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之策略

2017-04-08叶小兵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实效性德育工作

叶小兵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德育工作进行的必要性,以期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开展。

【关键词】德育工作;途径策略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还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结合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性,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加强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开展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要求学生具备相应水准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教育的发展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明确主要的方向,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当前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的时期,任何事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个新时期到来之际,加强生的德育工作是必然,是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多元化与开放化程度的提高,许多负面的思想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逐渐侵蚀人们的思维,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新媒体的兴起,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的增多,网络上各种粗俗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德育工作,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若是想要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一些学生非常排斥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因为德育教育的形式化、理论化、枯燥化的学习内容,学生认为对于自己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没有意义,在实践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运用。其实,本质上来讲,德育工作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灌输某种理论,更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与实际的生活需要,促进德育工作更加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分析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分析改正。通过心理思想现象,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还要将学生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逐渐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因此,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

2.德育工作与情感教育工作进行整合。在德育教育中,关键与核心所在就是情感教育。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加强情感教育的实施力度,教师要付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德育教育的关键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德育工作最关键的地方。德育工作并不是将艰深的道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运用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探索,丰富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需要了解,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处于世界观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具备辨别是非、道德判断的基本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是委婉的、必须具备威慑力,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出现学生抵触的心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落在人的身上。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情感需要,因此,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德育的关怀。作为教育的德育工作,必须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坚定学生的意志品质,禁得住道德规范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大部分的手都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按照教育部门的政策,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引。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往往是流于表面的,没有办法对学生形成深入的影响。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德育教育的实践意义并没有被展示出来。因此,当前的教师,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爱你,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可以开展德育讲座,进行朗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将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不断提高,在学生繁重学习的任务之余,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利于学生精神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压力也会逐渐的减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逐渐提高。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实际实践活动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必然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与未来办学趋势的。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采取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教育、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效的接受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自己逐渐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3,10:128.

[2]戴丽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3,03.

[3]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17.

[4]张道致.浅析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3.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实效性德育工作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