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2017-04-08余琼花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的现状及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在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思路及设想以兴利除弊,为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改革发展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一、引言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而商业银行是近代金融体系历史发展最悠久、服务活动最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加深、步伐加快,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形成倒逼,新需求的不断提出,中间业务创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关键期。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和互联网化也带动了商业银行业务升级。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基本手段,是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由于中间业务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特征,决定了继传统业务后,中间业务作为各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必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和竞争的又一个热点。
2006年11月15日,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后,按照入世的承诺,我国的银行业实现了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全球金融资本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存款利息不断减少、融资证券化不断挤压、传统业务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中间业务必将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业务的风险和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推广应用,加之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了动力;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条件;再加上商业银行自身对利润的追求这个内在动力,使得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
开展中间业务,通过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吸引客户,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加客户的黏性,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具有巨大的长远效应、滚动效应和联动效应。另外,中间业务的开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低成本且稳定的中间业务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成为了商业银行可靠的收入来源保证。同时,由于中间业务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可以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起到“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法人治理、经营理念、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营销机制、考核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在经济下行期的大背景下,风控形势严峻、信贷投放不足、存款增速放缓、利差收窄、不良资产上升较快等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净息差将面临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和负债端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开办新业务的审批环节较多,效率低下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融资结构,直接融资的比例偏小。利息收入是中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里占比最大的一块,其扣除利息支出后的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直到今年也一直保持在70%以上。①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长期是传统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小,这使得大量的系统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同时,由于人民币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以及监管部门的管制较严,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的审批环节较多,加之商业银行之间的代理行关系没有广泛建立起来,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开展范围。这些因素必然使得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动性不强,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2月22日出席“香港中环金融论坛”时表示,2016年中国银行业盈利弱复苏,净利润增长3.54%,2017年增速继续提升。他判断,2017年监管方面将趋紧,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宏观审慎不断完善。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提升,金融去杠杆持续。②
另一方面,很长时间的存贷利差大普遍被认为是中资银行缺乏开发中间业务收入动力的重要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信贷资产的规模扩张实现盈利的增长。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一些简单的服务性中间业务为主,加之长期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业务被限制在相当狭小的领域内,这必然导致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服务手段、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低下,不能根据客户的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出适合市场竞争的金融产品,并因地制宜地运用灵活、快捷、便利的服务方式,将产品进行最佳组合,实行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6年末银行业表外理财资产超过2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比同期贷款增速高约20个百分点,但对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还缺乏有效识别与控制。央行2017年第一季度评估時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③
2.产品同质化严重,新产品开发能力较低,科技支撑乏力
首先,国内目前市场总体发育水平较低,决定了商业银行许多业务的市场需求有限;产品需求带动商业银行产品供给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业务大多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代收代付、银行卡等收益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占用劳动力和系统资源的产品上。同时,创新产品效率低下、在业务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创新产品都是通过“拿来”的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真正由国内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品种较少。业务创新低水平重复建设,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附加值较低的中间业务上,许多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科技化程度不高,易被模仿,加剧了市场的低层次竞争。
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业务经营范围和模式、进行产品研发的步伐相对缓慢。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较少,产品同质化严重;业务的延伸性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由此导致利润增长点仍然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风险性较大,核心竞争力不强。尽管有不少商业银行也积极进行了新产品的研发,但这类新兴业务的规模、范围以及质量等方面,与信用发达的西方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再次,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规章制度当地化程度及客户导向性不强,这反应出商业银行整个经营模式僵化,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高,自身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同时,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不是非常清晰,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能力不强。
3.业务创新的内部动力不足,创新业务的收益较低
市场化的金融创新强调市场主体的内在激励。大部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在于规避管制,其结果是业务创新以自上而下的强制式推动为主,这种创新只有在创新主体能够享受到大部分利益时才会出现,因而加剧了市场的垄断特征。
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过分注重扩规模、占份额,加上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与相应的制度约束,在业务营销初期大都低价促销,让利给客户,这不但使整个市场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也使得商业银行的新业务收益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路和设想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与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在国内经济进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等经济新常态下,中间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全面加强中间业务拓展,以业务多元化合作为契机,以业务制高点、优质客户作为目标焦点,打造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业务创新、电子渠道和网络建设作为效益引擎,加快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快速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实力。
1.加快业务转型,提高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现有业务品种的整合力度
国内商业银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商业化的业务导向,防止过度追求短期利润,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做大做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构建“以中间业务为重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同时,建立功能完善、高效通用的中间业务平台,为中间业务的拓展提供更快、更好、更强的技术支撑,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以业务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具有知名品牌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竞争力资源,拓展未来市场空间,提升自身的整体价值。
2.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品种,大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
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较少、同质化严重和低层次竞争的局面,这就需要明确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定位,增强市场调研能力;整合内部资源,在产品组合中重视市场细分和客户分层,加快新产品研发的步伐;要大胆创新,扭转思维,抓转型、抓创新,着重开发创新型、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占用少的中间业务产品,增加业务产品的服务功能,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金融百货公司”。同时,设计全新的产品体系,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观念,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领头羊”。另外,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整体营销机制,加大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和出售自己具有知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改变目前低层次竞争的局面。
当前,广大商业银行要重点推进理财业务、保险代理、银行卡、信托产品、同业和资金结算业务,切实做好代收代付等业务,做强零售银行,做实个金业务,做优零售业务,特别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业务平台和网络优势,稳步拓宽业务领域。
3.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步伐,推进中间业务发展的电子化平台建设
现代金融业务创新几乎无一不与科技发展相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现代科技具有高度相关性,业务产品的创新和业务渠道的拓展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ATM自动柜员机、POS终端设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因此,这就需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平台建设步伐。这必将有助于广大商业银行增加业务创新的供给,设计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及金融工具。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改善,也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金融交易成本,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扩大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
4.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业人才,积极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
金融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业实现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业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必将面临着现代金融企业管理人才短缺的严峻现实。这就需要尽快提高国内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大力培养或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思维活跃、熟悉国内外金融产品的复合型人才到国内的金融领域工作,保持国内金融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態势。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业的各项改革,研究制定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政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促进体系;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大力进行业务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技术管理水平;促进综合经营,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和整体质量。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商业银行赴境外开拓业务,加强与国际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取信用发达的国外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之间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规模经营和共同发展。
注释:
①FT中文网,2016年3月30日.
②《经济日报》,2017年2月24日.
③《经济日报》,2017年2月24日.
参考文献:
[1]霍学文.新金融新生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杨凯生.银行改革攻坚:热点·难点·重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
[4]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上海银监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银行业监管治理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6]牛锡明.创新超越新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与转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7]周莉萍.支付体系创新如何改变金融体系[J].银行家,2017,(2).
[8]宁小军.Fintech时代来临:金融科技VS传统银行[J].银行家,2017,(1).
[9]毛磊,王玲玲.银行3.0背景下物理渠道转型与效能提升[J].银行家,2017,(1).
[10]周浩.关注货币政策,不如关心监管政策[N].金融时报,2017-03-08.
[11]苏培科.中国金融统一监管趋势明确[N].金融时报,2017-02-28.
作者简介:余琼花(1982- ),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行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