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7-04-07郑友志王红英
郑友志,王红英
(德州市水利局引黄工程维修施工队,山东 德州 251200)
潘庄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郑友志,王红英
(德州市水利局引黄工程维修施工队,山东 德州 251200)
通过对潘庄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灌区信息化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德州市;潘庄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
德州市潘庄引黄灌区于1971年10月动工兴建,1972年5月开始提闸引水。潘庄引黄灌区是山东省大型灌区之一,位于齐河、禹城、平原3县境内,全线长91.3km。灌区承担着德城区、经济开发区、齐河、禹城、平原、武城、夏津、陵城区、宁津9县(市、区)77个乡镇、336万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年均引黄河水10.7亿m3,是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1 潘庄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自2009年开始,潘庄灌区管理局对灌区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覆盖整个灌区8个管理所的网络信息平台,先后建成了灌区网络信息中心系统、远程闸控系统、水位自动测报传输系统、水情自动化测报手机客户端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远程自动化测流系统,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潘庄灌区水利信息化发展进程。
1.1 潘庄灌区网络信息中心系统
潘庄灌区网络信息中心系统是潘庄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水情数据及信息汇总、分析及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中心平台。灌区8个管理所为分中心,负责采集和接收辖区内各测站点的水情数据及信息、监控视频。为保证水情数据及信息、监控视频高质量、稳定、快速传输到潘庄灌区管理局,采用了光缆作为载体进行连接,再通过互联网宽带进行数据及信息传输。
1.2 远程闸控系统
该系统以S7-200PLC控制器为核心,超声波水位计、闸位计为采集设备,远程计算机、触摸屏为控制设备,限位开关、继电器、接触器为执行设备。利用信息化网络远程控制灌区各分干闸门的启闭和运行,利用变频技术合理调节提降速率,保证闸门快速、准确开启和关闭。
1.3 水位自动测报传输系统
该系统利用管理局自主研发的超声波水位测量端机,对灌区总干及支干16个测点的水位实施24h在线监测灌区测点的水位变化情况。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将采集到的水位数据按照设定的更新时间,每6min一次的速度自动传输到管理局和管理所。该系统还具备对超设计水位运行及监测点水位升降过快自动报警的功能。
1.4 水情自动化测报手机客户端系统
该系统是管理局自主开发的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手机客户端,他是基于安卓平台的APP软件,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上水情APP软件,打开手机客户端便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查看潘庄灌区8个管理所,16个测点的水位情况和查询历史记录。
1.5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在各管理所或支干建立视频采集点。灌区节制闸采用有线传输,无电源点采用无线传输,利用太阳能做动力。各采集点配备专门设计的照明系统,实现24h在线监控,采集数据通过光纤传送到管理所控制服务器,再通过网络宽带传至管理局。通过搭建视频监控网,管理局和管理所可以实时监控各测点现场水情情况,可避免恶劣天气或夜间去现场观察水情,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6 远程自动化测流系统
该系统在崔庄管理所得到应用,他是利用微机和相应软件建成的自动化测流系统,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全自动测流,包括测流门的自动打开,测流过程的全程监控,测流垂线自动布设及垂线点的自动定位等程序,测流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2 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主要是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列出,占很小的比例,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灌区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缺乏。
2.2 信息化建设系统功能不完整
灌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只是根据灌区需要,建成了灌区网络信息中心系统、远程闸控系统、水位自动测报传输系统、水情自动化测报手机客户端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远程自动化测流系统。这些系统仅仅在总干及支干少数监测点实施,未能覆盖整个灌区,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的现代化发展要求。
2.3 信息化建设缺乏复合型人才
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状况与信息化建设所需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明显差异。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专业人才缺乏,针对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缺少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将会造成灌区运行管理成本增加,灌区管理也会处于被动局面。
3 发展对策
3.1 灌区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
灌区信息化建设要根据灌区实际业务的需求,在总体规划上,突出重点,在项目建设上,选择效益明显的应用领域。灌区信息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工程条件、管理状况、资金情况,合理规划建设目标,可先规划急需问题,然后逐步完善实际需要。要落实好信息化建设维护费用,保证信息化设施建成后长期有效运行。
3.2 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灌区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要尽可能地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中多列支出,要积极调动多方面因素筹集资金,要依靠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的投资格局。
3.3 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
灌区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灌区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灌区人才的培养,利用信息化知识培训,来加强灌区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除了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外,还应引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培养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3.4 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系统管理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设备多,分布广,使用的设备精密,操作流程严格。因此,系统管理和使用必须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管理职责,严格操作规范流程。很多设备设施在野外,易受火灾、地震和人为破坏,应在日常管理中重视。
3.5 加快灌区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灌区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在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灌区信息化建设完整链条中重要的环节,采用数据库储存信息是信息存储、处理和利用的最佳途径。包括实时水情、历史水清、土壤墒情、降雨量、蒸发量等综合数据,并具备数据定义、输入、查询和统计功能。
3.6 加快灌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灌区的灌溉范围涉及面广,各县(市、区)土壤状况、气候、降雨、农作物长势等存在差异,为保障灌区水资源平衡,科学配水实施,必须加快灌区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灌区渠道水情、气象、田间水情、农作物长势等各要素的监测。
3.7 建立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
灌区办公自动化是提高灌区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他是党政公文、信息收发、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新闻宣传、灌区数据监测、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各类灌区信息、灌区业务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平台。
(责任编辑崔春梅)
S274
B
1009-6159(2017)-02-0040-02
2016-09-19
郑友志(1978—),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