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海南旅游生态补偿研究

2017-04-08李昭彭文静

商场现代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海南可持续发展

李昭 彭文静

摘 要:旅游生态补偿是实现旅游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者是构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海南游客的调查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是对海南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要素,而海南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方式、支付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保和生态补偿知识是提高游客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游客支付意愿;海南;旅游生态补偿;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多。旅游由于其独有的文化特性和休闲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消解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疲乏与压力,亦是增长见闻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逐渐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伴随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尽管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但事实上由于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与生态损害并不鲜见。故旅游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亦成为当代的重要研究课题。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重要方式,旅游生态补偿是平衡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有关旅游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集中于对概念的辨析和补偿机制的构建,对旅游生态补偿中的生态损失计量、利益相关者权责、评价体系等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李青,王晶,2015)。相比于当地居民,游客是旅游活动中更大的受益者(张冰,申韩丽,王朋薇,贾竞波,2013)。从游客的角度进行研究,是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运用条件评价法(CVM),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海南旅游者的补偿意愿(WTP)进行研究,以期为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海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研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资料,包括居住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6个因素;第二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年均出游次数、旅游偏好、停留天数、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5个因素;第三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旅游生态补偿认知,包括对生态保护的态度、对生态保护责任的认知、对生态威胁的认知、对旅游者行为的认知、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对生补偿方式的认知等;第四部分,被调查者的旅游生态补偿意愿,包括补偿意愿与补偿额度意愿两个维度。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个选项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有关旅游偏好、生态保护责任、生态威胁因素、生态补偿方式等问题,采用多项选择的设置。

2.调查实施

本次问卷调研采用便利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样地点选择了海口、三亚、五指山等三个地区的旅游景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问卷回收率94.33%,其中有效问卷260份,问卷有效率86.67%。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受访者为123人,占47.31%,女性受访者为137人,占52.69%,男女比例分布较为平均。此次受访者来自29个省市,年龄以24岁及以下(45.33%)、25岁-35岁(35.38%)、36岁-45岁(10%)为主,受教育程度以本科(68.85%)、专科及高职(12.69%)、硕士及以上(11.92%)为主,职业以学生(40.38%)、企事业单位人员(21.92%)、自由职业者(10%)、其他(10.77%)为主。在收入水平方面,3000元及以下水平的占45.38%,3001元-5000元水平的占23.85%,5001元-7000元水平的占8.46%,7001元-10000元水平的占10%,10000元以上的占12.31%。

2.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平均年出游次数为2.22次,众数为2,即大部分受访者的年出游次数为2次(占39.8%)。在海南旅游的停留天数方面,平均停留天数为5.12天,众数为6,即大部分受访者的停留天数为6天。在对海南旅游的总体满意度方面,平均得分为3.46分,表明受访者的总体满意水平较好;众数为4,表明大部分受访者的旅游满意程度较高。

在旅游吸引力因素方面,受访者认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由高至低排序为:优质的海水、沙滩(79.62%)、洁净的空气(74.23%)、宜人的氣候(64.23%)、知名旅游风景区(26.92%)、当地特色美食(22.31%)、离岛免税购物(17.69%)、独特的黎苗文化(16.15%)、其他(3.46%)。

在旅游景点类型的偏好方面,受访者最偏爱的景区类型由高至低排序为:海湾(75.38%)、岛屿(60%)、森林景观(45%)、自然与人文景观(40%)、温泉(34.62%)、人文建筑(13.46%)、其他(2.69%)。

在旅游消费方面,61.54%的受访者消费支出在3001元以上,11.92%的受访者消费支出在2501元-3000元的水平,6.54%的受访者消费支出在2001元-2500元的水平,9.23%的受访者消费支出在1501元-2000元的水平,仅1.92%的受访者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下。

3.旅游生态补偿认知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会对海南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平均得分为3.43分,中位数和众数都为4,即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可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海南应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这一选项上,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为4.46分,中位数和众数都为5,即受访者对于海南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的认可程度高度一致;在对旅游生态补偿的了解程度方面,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为2.47,中位数和众数都为2,即受访者对旅游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较低;在对“海南有必要实施旅游生态补偿”这一选项上,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为4,中位数和众数都为4,即受访者对实施旅游生态补偿的支持程度较高。

在“海南旅游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来源”感知这一问题上,78.08%的受访者认为来自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77.69%的受访者认为来自政府在监管和治理措施方面的欠缺,74.23%的受访者认为来自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61.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过量接待,58.85%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企业经营中造成的直接污染,43.08%的受访者认为来自各类旅游设施本身的不环保性。

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这一问题的认知上,90%的受访者认为可能造成垃圾污染,58.08%的受访者认为可能造成水污染,40.38%的受访者认为可能造成土壤植被的破坏,31.54%的受访者认为可能造成空气污染,28.85%的受访者认为可能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还有2.69%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在“海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承担者”这一问题的认知上,91.1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肩负更多的责任,80.77%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企业应该承担责任,73.64%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者自身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59.23%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居民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48.08%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团队也不能例外。

在“旅游生态补偿方式”这一问题的认知上,92.6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拨款是最主要的方式,76.5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从旅游企业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补偿资金,40.38%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者应该交纳一定的费用,32.3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采用社会捐赠的方式。

4.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分析

对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分析包括是否愿意支付和愿意支付额度与不愿意支付原因。在是否愿意支付这一选项上,55.7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44.23%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支付。

首先来看人均支付意愿即人均WTP的测算,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来求得人均WTP,即:

(1)按支付意愿权重比例计算,得出人均WTP为55.40元/次;

(2)按WTP>0时的中位数计算,得出人均WTP为55.77元/次;

(3)按WTP>0时的平均数计算,得出人均WTP为30.92元/次。

综合三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支付意愿平均值可获得游客对海南省旅游生态补偿最终支付意愿约为E(WTP)=47.36元/次。

其次,关于生态补偿费用的使用途径:在愿意支付生态补偿费用的受访者样本中,79.31%的受访者希望该项资金可用作垃圾处理与回收方面,69.66%的受访者希望可用于水资源的保护,43.45%的受访者希望可用来提高各类旅游设施的环保性,40.69%的受访者希望可用于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40%的受访者希望可用于土壤植被的恢复,29.66%的受访者希望可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

在询问不愿意支付旅游生态补偿费用的受访者其原因时,60.87%的受访者表示对补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存在疑虑,44.35%的受访者认为该项工作应完全由政府来承担而非让游客买单,40%的受访者认为由于自身收入水平过低而不愿意支付该部分费用,5.22%的受访者表示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无参与兴趣。

四、结论与讨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1.海南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力要素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由海水、沙滩、空气、气候、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力最大。在旅游资源类型中,以海湾、岛屿、森林、温泉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最受游客欢迎。这与海南生态立省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亦表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仰赖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2.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内涵的认知意识较差

在询问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时,40%的受访者表示出对此不了解,12.31%的受访者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旅游生态补偿是实现旅游目的地公平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旅游者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一方对此知之甚少,显然不利益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游客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恰恰相反,从调查结果来看样本群体所代表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意愿是比较高的。这证明旅游生态补偿作为调节旅游地生态与利益平衡的方式,还不为人们所熟知,应加大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

3.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方式的认知程度较单一

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社区、旅游者、社会团地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目前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政府应该是承擔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角,政府拨款应该是最主要的生态补偿方式。实际上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应通过科学的测算后进行确定。但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可游客进行的旅游活动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故还应加旅游者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认知。

4.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较低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体对海南旅游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比例仅为55.77%,远低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杨主泉,2015)。究其原因,与游客对旅游生态补偿的低认知度有直接关系。其中关于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方式的确定、补偿资金的使用途径等是游客认知较少的几个方面。

从游客支付意愿的角度进行研究是构建科学系统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只是旅游生态补偿的一个方面,游客也只是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之一。要构建和完善海南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还需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晶.近20年来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5年第32期.

[2]张冰,申韩丽,王朋薇,贾竞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2月.

[3]杨主泉.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为例[J].学术论坛,2015年5月.

作者简介:李昭,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者行为;彭文静,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海南可持续发展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