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化学课的教学要重视实验

2017-04-08郝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

郝瑶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课中,不可忽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文章对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课;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理论,形成化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方法的形成。因此实验教学是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显著体现。要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运用于化学教学中,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素质

1.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演示实验中,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流畅的操作及明显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和动手欲望。可见教师做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示范的过程,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

2.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不足,实验技能不高,观察能力不强。作为教师要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教给他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看、闻、触等感官来获得实验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知的直观现象,对表达不全面的或不清楚的加以提示,加以完整,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3.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将验证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探究性实验。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将感知的直观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知识的理解,由生动的直观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二、结合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素质

刚接触到化学实验,觉得是一件既新鲜又好奇的事。我们教学实践中正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特点,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讲解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作用以及操作记录和观察的事项,使学生养成一种规范的实验习惯和思路。对于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要组织学生认真去做一遍,初步感知进行与课本理论的结合,对于实验中的漏洞或不足加以总结,使实验效果更趋完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探索、创新意识,科学地实验和实验经验技巧的总结,使学生在实验问题的解决中展开联想、提高能力。

三、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材中设计有不少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素材。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启发引导;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过程如下: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认识到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四、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教学中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实验,重新设计、改进、补充,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如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可设计为:(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在哪些玻璃仪器中进行?(烧杯、试管);(2)要收集二氧化碳选哪种方法好?(向上排空气法);(3)要收集氢气怎么办?(加带导气管的单孔塞);(4)要继续加稀盐酸怎么办?(改单孔塞为双孔塞,既带导气管,又带插入酸液的长颈漏斗);(5)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通?(导气管上夹弹簧夹);(6)如何使酸液与石灰石脱离反应?(试管内加有孔隔板)。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完成简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装配。最后总结得出:凡是用固体(块状)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都可用这套装置。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装置原理又内含在操作之中;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装置的现象。

五、变探究实验为边演示边探究,让学生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张扬个性,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讲授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出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演示“活动与探究”——“白磷的燃烧”,得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接着提出是否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都存在以上的质量关系呢?激发学生通过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把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作为学生探究的主导实验,另外补充三种不同的实验,分八组同时进行实验,实验得出共同的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实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这一规律认识更为深刻,从实验中也得到了锻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实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应积极组织这部分学生建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并建立完善的小组机构,制订活动计划和目的以及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简单、又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多的家庭小实验。让他们走出课堂,到社会上亲自去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哪些方面。例如用家中的食醋和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除茶垢、除铁锈等等。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又联系了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及欲望,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增强其学习化学的欲望、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一般过程,又是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这样的过程使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要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細观察、积极思维;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形成。

寓教于自然之中,张扬学生个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钱美.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序幕与尾声[J].林区教学,2015(11).

猜你喜欢

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奇妙的化学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