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立峰:我们要为爱准备一块好土壤

2017-04-08付洋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7年4期
关键词:夫妻婚姻丈夫

付洋

采访对象:

郑立峰,家庭系统排列导师,组织系统排列导师,南澳洲大学企业管理博士(DBA),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MA),北京大学法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BBA),美国NLP大学和NLP学会身心语言程序学认可导师,著有《家庭系统排列》。

心理标签:

爱是一颗种子,我们要为它准备一块好土壤,它才能发芽结果。好土壤,就是一个整体、平衡、秩序的家庭系统。

为什么你付出那么多,对方却不感恩?怎么才能让父母不过度干涉你的婚姻?在2017年1月出版的新书《家庭系统排列》中,郑立峰给热锅上的中国家庭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刊记者着重就其中的婚姻关系,对他进行了专访。

幽默睿智的郑立峰

郑立峰说:“家庭系统排列大师海灵格说,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因为如果土壤的品质不好,你的爱就很难发芽结果。我理解的好土壤,就是一个整体、平衡、秩序的家庭系统。”

性和孩子,

让夫妻成为一个整体

郑立峰说,整体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形成的连结,是维系夫妻关系的黏合剂。如果没有整体性,就谈不上有婚姻关系。判断婚姻是否有整体性,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性关系;二是孩子。从生命层次来讲,性关系的重要在于这是人类长久以来所知道唯一创造新生命、开枝散叶的方法。从生活层面来讲,美满的夫妻关系,离不开性生活的和谐;这也是男女关系、夫妻关系跟父母及兄弟姐妹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最核心的区别。

和谐的性关系,能够让夫妻之间的连结更深,爱意满满。相反,不和谐的性关系,则会对婚姻产生很大的杀伤力。郑立峰有一位朋友,她和先生彼此相爱。但是,由于受过性创伤,每次和先生做爱,她总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好像完成任务一样勉强。发展到后来,她无法和先生发生性关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长期欲求不满、自尊受伤的先生非常恼火,后来有一次求欢时,忍不住动手打了她,两人离婚了。这位朋友对郑立峰说:“我一点儿都不恨他。被他打了之后,我的心里才感觉好受了一点儿。我这么爱他,却把他伤成这样。”

郑立峰说,当女性有性创伤时,会把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完全地封闭掉。就好像把自己塞进一个冰箱里,让整个人冻僵、冻硬。所以,处理性创伤需要进行创伤解冻的工作,让她恢复到一个正常状态。需要从身体入手,通过本体感觉疗法让她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女性;需要从关系入手,通过家庭系统排列,让她的夫妻关系更加平衡;需要催眠疗法,完成身体和心灵的沟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治疗过程,建议有性创伤的女性勇敢地面对问题,接受系统的治疗,不要像那位朋友那样,因为恐惧和回避,错过了一个深爱的男人。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孩子出生后,很多妻子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丈夫的生理需要,导致他向外发泄。郑立峰却注意到,产后夫妻的性问题,不光是因为妻子的忽视和疲累,还可能和剖腹产有关。

目前,有相当多的女性选择剖腹产,手术后刀口的疼痛,让她们坐月子时非常辛苦。再加上夜晚喂奶,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伤口恢复得很慢,疼痛难眠。如果连续一个月睡不好觉,就会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情绪不稳定,看事物都是扭曲的。另外,剖腹产是横着切的,当产妇特别疼痛时,会下意识地把疼痛的身体部分封闭掉,导致上身和下体的感觉失去连结。所以,很多做过剖腹产的女性对郑立峰说:“我生完孩子之后,对性就没有感觉和需求了。”郑立峰做了很多个案,是帮助女性处理这种产后的症状。

这时女性特别需要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产妇要学习把自己的感受讲给丈夫听,不然的话,他一般是不知道妻子痛苦的。妻子坐月子的时候,丈夫与其变着花样给她煲汤喝,不如安安静静地陪伴和聆听,让她感觉自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

性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能够满足夫妻双方的生理需要,增进亲密,还因为它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孩子。孩子的出生,会让夫妻拥有一生的情感连结。夫妻会用十几年的时间共同养育和照顾孩子,再用几十年的时间去一起思念他、等待他、迎接他。可以说,孩子是夫妻之间最强大的连结。

随着思想的開放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有些夫妻选择不要孩子。但是,据郑立峰所知,这些丁克夫妻往往到50岁左右开始后悔,可是那时想要孩子已经迟了。郑立峰建议,没有孩子的夫妻如果想要让婚姻更稳定,最好去寻找一个孩子的替代品。比如,拥有一份共同的事业,然后把对孩子的爱全部投入到这份事业之中。另外,对于不能生育的夫妻来说,领养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性和孩子,能够让夫妻成为一个整体,让婚姻更加稳定。但是,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平衡和秩序缺一不可。

付出和接受不平衡,

只会培养出“陈世美”

平衡,是指夫妻双方都愿意给予对方爱、性、尊重、信任、支持等,同时也能接受对方给予的这些。

有一次郑立峰接待了一位女士。她对丈夫满腹怨气,抱怨他每天在家不干活儿,只是赚点儿钱回家,简直一无是处。而她为他付出那么多,他却不感恩。郑立峰问她:“你对丈夫付出了什么?”她马上理直气壮地回答:“做饭、洗衣服,带孩子!”

“你知道丈夫想什么吗?”“不知道。”

“你看得起他吗?”“看不起。”

“你喜欢他碰你身体吗?”“不喜欢。”

“你们之间怎么在一起的?”“凑合,父母介绍的。”

“你爱他吗?”“不爱。”

“你想要的男人,是你的丈夫吗?”“不是,我想要的男人是我的初恋。”

“你现在想要什么?”“我想要一个幸福的婚姻。”

郑立峰认为,家务活儿和财务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影响婚姻平衡的关键。因为衣服可以送去洗衣店洗,吃饭可以叫外卖,孩子可以请保姆或者让老人帮忙照顾,财务可以请专业人士来打理。

让夫妻产生矛盾的往往不是家务活儿和财务本身,而是自己对家庭付出的这份爱,没有得到伴侣的认可。小夫妻建立新家庭后,往往会继承各自父母对家庭的态度。如果女孩的妈妈从小向她投诉“你爸爸在家整天不干活儿,没有责任心”,女孩一看见丈夫不做家务就会发火,即使他在努力工作养家;如果男孩的爸爸从小对他说,“你妈啥也不懂,就会在家里做些小屁事”,那么男孩结婚后,妻子就算干了再多活儿,在他眼里也是一文不值。

事实上,赚钱养家和做家务都很重要。如果没人养家,能活得了吗?如果没人做家务,能活得好吗?就好像一个是龙骨,一个是甲板。没有甲板,船会漏水下沉;没有龙骨,船走不动,扛不过风风雨雨。所以,只要能够认可彼此对家庭的贡献,夫妻矛盾是可以解决的。这份认可,背后是爱、尊重、信任和支持。而这些东西是不能外包的,只有夫妻二人才可以付出和接受,没有对方不行。

付出和接受一定要平衡,不能一方总是付出,另一方总是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妻子生日那天,丈夫送给她一束花。妻子很感动,结婚好几年了,他还能记得我的生日,多不容易啊!于是提议一起出去吃饭,而且去吃了丈夫最爱的羊蝎子。丈夫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被妻子接受,心里很开心,对她更加温柔体贴,夫妻俩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我付出,你接受;你接受后进一步付出,我再接受……如果付出和接受能在交替进行中良性循环,人们在婚姻中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高。

但是,付出是有界限的,如果盲目地付出,只会把男人培养成“陈世美”。郑立峰建议,女人不要给丈夫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比如,丈夫想要出国深造,妻子努力赚钱供他读书,通常这样的婚姻下场都不太好。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他的,而不是由伴侣来提供。当丈夫接受妻子这种付出之后,他就会产生内疚:“老婆对我这么好,比我父母还要好,我将来要怎么还?”这种还不起的感觉,会让他承受不了,最后选择离开。

女人也不要让丈夫进入她的公司,或者给他事业上的帮助。因为男人是天生的狩猎者,占地盘是他的天性。当他进入妻子公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原来的格局毁掉占地盘。而面对妻子给予的经济或事业上的帮助,男人不会领情,反而觉得那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最后真的变成“陈世美”。所以,聪明的女人只会在精神上支持男人,尊重他的事业,这样已经足够。

如果夫妻之间的付出与接受失衡,很容易会出现“小三儿”。但是,女人千万别觉得把老公让给“小三儿”,成全他们的爱,是一种伟大的付出。根据郑立峰的研究,出轨的人离婚后与第三者建立的婚姻,失败率高达90%。第三者在新建立的婚姻中,会做出很多自我摧毁的行为,比如把自己辛苦抢来的男人抛弃、堕胎、乱投资、赌博、酗酒……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承受不了,自己的幸福是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第三者让另一个女人失去了家庭,这属于一种伤害性的行为,是必须要还债的。打个比方,如果我给你100万元,你一定感觉开心。可如果知道因为给你100万元,很多人因此饿死了,那么你还会开心吗?难受之后就会在潜意识里寻求平衡,比如把自己收到的钱丢掉;伤害了别人,就一定要让自己受到伤害。

郑立峰说:“哪怕是从系统平衡的角度,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和成长,满足伴侣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不要把幸福让给‘小三儿!”

重建秩序,

让每个人待在自己的位置上

在家庭系统排列的理论里,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去行事,父母要以父母的身份行事,夫妻要以夫妻的身份行事,孩子要以孩子的身份行事,每个人都待在自己的位置上,才能各司其职,家庭关系才能够和谐美满。

一个正常有序的婚姻,需要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双方都愿意成长,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状态相处。然而现实是,很多婚姻都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把伴侣当成父母的替代品。比如,丈夫把妻子当成母亲一样依赖和索取,或者当成女儿一样宠爱和控制;妻子把丈夫当成父亲一样崇拜和顺从,或者当成儿子一样教育和改造。如果,男人在婚姻中找不到“女人”的角色,那么,他可能就会找“小三儿”;女人在婚姻中找不到“男人”的角色,可能就会去拜会隔壁老王。

这种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的失序婚姻,即使表面上看很幸福,也存在很大的危机。因为人的心智是不断成长的,做“小孩”的时间久了,也会想做“青少年”,像青春期孩子一样反抗权威,挑战现有的秩序。有些伴侣还会因为接触心理学自我成长,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而成长是一条不归路,你回不去的。只能向前走,走过青春期,再走到成人期,和另一个成人在一起。

郑立峰曾经接待过一位40多岁的女士。她从小是一个乖乖女,和父亲的感情很亲密。她1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她的心理年龄也停在了13岁。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她就像一个无助的小女孩。她把丈夫当成爸爸,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要先和丈夫说一下,得到他的批准之后,自己才会去做;丈夫做的任何决定,她从不反抗。但是最近,她参加了一次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老师帮助她处理了积压在心底的悲伤,和父亲做了告别。回到家后,她不再对丈夫百依百顺,开始反抗他的权威。因为她的自我成长,夫妻关系产生了剧烈的改变,出现了婚姻危机。

在郑立峰的帮助下,这位女士鼓起勇气对丈夫说:“以前我们过得很幸福,让我们以后也同样幸福吧。现在,你不用再那么累了,你只要做我的丈夫就好,而我要做你的女人!”夫妻俩渐渐地重建了婚姻秩序,分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婚姻变得更加健康和平衡。

郑立峰说,他接触到的很多离婚个案,不是因为两个人没有爱,不是因为没有性,而是因为一个人已经成长了,另一个人却还在以前的状态里,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让人很遗憾。所以,他希望婚姻中的每个人,都能做一個愿意成长的成年人。

还有一个典型的失序错位现象,是父母过度插手孩子的婚姻。郑立峰认为,所谓“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是指夫妻俩都带着自己从原生家庭那里继承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模式和习惯模式。但是,归根结底,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这方面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发展经验。200年前,欧洲的老人需要孩子养老,会干涉子女的生活。但是,当社会福利达到一定程度后,父母不再需要孩子养老,对于孩子的控制力也随之减少。孩子可以自由地去自己要去的地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依赖被消融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轻松的关系,有空儿的时候,双方一起出来喝茶聊天,散步游玩。而这也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夫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必须要优于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如果父母越界,其实也是有绝招的。郑立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结婚后,双方父母不断插手他们的婚姻。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教给他们一个办法。岳父过来,丈夫对他说:“爸爸,我们的厕所没有清洁好,请帮我清洁一下。”然后,夫妻俩看电视。婆婆过来,妻子对她说:“妈妈,我们的孩子没有带好,麻烦你带一带。”然后,夫妻俩看电视。总之,不管父母怎么忙,怎么累,他们都在看电视。直到有一天,双方父母受不了,对他们喊道:“你们该长大了,自己要做自己的事情!”之后,就彻底放手不管了。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必须看到,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是真的不放心,因为中国的夫妻往往都是没长大的孩子。如果让父母看到他在婚姻中作为成年人的状态,能够付出,能够接受,能够承担,能够包容……那么,父母自然会渐渐放手。所以,只有夫妻俩是站在成年的男人和女人的位置,父母才会放心地退回到父母的位置。

夫妻因为爱而结合,形成一个有连结的整体;彼此给予和接受对方的爱,保持关系平衡;主动成长,以成年人的状态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秩序……只有给爱准备一块好土壤,爱才能够在婚姻中自然地流动和成长,而不是在琐碎的矛盾中渐渐消亡。

猜你喜欢

夫妻婚姻丈夫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傍晚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安慰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