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及效益
2017-04-07徐云联刘纪师张永霞
徐云联,刘纪师,张永霞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00)
莒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及效益
徐云联,刘纪师,张永霞
(莒县水利局,山东 莒县 276500)
2013年以来,莒县立足小水利,先后对4136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产权明晰、管理主体和人员明确、经费保障有力、运行公开高效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本文对其主要做法及经验进行了阐述,以供类似项目参考。
莒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模式;产权改革
莒县隶属山东省日照市,总面积1821km2,总人口110万,辖2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1195个村;现有3座大中型水库、214座小型水库、1473座塘坝、25条10km以上河道,总蓄水量6.9亿m3。2013年11月,莒县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为此,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先后对4136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产权明晰、管理主体和人员明确、经费保障有力、运行公开高效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1 主要措施及经验
1.1 以确权划界为基础,明确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
确权划界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莒县小型水利工程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特点,按照“分类实施、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思路,对具备改革条件的4217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列出单子、逐个分析,根据不同类别、建设规模、资金来源等,在试点基础上,突出操作实效性,将小型水利工程分为确权颁证和划界登记两大类,分类制定方案,不搞“一刀切”。一是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相结合,实行联查联审、资源共享,确保了确权划界的准确性;二是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相结合,将水利工程产权、经营管理权纳入农村产权交易系统,有效盘活水利工程和水资源使用效益;三是与解决基层群众用水矛盾相结合,对原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等存在争议的,通过划界确权进行明晰,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改革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81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确权划界1661处。
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建轻管”、“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为此,在确权划界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逐一明确了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供水协会和供水公司、村级水管员等不同管理主体,由县政府委托水利部门分别颁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权证书,建立了235名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和1195名农村水管员的管护队伍,明确了管护职责。
1.2 以建管用一体化为主导,提高管理运行水平
小型水利工程“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针对过去小型水利工程“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现象,坚持“建、管、养、用”一体化思路,探索实施了“1+3”联动管理运行模式。“1”是“一个平台”,即设立县乡两级水利工程“116”服务热线指挥中心,对农田灌溉、农村饮水、涉水案件等,实行全天候接听,第一时间巡查,即时定方案,限时解决。“116”服务热线开通以来,接听解决群众诉求500余次,群众满意率达100%。“3”是“三方联动”,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物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考核的“四化”标准,建立了以县级工程管护中心为龙头、以农田灌溉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管水员为基础的“三方联动”管理运行机制。由莒县清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心,负责全县小型水库及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维修养护任务,基层农田灌溉专业合作社和村级水管员,负责服务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巡查和养护,确保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管、管得好、效益高。同时,积极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创新实施“互联网+水利工程”模式,提高管护效率和水平,目前已建成运行了“互联网+农田灌溉”、“互联网+农村饮水”等智能管水用水系统。
1.3 以多元化投入为保障,拓宽资金筹积渠道
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不仅要解决好“有人管”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有钱管”的问题,真正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在管好用好中央、省、市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列支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55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并对承担管护任务的安全管理员和水管员,按照每年人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薪酬补助,同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每人2000元的绩效奖金。2014去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826万元。二是用活工程运营收入。对工程改革收取的承包费、租赁费等资金,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目前已实现收入482万元;对小型灌区灌溉和乡镇集中供水水费收入计提部分资金,作为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日常管护经费。三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通过提升补助标准的形式,采取PPP合作等模式,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力量等自筹资金参与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管资金达605万元。
1.4 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在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过程中,把促进发展,服务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改革发挥更大效益。一是促进科学和谐用水。通过改革,明确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规范农村用水秩序,实现了科学用水、有序用水,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维护了农村稳定。二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特色农业规划对接,有效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利“短板”,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水利支撑。近两年,全县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773.33hm2。同时,带动和吸引民间资本“上山下乡”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晨曦集团、浮来春集团等6家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基地1666.67hm2。三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把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美丽文明乡村创建、水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为农村建设绿色家园、美好家园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2 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把改革导向作为民生水利、和谐水利的重点,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责任编辑赵其芬)
F426.91
B
1009-6159(2017)-02-0038-02
2016-08-30
徐云联(1965—),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