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
2017-04-08叶峰
【摘 要】不清楚从何时开始,当人们提起阅读,就自然要分個深浅。就像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一见面就想分个高下。浅阅读更像是一种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想在最短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而深阅读则像是小品一盏茶,一口一品,越细越浓,越品越香。其实浅有浅的妙用,深有深的优势。基于阅读的正餐与快餐,评析深浅阅读的利弊,对于提高人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品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利弊分析
一、背景与现状
白驹一晃人已瘦,少年化老朽。是啊,太快了。这个时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出行快,沟通快,发展快,什么都快。人啊,总想着赶上时代的步伐,其实,能抓住尾巴就已经不错了。时间长了,心也就难静下来了。不知不觉,我们迈进了一个“浅阅读”的时代。静静地品读一本经典,一则散文,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奢望。像古人那般,读书前,先沐浴更衣,焚香,然后静心读书已是一种奢望。以前见到过这样两个单词,一个叫“知识分子”,另一个叫“知道分子”。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说得很在理,“知识分子”对应着深阅读,而“知道分子”则对应着浅阅读。现如今啊,只剩下少之又少的人还愿意挑灯夜读,用手去触摸纸张,去用心感悟作者的思想,与作者来进行精神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浅阅读更像是这个时代的选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更加难以静下心来读书,读的到底是什么内容,想让我们晓得到底是什么消息:也难以停下脚步思考,思考作者的用心良苦。
浅阅读是时代发展,物质和精神世界丰富,社会前进节奏加快的必然结果。所以,不必要把它当作是外来文化来防范,我们也防范不住它。但是,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和矛盾,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对其听之任之,其带来的后果很难把握和掌控。还记得当年新中国改革初期,那种文化的摧残。当时的人们就是一种纯粹地反对本土文化,麻木地抵制儒家思想,最终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并不能简简单单的只相信浅阅读,只爱深阅读。所以我们应该对其利弊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合理的解决途径来解决问题。
二、“快餐”的优与劣
浅阅读在我看来其实是深阅读派生而来的,为何这么说?想当年,古人挑灯夜读,悬梁刺股都是深阅读的典范。而人们步入21世纪,有了电,一切才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浅阅读才流行起来。浅阅读之所以这么流行,原因有二。其一,方便。我们走到哪都能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耳朵里听的,眼睛里看的,手里拿的,在哪都能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东西。其二,范围这种阅读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所获得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得比老一辈多。大到时间简史,小到如何优雅的卷裤腿,这群年轻人似乎无所不知。就算偶尔有不明白的东西,他们还有最无敌的存在——百度。不懂的东西,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他们看上去很强大,无所不能,但是几天一过去,几个小时一过去,他们又能记得什么呢?什么都记不住,留下了那段看似充实人生,满腹经纶,实则充满了无知与臃肿。因为你所知道的只是简单的因为所以,你并没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了解的只是先辈留下的足迹,只是其中最肤浅的那部分。因此,如果从培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来看问题的话,浅阅读就实在太浅了,难登大雅之堂。
浅阅读导致浅思考。浅阅读那种浅尝辄止,点到为止的阅读方式,很难让读者养成深入思考,深入探讨的习惯。我们打个比方,像科研工作者他们能浅阅读吗?很显然,他们一定不能!科研工作需要的是严谨的工作态度,阅读的资料一定要精确到小数点的哪个点。科研工作者要想从无数的数据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进一步地挖掘问题,就必须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
三、“正餐”的好与坏
著名的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在非常享受阅读时,他们的阅读速度实际上是变慢的。快速、流畅的文字解读与缓慢、从容不迫的阅读速度相结合,使得深阅读的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来丰富阅读的内容。这其实就是阅读的最佳状态——深阅读,从平凡的内容中能看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简单的词藻里看到深刻的含义,从简洁明了的消息中部署下一个战略。突然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笛卡尔说的一句真理。这不正是印证了深阅读的精髓所在吗? 因为我深阅读了,所以我有思考,有灵魂,在这肤浅的文字之上,我看见了更深层次的追求 ,而这这正是浅阅读所没有的。
既然深阅读这么好,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抛弃他,去拥抱浅阅读呢?原因不外乎其二。其一,深阅读比起浅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呈几何增长的。你必须反反复复,精雕细琢,一点一点的去剖析事物的本质。其二,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充满了浮躁与不安。你就算给他更多的时间,他的心也静不下来,他的脑袋就像是打了激素一样。想着这,想着那,时时刻刻想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谁还愿意,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谁?我存在的意思?
四、结语
浅阅读与深阅读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觉得他们更像是糟糠与鲍鱼,吃多了糟糠,自然知道鲍鱼的美味,而鲍鱼吃多了,自然也可以换换口味。更重要的是,浅阅读可以激发兴趣。只有先经历过浅阅读,你才知道有啥可看的,你对哪些感兴趣,让阅读者发现什么才值得深阅读,什么值得细品,什么值得去探求宇宙的究极。相反地,深阅读培养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细和准确,更能让我们提炼出自己喜欢的,更适合自己的。浅阅读更像是看文章先看题目,如果题目就足够吸引人的话,大家就更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讨更深的内涵,也就是深阅读。正如题目里提到的那样,如果把浅阅读比作快餐,深阅读当成正餐的话,人这一生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快有快的方便,正有正的营养。只有深浅结合,在这天秤的两端达到理想中的平衡,这样的社会才算是和谐。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辩证分析”(项目编号:Y15C07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峰(1994.05-),男,江苏泰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