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信息集锦

2017-04-09

大众考古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

穷物理

百万年前泥河湾古人类遗址成因与生存行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在泥河湾盆地进行了数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尤其对飞梁遗址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古人类活动于泥河湾古湖的边缘,石制品制作完成后原地埋藏,和动物化石一起经历了湖滨片流改造,其改造程度微弱。古人类因地制宜获取遗址周边震旦系的燧石和白云岩、侏罗系的火山岩等石质资源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剥片类产品均属于早期人类的奥杜威工业(Oldowan)石核或石核工具类型,各种类型的废片显示原始的技术指标,剥片体系和产品技术指标变异均处在人类最早的石器技术范围内。值得指出的是,同泥河湾盆地多个同时期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石器技术相比,飞梁遗址同样存在早期人类对优质燧石原料的青睐和精致加工,但修理技术相对简单、缺乏对称性和定型标本。综合来看,该遗址的石器工业特点可界定为中国(东亚)似奥杜威(Oldowan-like)工业或者mode1技术传统(石核—石片工业体系)。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网站)

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早于6万年前

《科学》杂志官网近日刊登了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Christopher J. Bae等人的文章。文章认为,传统视角中关于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理论应当得到修订。“现代人类晚近非洲起源说”认为,6万年前人类祖先(现代智人)走出非洲并分布在欧亚大陆,现代智人在这一过程中,取代了所有原来生活在此地的原始人类,而且这个过程是一波单一的浪潮。然而,最近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新发现的考古证据显示,现代人祖先到达欧亚大陆的时间要比之前认为的更早。考古学家近期在中国南部和中部的多处遗址中发现了现代智人的遗骸,其年代可以追溯到7万~12万年前。有证据表明,现代人类至少在6万年前就到达了东南亚地区。作者通过对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和遗传学及古代环境研究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后认为,现代智人离开非洲的年代很可能远早于6万年前。(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铜时代铁器原料大多为陨石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2月号刊登了法国考古学家艾伯特·加邦的研究成果。加邦对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青铜时期含有铁的器物进行了分析,包括欧洲的匕首、手镯,古埃及的头枕,叙利亚北部出土的、距今约4300年的垂饰以及中国商代的手工艺品,测量结果显示,样本中所有距今3200年前的含铁制品中的铁元素都来自于陨石或陨铁。这些太空岩石含有很高的铁元素,此外还有镍和钴。(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8日)

知文明

世界最早犬类绘画

过去3年,德国马普学会考古学家Maria Guagnin与沙特旅游与国家遗产委员会合作,在沙特西北山区Shuwaymis和Jubbah一带发现并整理了1400多组岩画,包含近7000个动物和人类。其中一幅雕刻着一名猎人拉弓捕猎的场景,他身边有13只狗,每只狗的皮毛标记都不同,有两只狗的脖子上系着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则拴在猎人的腰间。研究表明,这些岩画或许可被追溯到8000多年前,使它们成为关于狗的最早描绘。那些绳子或是皮带,表明人类比此前认为的早数千年就已训练和操纵狗。这些犬类看起来像今天的迦南犬——中东沙漠中的一种主要野生品种。(晋楠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6日)

中国文明形成共同的信仰体系

古代中国人主要依靠丰富的本地自然资源满足生业需求,但这种相对自给自足的区域经济方式,需要辅之以积极的长途交换才能获得奢侈品和稀有原料,在史前时期和早期历史时期都是如此。贸易活动与礼仪行为密切相关,而礼仪行为常使用某些类型的贵重物品,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这些礼仪形态有助于中国文明形成期在大范围内形成共同的信仰体系、祭祀方式和象征性符号组合。在新石器时代,由礼仪活动和通过某些礼器表现的社群之间的关系,明显比较分散,同时不同的地方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些过程有助于形成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并以艺术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随着中原地区早期王朝都城的建立,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转变,即贵重物品和资源作为贡品由周边地区流向政治中心。这种发展可能有助于创造出“中国”的概念,即中心国家,体现出中原地区的居民将他们的家园视为世界的中心。“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铜器“何尊”的铭文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中国”兴建成周的事件,“中国”即指伊洛河地区,但这个潜在的政治地理概念,可能在商王朝时期已经存在了。(刘莉、陈星灿,《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1日)

西王母神话与汉唐中国人对希腊罗马世界的认知

本质上含有华夏世界的地理观念,西王母代表“天下四极”中的“西极”。西汉时期的华夏族人进行西域探险时,将耳闻的“条支国”与西王母传说相联系,盖因前者代表了当时华夏族人所了解的现实世界的“西极”,而后者则是固有华夏世界观中的“西极”;东汉时代的华夏族人获悉“大秦国”(罗马帝国)更在“条支”之西,遂将西王母与“大秦”及更远的地区联系起来。“西王母”被渐次移向远处。唐初入华景教徒利用汉魏史册对西王母的描述附会他们的故土叙利亚,助力传教,反映的是汉魏时代的地理观念。(张绪山,《世界历史》2017年第5期)

天山与古代东西方贸易

天山南侧多数孤立的绿洲和天山北部连绵的绿洲、草场,在历史长河中被亚欧大陆各区域文明以贸易通道、军事路线、文化传播线路相互连结了起来,遗留下来的痕迹便是商队、僧人、军人、部落迁移之路。向西,与天山南北的绿洲群分别相连的两条大商路,把西部与帕米尔以西的古代商业网络连结了起来,沟通着印度、伊朗、西亚、欧洲和东北非洲。向东则从东天山喀尔里克雪峰两侧天山东端直接向东经过马鬃山进入蒙古高原东部;折转向东南则进入河西走廊,进而到达中原和蒙古高原南部。公元前2世纪,排列在天山山脉山麓的诸多荒漠绿洲大都已经发展成为绿洲商业都市,通商活动非常活跃。随着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天山南北两麓商道大通。过去各方势力各自控制一段,亚欧大陆大商道由各个自然单元转手贸易的历史全面改变,丝绸之路进入有史以来最为畅通的时期。(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8日)

读天下

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

12月2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浙江慈溪召开,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3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括: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6处公园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67处公园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据澎湃新闻)

九大国家级博物馆27件文物珍品央视《国家宝藏》开播引观众热追

12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播,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的27件文物珍品。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座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公众甄选。每件宝贝都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节目组特别邀约张国立作为001号讲解员,并邀请了众多明星和许多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人担任“国宝守护人”。(马怡运,国家文物局网站)

猜你喜欢

考古遗址公园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在公园里玩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