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4-08刘铁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数学

刘铁男

摘 要:教育部的一个报告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尤其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标志。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目前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能力创新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其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数学创造性思维?影响数学创造性 思维的因素有那些?从那些方面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呢?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创新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数学创造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总体工作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数形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二、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创造性作为个性的理智特征,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数学创造性也就是数学的创造力或数学创造心理。影响数学创造力的因素有三点,即在内容上有赖于一定的知识量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水平,在力度上有赖于心理素质,如兴趣、性格、意志等。

(一)、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创造性的基础

如果将创造活动比作是插花,那么,数学知识就好比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卉,而数学结构就好比是艺人的插花技巧。要想让插花起到预想的视觉效果,充足的花卉原材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否是只要具备了充足的原材料就够了呢?当然不是。插花艺术之巧就在于花與花之间的搭配,从而锦上添花。因此,插花技巧便成为了插花成为精品的绝妙之处。与此类同,数学创造性的发挥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又是以数学结构,如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为手段。仅有在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结构共同作用下,才能促进新的设想新的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二)、数学创造性的发挥与一定的智力水平相关的

我们应该知道,创造力本身其实就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同时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选择重组的过程。要想实现新的构想,合理的选择与重组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活动过程恰恰是智力的外在表现。只有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的人,才有可能使得选择与组合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可行性,才有可能导致新事物新构想的产生。

(三)、数学创造性的发挥与心理素质密不可分

现代精神神经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是只有心理正常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通常把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即通称的EQ。

研究表明,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都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呈周期变化的。不同的是,情绪变化的周期有长有短,以及波动的幅度有大有小。

三、数学教学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我们知道,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途径是解决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内在因素以及其中的关系问题。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适用性的学科。就数学本身的特点而言,要想学好数学,则必须具备高度的概括抽象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学。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数学本身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除此以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我想就应该是对数学的认识不够。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先让学生爱上数学,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敢于质疑,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高中数学的任何一个问题,不管多么抽象,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教学中教师必需有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新颖的数学题型,促使学生提高观察的兴趣,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高要求,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是创造教育的必需条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大胆发言,对解答问题独出心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于知识传授,把传授性教学放在核心位置,老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是缺乏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体现。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和谐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可以在枯燥烦闷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动机,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促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的设计必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要具有启发性,能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正确把握探究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去分析研究,并不是简单提出问题。

(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年代,开发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体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大胆尝试,科学合理、有独特的解题方法。应善于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一图多变的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本身做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敢于创新,正确树立教学观,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定势的突破,同时又是定势的产物。消除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克服错觉定势思维,发展适合定势思维。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要有度,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性、连贯性和贯力性, 合理处理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之间的关系。促进定势思维的形成——突破——形成的良性循环,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中国青年出版社

[2]张宝刚、陈宝辉《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高中数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