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小城镇传统商业空间布局及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4-07罗晓玲
罗晓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保持小城镇传统商业空间布局及管理的几点思考
罗晓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自北宋打破坊里制,建立街市以来,“以街为市”的商业模式,就成为中国城市普遍的商业存在形式,这也成为中国老百姓从古至今的传统商业生活习惯。在城市商业几乎被商业综合体、网络商业攻占的今天,小城镇可能是这类传统商业保留存在的最后阵地,无论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建立特色小镇,彰显传统文化的角度,“街市”都不应该被忽视。文章从对6个小城镇商业空间规划和使用管理调查分析基础上,得出保持“街市”传统商业模式的几点规划布局和管理思考。
小城镇; 传统; 商业空间; 规划
在我国,小城镇是一个涵盖范围较为广阔的地域名词,其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建制镇以及农村较发达地区的集镇。因为建制镇和集镇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以及城镇空间形态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而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多以县城为主,其更多具有一般城市的特征,因此,本文对“小城镇”商业空间的探讨和思考主要集中在建制镇和集镇这个范畴,不包括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是城市的“末梢”,也是乡村的“瞻首”,它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地。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就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思想,足见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整个国家城镇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性。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住建部村镇司要求“培育特色小镇……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通知》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积极鼓励引导小城镇传统特色的保存。新的时代要求,将小城镇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小城镇将会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和谐的助推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如何体现小城镇自身传统特色、如何使整体竞争能力较弱的小城镇在城镇化前进的大流中以不变应万变、保持独特魅力的思考显得很有必要。
笔者通过对四川部分地区小城镇商业空间规划及其使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从保持小城镇传统商业文化方面,提出对小城镇商业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1 小城镇商业空间的类型
根据GB 50188-2007《镇规划标准》中,镇的商业用地被分为集贸市场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两种类型。小城镇作为农村广大腹地的农副产品集贸中心,其集贸市场用地是小城镇中非常重要的用地类型。根据实地调查,小城镇集贸市场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与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的生活市场;另一种是主要农副产品交易的贸易市场。而在商业金融类的用地中,商业在小城镇中主要以零售商业为主,金融类主要以银行、农村信贷等营业网点为主。
2 小城镇商业空间布局的现状
笔者考察了四川德阳市的扬嘉镇、柏隆镇、德新镇、孝泉镇,广安的禄市镇,仪陇县的日兴镇6个小城镇的商业空间的规划和使用情况。其中日兴镇距离新城区约60 km,孝泉镇距城区约20 km,其余小城镇与城区距离在10~15 km内。
2.1 集贸市场空间
根据对小城镇集贸市场的调查,笔者发现,这6个小城镇都存在集中集贸市场与分散市场相结合的现象。集中集贸市场一般根据规划建设,主要用于农副产品交易和生活菜市。分散市场,主要是以生活菜市为主,其他生活附属品买卖为辅的沿街买卖市场。分散市场是所调查的6个小城镇中的普遍现象。但分散市场在所调查的小城镇中有近大半是非法市场,商贩在进行商业行为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有关部门的驱赶甚至罚款,导致市场活力不够,零星分布或像“猫捉老鼠”一样东躲西藏。有两个小城镇的分散市场虽没有出现驱撵,但也是不被“待见”的行为。
2.2 城镇商业空间
对于小城镇的商业空间,在所调查的6个小城镇中,有4个小城镇均呈现集中和沿街分散商业布局模式,其中包括扬嘉镇、柏隆镇、德新镇和孝泉镇,而禄市镇和日兴镇则仅存在分散的沿街商业模式,集中商业空间暂时还没有在城镇出现。即便是呈现有两种商业空间模式的城镇,沿街分散商业也是占城镇商业主导模式的,且所调查的6个小城镇沿街分散商业普遍存在从店铺室内延伸到室外道路人行道进行沿街售卖的现象。这样一来,人行道的通过空间被削减,部分城镇道路人行道本来较为狭窄的,则全部被沿街商业占用。行人则被“挤”至车行道。
2.3 调查结论
通过对小城镇商业和集市的调查,小城镇现状更多的还是沿袭了中国传统的以街为市的商贸生活习惯,无论是集贸市场还是商业市场,都有线性生长的自发性,是小城镇与生俱来的特质之一。在现状情况下,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个现象:一方面,它活跃了小城镇商业氛围,形成了小城镇特有的商业现象,使整个城镇充满活力,同时,它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使得进入小城镇的农民能轻松参与市场。这既是传统延续,也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但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市场形式大部分是非法的、零散的、没有规矩的,因此造成小城镇市场空间混乱,破坏城镇形象,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为保持小城镇传统商业文化,提升小城镇自身吸引力,有必要对小城镇现状商业规划及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思考。
3 小城镇商业空间布局及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
3.1 集贸市场空间
在进行小城镇集贸市场空间规划布局中,继续沿用常用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市场,即集中集贸市场用地,主要用于农副产品集中交易及部分生活品市场,用地规模可依据规划人口及农副产品贸易等实际需要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其适当规模和位置。分散市场,则主要依靠规划管理,可在小城镇现状分散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规划道路性质划定一定区域,结合时段控制、路段控制和区域控制等手段赋予其合法性,且制定一定的分散市场规划管理办法,利用市场自发性规律,规划做好引导和适当协调等服务,让充满活力的市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沿街小商贩光明正大地存在于小城镇的日常生活中,让小城镇这一传统商业方式成为小城镇特有的生活魅力。
3.2 商业空间
在布局上,小城镇商业空间应继续保持现有集中与沿街商业相结合的模式。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所有被调查小城镇沿街商业商户售卖区域都是由店内延伸到店外,占用一定的人行道空间,这使“人行道商业”成为小城镇商业模式的一大特色。这是与小城镇传统“以街为市”生活习性不无关系的,同时这样的商业方式与消费者有更亲近的距离,更容易促进商业活动发生,且易于形成良好的商业关系,因此,应给予小城镇沿街商业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性质的街道,不准许或适当准许“人行道商业”出现。在准许区域内,划定一定宽度的“商业出挑”红线控制距离,用红线的办法一方面赋予“人行道商业”合法性,另一方面限制和规范了其使用的空间范围,使街面更显整洁有序。同时,在小城镇规划中,道路横断面设计,可根据满足行人及“人行道商业”的空间需求,适当拓宽人行道宽度,通过增加人行道宽度“硬件”和制定“商业出挑”空间管理范围“软件”两方面共同促进小城镇浓郁的市井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4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相较于大、中城市来说,小城镇在许多方面的竞争能力都非常弱,导致许多小城镇留不住人,更吸引不来人。因此,小城镇自身魅力的发掘在城市间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城镇众多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中,“街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自北宋打破坊里制,建立街市以来,“以街为市”的商业模式,就成为中国城市普遍的商业存在形式,这也成为中国老百姓从古至今的传统商业生活习惯。在城市商业几乎被商业综合体、网络商业攻占的今天,小城镇可能是这类传统商业保留存在的最后阵地,无论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响应政策号召,建立特色小镇,彰显传统文化的角度,“街市”都不应该被忽视。它将为小城镇特有的商业生活方式,成为小城镇慢生活的主要支撑,为小城镇吸引力的提升画下关键一笔。
[1] 李晓东, 杨茳善. 中国空间[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 费孝通. 小城镇大问题(之二)——从小城镇的兴衰看商品经济的作用[J]. 瞭望周刊, 1984(3).
[3] 张东辉, 王丽娜. 小城镇商业空间环境问题分析及规划对策[J]. 南方建筑, 2005(3).
[4] 李合群. 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和宋东京为例[J]. 社会科学, 2007(12).
TU984.181
A
[定稿日期]2017-05-11
罗晓玲(197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小城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