速器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和内部相对运动件的磨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故障,同时伴有自动变速器油液变质、变色。因此,在诊断自动变速器故障时,可以通过油液颜色和品质的变化来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1.正常油液的颜色

通常每年应检查一次自动变速器油液的品质。正常的油液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的透明液体,并有类似新机油的气味。使用半年以上的油液为略带褐色的红色透明液体。

2.检测方法

① 拆下油底壳检查。在使用时由于磨料多沉淀在油底壳,要想准确地分析油液中磨料的含量及种类,最好将油液放尽后拆下油底壳,从油底壳沉淀中分析磨粒的成分,以便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② 用油尺检查。首先将发动机发动,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并将操纵手柄放在空挡与1挡间反复移动几次,然后将换挡手柄置于P挡或N挡,拔出油尺,用干净的纸巾擦拭油尺上的油液或用拇指与食指捻油液,以便观察油液品质。

3.故障分析

① 油液变成黑色并有烧焦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制动器、离合器严重磨损,摩擦材料产生的磨粒污染油液所致。主要是由于离合器、制动器装配间隙不当,油压不足,油面过低造成制动器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或打滑。

② 油液变成红褐色并有烧焦味。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变速器油液使用时间过长或油质不佳;离合器或制动器有轻微的打滑,以及使用不当或变速器经常在超负荷下工作而造成摩擦片磨损。发现此种现象,应换用新油液,以免导致自动变速器严重工作不良。

③ 从加油口冒气或油液极易变质变色。此现象多由液力变矩器中锁止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离合器、制动器打滑,制动器、离合器装配间隙过小或油冷却系统因循环不畅冷却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油温过高,从而导致油液变质并产生蒸气。

④ 油液呈现乳色泡沫状。此现象是因为冷却液进入油冷却器造成,冷却液渗入油液中在油流循环中被搅动使油液成乳状。这种现象出现后将影响自动变速器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导致变速器早期损坏。

⑤ 油液中有气泡并伴有“嗡嗡”的响声。此种现象多为油液加注过多。产生此现象必会影响自动变速器性能,应立即排除。

⑥ 油液中有杂质。若油液中有尼龙磨削成碎块,则为单向离合器骨架损坏;若油液中有橡胶碎块或磨粒,则为制动器、离合器活塞密封橡胶圈损坏;若有白色发亮的金属屑,则可能是滚针轴承或齿轮严重磨损。

⑦ 纤维丝状物堵塞滤网。由于拆卸组装制动器时,使用易脱落的丝毛物品擦洗自动变速器,导致油底壳内有纤维状丝毛杂质,这些杂质极易堵塞滤网,使自动变速器不能正常工作。

三、自动变速器油液泄漏的检查

1.油液泄漏部位的检查

① 将车辆停稳后,在自动变速器正下方放一块大的硬纸板,等待1~2min后,根据滴在硬纸板上油滴的位置确定大概的滴漏部位。

② 仔细检查可疑的渗漏组件和它周围的区域,要特别注意衬垫的配合面。在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可用一面小镜子协助检查。

③如果还不能发现渗漏,可用清洗剂或溶剂将可疑部位彻底清洗干净,然后让汽车以不同的车速行驶几千米再检查可疑渗漏部位。

④ 对于难以发现的外部渗漏,还可以向怀疑漏油的部位喷显像粉,再用紫外线灯照射,可将渗漏处显示出来。

2.油液泄漏的主要原因

① 油底壳与自动变速器壳体接合面漏油,可能的原因有:油液液面或油压过高,通风孔堵塞,油底壳固定螺钉拧得过松或过紧,油底壳密封凸缘变形,自动变速器壳体的密封表面损坏,自动变速器壳体等铸件有裂纹或气孔,密封衬垫损坏。如果是用密封胶而不是用衬垫来密封油底壳和自动变速器壳体接合面的,则可能是密封胶不良。

② 油封渗漏,可能的原因有:油液液面或油压过高,通风孔堵塞,密封孔损坏,油封安装不当或损坏,穿过油封的轴表面损伤,轴承松动导致轴产生过大的位移。

③ 油液从通风管或加油管流出,可能的原因有:油液加注过多,冷却液进入油液,自动变速器壳体有气孔,油尺没有插到位,通风管堵塞,回油孔堵塞。

四、自动变速器油液的更换及其周期

1.换油周期

通常在我国道路条件和使用环境下,自动变速器轿车每正常行驶40000~80000km应更换一次自动变速器油。如国内常见轿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油周期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与一汽轿车、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系列轿车和福特等系列轿车每60000km换一次油,丰田系列轿车一般规定每40000km换一次油液。

2.换油方法

① 换油之前应先将车辆行驶一段路程,使自动变速器油温达到正常工作温度(50 ~ 80 ℃ )。

② 拆下自动变速器油底壳底部的放油螺塞,将油底壳内的油液放干净。有些车型的自动变速器油底壳上没有放油螺塞,应拆卸油底壳放油。

③ 放油后应将油底壳以及其他有关零件清洗干净。有些自动变速器油底壳上的放油螺塞是带磁性的,有些自动变速器油底壳内还专门放置了一块磁铁,目的都是为了吸附油液中的铁屑,清洗时应注意将吸附的铁屑清洗干净。

④ 每次换油时必须清洗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滤网,更换滤清器滤芯。

⑤ 清洗装复后,加入规定牌号和容量的自动变速器油液,启动车辆行驶一段路程至正常油温后再次检查油液液面高度,直至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

⑥ 现在各品牌4S店都提倡使用专用自动变速器换油设备换油。目前有专用自动变速器清洗换油设备,用此设备换油既可将自动变速器彻底清洗,又可将旧油液全部换出。采用油底壳螺塞放油法只能换掉50%~60%的旧油,其余的油液在液力变矩器和油冷却器内无法换出,因此须应用专用设备更换自动变速器油液。

猜你喜欢

底壳换油液面
柴油机油底壳动态特性识别研究
双辊薄带连铸结晶辊面对液面波动的影响
电力机车齿轮箱油光谱分析应用探究
基于反向设计法的铸铝油底壳设计及校核
吸管“喝”水的秘密
T/CSEE0068-2018《风力发电机组闭式齿轮箱机械化换油规程》解读
一道浮力与压强综合题的拙见
基于流固耦合的油底壳辐射噪声研究
现代发动机油底壳设计方法及应用前景
浅谈如何降低油品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