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上坝公路设计浅析

2017-04-07段艳芳

山西水利 2017年6期
关键词:上坝围岩公路

段艳芳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上坝公路设计浅析

段艳芳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上坝公路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主要服务于泽城西安水电站枢纽施工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根据水库周边地质地形特点,设计了3种上坝公路方案,经过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方案一进行施工设计。

方案比选;公路设计;隧道设计;桥梁设计

1 工程概况

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地处晋中市左权县境内的清漳河干流上。上坝公路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主要服务于水电站枢纽施工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主要建筑物有公路、隧道、桥梁等。公路起点为粟桐公路前山村口,沿大东沟至桩号1+021处进入隧道,从大南沟出隧道后沿沟右侧至南山村,架桥至小南山石料场,绕过小南山石料场至工程管理局,之后分为两条路上坝,一条沿河道右岸盘山至右坝肩,另一条沿河道绕下游坝坡呈“之”字型至左坝肩,公路总长9.03 km(不包括坝体下游“之”型马道)。

2 方案比选

方案一:公路起点为粟桐公路前山村口,沿大东沟至山崖较陡处进洞,隧道进口至起点为1.21 km,隧道全长2.62 km,从大南沟出洞后沿沟右侧盘绕至南山村,出沟口架桥跨过清漳河至小南山石料场,桥长140 m,经小南山石料场到达工程管理局,之后分为两条路上坝,一条沿河道右岸盘山至右坝肩,另一条沿河道绕下游坝坡呈“之”字型至左坝肩,公路总长9.03 km(不包括坝体下游“之”字型马道)。

方案二:公路起点与粟桐公路在圣头庙村上游约200 m处相接,沿水库右岸盘山经过导流泄洪洞进水塔、溢洪道交通桥至坝顶后,经坝顶公路到发电引水洞进口,往下游至工程管理局公路后与方案一相同,总长10.42 km。其中大桥1座,盖板桥15座,隧道2条。

方案三:公路起点与泽城村省道相接,沿河床绕行,3次跨河经九腰会到工程管理局,工程管理局至坝顶公路与方案一相同,全长9.23 km。其中沿线设计盖板桥3座。

经分析比较,方案三公路起点在泽城,从左权出发需经由桐榆公路至泽城,与其他方案比较花费时间较长。方案二沿线为库区边,山体陡崖及急弯较多,线型不顺畅,施工难度较大。方案一线型合理,基本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距离较短。综上所述,本阶段上坝公路推荐方案一。

3 公路设计

3.1 线路设计

公路路线布置受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因此上坝公路尽量避免大开挖、高回填,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公路处于山岭地区,并在山岭的重丘区,为了找出适合当地地形的公路,经过路面比选后,最后选了一条曲线型公路。

本公路最大纵坡11%,最小纵坡0.43%,隧道坡度3%,最大圆曲线半径200 m,最小30 m,最大竖曲线半径1 000 m,最小400 m。

3.2 设计标准

设计本公路参照公路标准规范,6.5 m的宽度路面,设计路基宽度为7.5 m;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3.3 平曲线设计

上坝公路弯度大,平曲线多,参考山岭重丘路标准:圆曲线最小半径30m,超高横向坡度为5%。

3.4 纵曲线设计

公路纵曲线控制指标:最大纵坡11%,最大坡长300 m,竖曲线最小半径为400 m,最小长度为8.6 m。

3.5 路基

挖方路基:具有路基沿线的地层岩性特征的,一般采用的开挖边坡为1∶0.75;土质如果比较坚硬或者岩性比较好,采用1∶0.3开挖边坡;在地形陡峭的路段设置浆砌石挡墙。

填方路基:隧道进口前边坡是1∶1.5,隧道进口前采用浆砌石排水沟;隧道出口后边坡是1∶1,隧道出口后根据围岩情况采用喷混凝土排水沟。同样在地形陡峭的路段设置浆砌石挡墙。

半挖半填路基:依照挖方和填方路基综合方法。

4 隧道设计

根据地质、地形、公路路线走向等因素,本公路隧道设计为直线形,不设平曲线。隧道进口桩号为1+ 210 m,路面高程1 003.81 m,出口桩号为3+830 m,路面高程为935.88 m,全长2.62 km,单向纵坡3%。

4.1 隧道横断面设计

4.1.1 地形、地质情况

隧道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934~1 050 m。隧道穿过地层岩性为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为灰紫色薄层含砾石粗、巨粒石英砂岩;下部为黄白、肉红色中细粒薄层石英砂岩;中部为粉红、砖红色含长石砂岩夹紫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紫色、灰白色石英砂岩及灰黄色含海绿石砂岩;顶部夹灰绿色页岩。岩层产状为N25°E/NW∠5~8°,为单斜岩层,强风化层厚3~5 m。该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Ⅲ类,围岩稳定性较好,但局部稳定性差,需采取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等工程措施。桩号1+210 m~1+248 m段,3+510 m~3+570 m段,3+610 m~3+660 m段为上覆围岩较薄段,桩号3+800 m~3+830 m段围岩受卸荷裂隙、风化裂隙的影响,围岩岩体相对较破碎,围岩稳定性差,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Ⅳ类,需采取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等工程措施。

4.1.2 隧道断面型式及衬砌结构

隧道断面采用城门洞形,净宽7.5 m,直墙高4.63 m,拱高2.47 m。

4.2 隧道衬砌计算

隧洞衬砌计算采用理正岩土(5.11版)分析软件中“水工隧洞衬砌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Ⅲ类围岩选取衬砌厚度0.3 m,Ⅳ类围岩选取衬砌厚度0.5 m,截面应力满足规范要求,经济合理。

根据内力、配筋及限裂计算结果,控制裂缝在0.4 mm允许最大裂缝宽度以内,各种荷载组合均满足要求。

根据地质描述及衬砌结构计算结果,隧道衬砌结构分为A、B、C型三种:桩号1+210m-1+270m、3+500m-3+580 m,3+600 m-3+670 m及3+790 m-3+830 m段采用A型衬砌。桩号3+580 m-3+600 m及3+670 m-3+790 m段采用B型衬砌。其余段采用C型衬砌。

A型衬砌一次支护采用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喷厚120 mm的C20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格尺寸为200×200 mm,系统锚杆采用HRB335钢筋直径20 mm,长2 m,梅花型布置,间排距2 m,二次衬砌厚度500 mm,底板不做衬砌。B型衬砌一次支护采用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喷厚120 mm的C20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格尺寸为200× 200 mm,系统锚杆采用HRB335钢筋直径20 mm,长2 m,梅花型布置,间排距2m,二次衬砌厚度300 mm,底板不做衬砌。C型衬砌一次支护采用喷混凝土,喷8 cm厚C20混凝土,二次衬砌厚度300 mm,底板不做衬砌。

5 桥梁设计

根据沿线地形条件,上坝公路布置桥梁一座,桥起点桩号5+300,终点桩号5+440,桥梁采用空心板结构,桥面设计标高808 m,共7跨,桥面宽度7 m,两侧人行道均为1.25 m,每跨长度均为20 m,桥面铺装采用10 cm厚现浇混凝土及5 cm厚沥青混凝土,桥基采用桩基,两侧各布置2个直径为1.4 m的混凝土灌注桩,左右两侧桥台与公路回填断面相接,设锥心护坡。

U459.2

C

1004-7042(2017)06-0040-02

段艳芳(1983-),女,200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程师。

2017-04-11;

2017-05-23

猜你喜欢

上坝围岩公路
上坝问茶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公路断想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浦仪公路上坝大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
Measuring air traffic complexity based on small samples
残存的知青部落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