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2017-04-08王世德
⌾ 王世德
浅谈科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 王世德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此相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立”人,即立德、立言、立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教师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一句话,以教师之立带动学生之立,进而实现“立人”之目的,成就教育之立。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德育教育 ; 立人; 情感价值 ;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左传》中说:“德,国家之基也”,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教师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教书首先是育人,如果不从小就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有责任感的人,那他将来怎么回去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如果人没有了责任感,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关爱之心、友善之情,将来家人怎能和睦,社会怎能稳定,世界怎能和平?所以无论是教什么学科,德育都应放在首要的位置。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在这里我就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因素,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交流,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学习科学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成就,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为人类发展作贡献,鼓励学生向科学家前辈学习,勇于探索,不为名、不为利,要不断追求,完善自我。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科学课教学之中,少年儿童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及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儿童品德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会让学生终身受用,老师应特别重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表率,以自己良好的品德行为去影响学生。在科学教学中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和学生交朋友,用真爱去感化学生,克服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思想品德的行为。
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实施德育的关键
德育是一种崇高的感性,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这一主导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科学课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科学课也能自始至终把德育贯穿在科学教学之中。青春期是个敏感的时期,学生们处处都在摹仿老师。老师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做到律己育人,处处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品质修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叶圣陶指出:“教师必须讲究师德,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作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课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亲近你,你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
三、找准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课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一定非要通过感叹直抒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说课中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找准机会,一个探究、一项作业、一次实验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舞台。现实生活中除了爱国、敬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更有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给学生适时教育的机会。如当我讲解《空气与生活》时,有部分同学认为空气不用付钱,到处都有,就没有什么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和同学分析尽管空气不用付钱,但它却是一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我又多说了几句话:“你认为它没有价值,仅仅因为它来得容易、不要钱是吧?通过这一点我们分析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忽略了一些对我们的生命、生活很重要,但是由于它来得容易或不要钱而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呢?”经过引导后同学们说:“是父母的爱”,“对了”,我肯定地说,“由于父母的爱最无私、最不讲代价,因而常常也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的球迷、歌迷,崇拜这个球星、那个歌星,觉得他们是自己最喜欢、最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仔细想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没有父母辛苦劳作给自己提供的生活保障,在你的生存、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时候,你还能有心情去看球、听歌,去崇拜球星、歌星吗?由此看来谁是最值得我们感谢、尊敬和崇拜的人啊?” “是父母!”说到这里同学们很激动,鼓起了掌。作为老师,那节课我用了几分钟时间讲了课堂内容以外的东西,但我觉得那应该是一堂很成功的科学课。因此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思,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也就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四、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是科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学习、科学研究以及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形成的。它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它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神可渗透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之中。科学教学要进行大量的课堂实验,这既训练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又对培养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有十分明显的教育作用。如学习《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一课时发生的小插曲,这课中有要求学生测定平静的时候、跑步之后脉搏数。有的同学在回答静坐时一分钟脉搏数的时候,任意夸大,以为心跳越快越好,到后来在测定跑步脉搏数的时候反而不如静坐的时候,从表格上根本得不出心跳动快慢与运动程度成正比的结论,使实验失败。抓住这一事件,我对学生进行了教育:①这次实验为什么失败?②如果去医院体检,一组数据不真实会造成什么后果?③对待失败的实验应抱什么态度?在科学课堂上,作为科学教师,我经常教育学生学习科学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是科学探究过程,容不得有半点虚假。既然是这样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在这个学期的科学课中,学生就给我上了这样一课: 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各种各样的花,这可给我们科学教师出了个难题,因为学生们带来的花的种类实在是多,而我认识的花的种类确实有限,虽然在上课前几天,我已经在网上“恶补”了一下植物知识,可是还是被同学难住了。我想平时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那我自己应该起带头作用,不懂的就承认不懂,不知道的就应该说不知道。所以我大大方方的告诉学生,这种野花的名称我还不知道,如果同学们不着急,我可以去请教了别人弄准确后再告诉大家,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一下图片认识它。我觉得教师要敢于说不知道,这不是在学生面前出丑,而是间接的告诉学生,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连答三个不知道,所以对待科学,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科学家都应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实通过这件事,不仅教育学生学习要实事求是,而且还教育了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要想不断的进步,就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
科学需要诚信,研究探索自然事物和现象,不论观察还是实验,都应该如实客观,不允许有半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学好科学、用好科学。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是需要逐步培养的。如学生在听课、观察、实验、作业……中反映的:人云亦云、半途而废、千篇一律、如撒谎、捏造等等,只要我们留心抓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是一定会有成效的。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其教育形式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但也需要创新。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与时代同步发展,我们应该继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同时借鉴先进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在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着眼点在于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优秀教师除需具备过硬教学基本功外,还需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1]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4)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实验小学校 4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