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探讨

2017-04-08杜平

南北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要求开放式内容

杜平

【摘 要】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如何充分利用课堂,通过实施开放题求解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开放式 内容 要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0

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数学教育中开放性问题更是成为一个关注的亮点。因为数学开放性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具有完备条件和确定答案的封闭题而言,其条件不完备,解法不唯一,答案不确定,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因而,其解答过程是一种程序的创造性。可以说,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通过实施开放题求解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探讨的。

一、首先要明确开放性教学的要求

(一)要把握好试题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情况、学习的心理等有针对性地选用。在概念、定理、公式教学课上选用的开放题要能充分体现概念、定理、公式的内涵或本质特征,例题、习题课上的开放题最好能以原题来改编,在专题教学课上注意选用具有一定系统性的开放题,而应用题教学课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来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一些起点低、入口宽、拓展性强的开放题。

(二)要坚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解决需要开放性教学环境,要注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群体进行交流或探索的活动环境,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向的平等的交流或合作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不断置身于猜想、发现、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究活动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进一步培养了能力。

(三)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问题解决的核心,开放性问题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情况,如果学生主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教师不能像传统封闭题那样讲解传授,要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使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老师在使用开放题进行教学时,虽不能像传统封闭题那样讲解传授,但也不能因“开放”而放任自流,否则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实际上,开放题的课堂教学老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组织教学时,对知识结构较完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不满足于一种、两种求解,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得到更多的求解,还可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变更条件、结论或类比等方法去做更开放性的探讨。对那些因知识结构欠缺、能力较差而在探求时发生困難的学生,可采取师生共同探讨、分组多向交流等办法来帮助他们获得问题的求解,对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要先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尊重他们的每一种想法。

二、掌握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合理导入教学内容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创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课堂在一开始就处于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中去。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的创建依赖于教师对于课程以及学生具体学习状态的一个把握。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利与学习自由,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空间;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入丰富的教学媒体与资源,能让他们获得一个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空间几何的运用》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我利用到了多媒体课件中的交互功能,来开展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我在课堂的教学初期,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包括常见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对这些图形来进行一个分辨。对不属于立体图形类别的图形,我会根据学生的互动回答慢慢地用动画进行一个影射。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我十分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了立体图形的图形特点。在后续的关于立体图形中的长宽高的讨论中,我也是利用的多媒体的颜色标记功能,来向学生进行一个清晰的展示。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整个学生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两级分化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所决定。教师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一定要结合这样的一种现状,来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综合题型时,就是采用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在讲解完基本的解题策略与方法以后,我把学生随机分成三到四人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组内就学习上的问题来进行一个讨论。我会给他们适当的学习上的时间,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段里进行一个合作的探究性的学习。当学生讨论解题完毕以后,再让学生小组内排除一个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汇报与总结。我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评价与修正,帮助他们完善学习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容易自主和周围的学生以及教师产生一个学习上交流,对于他们学习上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采取引导式的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引导式的提问互动方式,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层级联系,对整体的知识进行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教师的一步步的引导,进入到知识体系的学习中去,并且学会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来说,这种方式更加适应班级群体中有较大学习差距的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轻松。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新课改下的教师一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初中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猜你喜欢

要求开放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主要内容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