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现存火灾隐患及整改措施
2017-04-07王勃
王 勃
(忻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 忻州 034000)
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现存火灾隐患及整改措施
王 勃
(忻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 忻州 034000)
通过对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的实地调研,从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防火间距不足、安全疏散不符合要求、消防设施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火灾隐患,针对这些火灾隐患并结合五台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管控着火要素、安全疏散、防止人员烟气伤害、防火间距、消防设施、消防车道、消防管理以及消防监管方面等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消防,家庭宾馆,火灾隐患
1 概述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内首批国家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寺庙林立、文物荟萃、素有“古建文物宝库”之称。每年来五台山旅游的游客高达400余万人,诸多宾馆应运而生,根据实地调研,发现五台山风景区内宾馆存在诸多火灾隐患,本文就现存火灾隐患提出了整改对策。
2 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消防安全现状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现共有宾馆303家,其中家庭旅馆为235家,占宾馆总数的77.5%,由于建筑规范标准的更新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的滞后性,导致五台山风景区大部分家庭宾馆无法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近年来居民自建房改建为宾馆现象尤为普遍,使无消防手续的宾馆数量激增,使其存在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2.1 防火间距不足
部分家庭旅馆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大部分房屋之间仅可供人行走通过,约为1.5 m~3 m,无法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2.2条对于单、多层建筑防火间距6 m的要求。
2.2 消防设施缺失
大部分家庭宾馆的现有消防设施仅有灭火器、应急照明灯与疏散指示标志。部分规模较大的家庭宾馆达到设置室内消火栓与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的规模而未设置。
五台山气候寒冷,部分设有内院的家庭宾馆将内院顶用透光材料封闭以保暖,此举将整个建筑连为一体,使得建筑排烟受到严重影响。
2.3 安全疏散不符合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3要求所有宾馆均采用封闭楼梯间[1],但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大多数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无法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五台山风景区内建筑由于规划要求,不允许超过3层,部分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宾馆,当时规范并未要求3层以内的宾馆设置封闭楼梯间,因此该部分宾馆在建筑结构上不利于封闭楼梯间的设置。
2.4 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五台山风景区内家庭宾馆30间客房以内的宾馆为195家,占宾馆总数的64.3%,此类宾馆内所有工作人员仅3人~4人,且大部分为家庭内部成员,此类家庭宾馆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方面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不到位,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存在空白点。
2.5 游客人员存在特殊性
五台山宾馆季节性较强,诸如正月十五、五月十三(五爷生日)、四月初四(文殊菩萨生日)以及夏季的农历初一、十五等时间节点,游客非常集中,日均游客可达4万人以上,造成许多宾馆人满为患。许多外地僧人、居士来五台山朝拜,在宾馆房间内依然有点香燃蜡的习俗,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3 五台山风景区家庭宾馆消防安全整改建议
因五台山风景区内建筑不允许超过3层,故从火灾危险性和人员疏散的角度来分析其危险性较低,但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及预防小火亡人现象的出现,应当要求宾馆尽量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但对于一些因客观条件难以达到的方面,可适当放宽,而在另外的方面须予以适当增强,从而在整体消防安全方面达到平衡,以更适应五台山风景区具体情况的要求。
3.1 管控着火要素
在预防火灾方面,应从“火三角”出发来考虑,氧化剂、可燃物与点火源构成了消防的基础理念——“火三角”。在实际情况中,因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气)控制难度大,暂不做考虑,故要从控制可燃物与点火源上进行考虑。
3.1.1 控制点火源
宾馆内点火源主要为遗留火种与电气火源,遗留火种主要包括烟头与香、蜡,除严禁游客卧床吸烟外,针对五台山实际情况还应严禁僧人、居士在宾馆内点香燃蜡。在预防电气火源方面需要将主要电气线路穿管保护以隔离可燃物,并减少使用临时性电气线路(插线板)。
3.1.2 控制可燃物
在控制可燃物方面,主要需严格控制其装修材料。室内装修应全部使用不燃或难燃类装修材料,应高于《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鼓励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以及地板砖铺地,不建议使用木龙骨吊顶与地毯铺地装修。
3.2 防火间距方面
对于家庭宾馆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应在低于规范要求的两栋房屋相邻处,保证至少一面外墙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外墙,从而在火灾情况下阻止火势蔓延,如无法保证,则应用防火窗代替普通窗。
3.3 消防设施方面
3.3.1 独立式感烟型火灾报警器
对于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宾馆,应推广设置独立式感烟型火灾报警器,独立式感烟型火灾报警器可独立安装,依靠电池供电,在烟气浓度达到报警浓度时自行声光报警,对于家庭宾馆更加适合。针对3.1.1中控制游客卧床吸烟以及僧人居士室内点香燃蜡,此举也可起到预防监督作用。
3.3.2 消防水池与简易喷淋系统
在家庭宾馆聚集的区域,地理位置就近的几家宾馆可联合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并且可充分依靠景区内河流建造消防取水码头。
此外,建议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宾馆内增设简易型喷淋系统,该系统可直接连接市政自来水管网实施灭火,从经济角度和安全角度不失为良策。
3.4 安全疏散方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3要求所有宾馆均需采用封闭楼梯间,但对五台山风景区宾馆而言,层数均不超过3层,且部分宾馆建筑因结构导致设置防火门有困难,或设置防火门之后自然排烟方面受到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设置封闭楼梯间有困难的宾馆,可设置常闭式防火门作为房间门使用,此举可保证在火灾情况下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与烟气进入房间,住客可采取固守待援的策略,赢得逃生时间。
在人员疏散方面需在房间内配备火灾逃生面具,此举可防止烟气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设置封闭楼梯间有困难的宾馆,此举亦需严格要求。
3.5 消防车道方面
在消防车道方面,由于客观情况,导致无法保证每个宾馆都满足4 m宽度且转弯半径满足要求的消防车道。在该现状下,应当保证在一个宾馆聚集区至少有一条环形消防车道或者有回车场的消防车道,并且满足从消防车道到任意宾馆距离不应超过两盘水带连接的长度(50 m),以保证在现有条件下使消防车最大化发挥其战斗力。在消防车道位置的选择上应当与消防水源的情况结合进行考虑,以发挥其最佳效果。
3.6 消防管理方面
五台山风景区宾馆除应符合普通宾馆的消防管理的要求外,尚应针对其特点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其一为住宿客人特点,宾馆每年所接待的客人有相当一部分为佛教信众,在日常生活中有在居室点灯燃蜡的习惯,由于宾馆客房条件所限,点灯燃蜡处往往与床铺地毯等可燃物无法保证安全距离,灯蜡易引燃床铺地毯,此类火灾隐患较为突出,故应当严格禁止客人在客房内进行此类活动。
其二为季节性特点,每逢初一,十五,周末或者佛教节日,五台山宾馆往往会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不论大小宾馆,几乎全部住满。在此种情况下,由于人员数量多,其消防安全素质不一,导致发生火灾可能性增加,且发生火灾后疏散难度增加。故应提前对消防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且宾馆组织节前消防检查,确保平时所疏忽的火灾隐患在节前得到彻底的消除。
3.7 消防监管方面
五台山宾馆众多,目前风景区仅有一个消防大队与一个派出所,分别承担着全山的消防监督检查与公安工作,所以在消防监督管理方面单独依靠消防队与派出所是难以达到检查效果的。所以在五台山风景区应当更好的发挥村委会的监督检查作用,消防队工作人员将一些基本的检查要点传授给乡镇网格员,对20间客房以内的小宾馆可全部由所属地村委会进行检查。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五台山风景区宾馆的现实情况,并针对五台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解决对策,在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基础要求上,由于客观原因,在将封闭楼梯间与消防车道方面适当放宽的基础上,对内装修、自动消防设施的要求适当增强,更适合五台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同时,确保了消防安全。
[1]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Current fire hazards and renovation measures of family hotels in Wutai mountain scenic spot
Wang Bo
(XinzhouPublicFire-FightingBranchDepartment,Xinzhou034000,China)
Based on in-situ family hotel investigation of Wutai mountain scenic spot, the paper analyzes its existing fire hazards including poor fire-fighting security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fire-fighting distance, poor security evacuation and poor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In light of the above-mentioned fire hazards by combining with actual Wutai mountain scenic spot conditions, it puts forward feasible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ontrolling fire elements, security evacuation, preventing people’s smoke damage, fire-fighting space, fire-fighting facility, fire-fighting lane, fire-fighting management and fire-fighting inspection and so on.
fire-fighting, family hotel, fire hazard
1009-6825(2017)17-0237-02
2017-04-06
王 勃(1976- ),男,工程师
TU99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