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2017-04-08王喜迎
摘要:随着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网络舆情在现今高校看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不能否认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然后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6
网络舆情是指民众在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现实问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意见与观点发表的总和。作为言论自由的现今,在高校中,网络舆情上也出现了两极化,划分成负面舆情以及正面舆情[1]。正面舆情更符合现在大学生正常的人生价值观,负面舆情则是在观点表达中过于消极,或是散播一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安全有害的信息[2]。两种形态的同时出现,使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网路舆情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
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属于网络舆情的高危群体,首先,大学生还属于人生中的青春时期,他们属于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不管是对校内还是校外、国内还是国外所发生的事件都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喜欢凑热闹,任何热点事件都能够引发他们的广泛关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这是极其具有争议性的年代,他们自成一派,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都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经常会以留言以及评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在网络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多喜欢满腔热血,还属于不成熟与不理智的阶段,不回去思考太多的后果,喜欢用随心所欲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析事情的经验不足,对事情往往不能进行全面性的认识,遇事冲动,并且喜欢感情用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除此之外,大学生之间的年龄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通常情况下更容易就一件事情产生共鸣,并且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大多一致,因此他们很容易成为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者。
(二)网络的特点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开放性与匿名性,因此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因为没有人回来追究其责任,不需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上网。在网络上,每个用户都属于平等的个体,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存在等级之分,网络上的用户、言论都是自由的。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匿名性也使人们能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互联网为他们的言论自由营造了一个十分安全的环境。再加上网络法规的不健全,导致部分网友发表了过于偏激的言论,进而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因为在网络舆情中,除了正面积极向上的言论,还有很多低端消极,宣扬网络暴力的言论,这些言论对于大学生来说会出现困惑及迷茫的态度,因为大学生正是处在建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时候。所以他们此时信息吸收的优劣性是最需要重视的。除此之外,网络具有较强的便捷性与虚拟性,这就为网络舆情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一起组成个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发送信息,将全世界的人都联系在一起,一旦出现热点事件,人们便会借助网络平台将其迅速扩展开来。
(三)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网络舆情的出现,大学生开始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像现今流行的QQ、博客、BBS论坛以及百度贴吧。这种言论自由的感觉很适合现在追求自我主义的大学生。在网络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表达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很大程度开放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论空间。与企业以及党政机关相比来说,高校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上明显存在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在面对热点话题以及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高校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处理态度较消极,主要领导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度明显不足。高校一般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管理网络舆情的机构,并且没有掌握足够的公共资源,因此不能够及时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以及媒体等众多渠道来发布新闻,除此之外,高校相关领导不了解怎样才能避免网络舆情演变得更加恶劣,怎样在危机中有效降低网络舆情对高校声誉的损害。总而言之,高校在网络舆情的处理上还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技能。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析
(一)建立一支多级舆情收集队伍
要想完善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首先要进行准确、及时的舆情收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建立起班级、院级以及校级三级立体分布式的舆情收集队伍,培养出一批具有网络舆情收集技能的高素质网络情报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除此之外,高校要将学生党员、班级干部以及学生会干部等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些群体都是与学生打交道的群体,他们对大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事件了解得更透彻,能够更好的归纳整理舆情信息,并将其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在网络舆情即将泛滥之前对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二)正确运用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力军
在高校的网络舆情中,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就是校园BBS,所以高校对BBS的维护应该要更加重视,必须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优良的BBS论坛环境。运用好BBS这个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力军。再则,高校在BBS上应该要发表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主流意识的信息。各科老师以及辅导员这种在学生印象中正能量的角色,都应该积极参与BBS论坛的讨论,对其发表消极网络舆情的学生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使BBS论坛里面能多散播正能量的信息。最后就是加强信息化管理,面对消极的网络舆情有一定的应对机制。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意见领袖队伍
通过实践表明,由官方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教育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则可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因此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意见领袖队伍,借助社会名流、学者以及专家在大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来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意见领袖队伍的建设不仅能够搭建一个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中介平台,而且能够将消极的信息有效过滤,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对网络舆情的最终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主導作用。
(四)建立一支网下应急事件处理队伍
站在长久的发展角度来看,建立一支专业与专门的网下应急事件处理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它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它能够确保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高校不再需要临时抽调人员对其进行处理,而会有专门的网络舆情处理人员对舆情事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出应急方案,一方面会对网上舆情的发展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与监测,另一方面会迅速组织管理人员在网下深入学生,进行网上网下的联合动作,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工作组要根据网络舆情危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理,并与相关的责任部门取得及时联系,由专人通过官方的网络平台对学校的处理状况进行公布,最大程度上消除网络舆情危机对学生心理、公共形象以及学校形象的影响。
(五)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
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娱乐活动,可以与网络相结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大学生的吸引到各种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以娱乐的方式为主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在学生中的吸引力。把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精神融入活动中。让学生既可以享受娱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只要积极开展校园娱乐活动,就能在网络舆情管理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危机对于大学生带来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高校只有重视现今网络舆情对于学生的巨大影响力,在管理上多下功夫,尤其面对负面舆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运用网络舆情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高艳丽,朱勤文,乔芳琦.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63-167.
[2]王霞,黎秋杏,陈雅,柳晓雪.新兴媒体发展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4(21):218-219.
作者簡介:
姓名:王喜迎
出生年月:1982年8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省市):河南省郑州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法学(民商法方向)
从事的工作: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