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中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

2017-04-07

山西建筑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红色旅游景区

李 睿 怡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红色旅游中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

李 睿 怡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阐述了红色旅游兴起的重要背景,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的意义和其政治教育性、文化传播性、经济价值性的深层次的内涵分析,将红色文化注入红色景观的设计中,从建筑、道路、地形、植物和园林小品五方面设计要素的表达中充分展现出我国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蕴藏着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

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文化景观

1 红色旅游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红卫兵沿着革命先烈遗迹瞻仰革命圣地的行动开启了我国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的不断兴起,红色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以往政治、事业接待的形式转变成为新兴的大众旅游,经营模式的改变使得红色旅游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并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同时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其发展的整体思路、布局以及具体措施,更加重视的给出了“红色旅游”的准确定义,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1]。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红色旅游按照其资源类型分类可分为四类:一类是遵义会议会址等这类重大事件或战争的发生地;二类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等这类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址;三类是伟人的故居或纪念堂;四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例如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3]。

2 红色文化的挖掘

“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衍生产物,属于新型的文化形态,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政治、经济的特点,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历史面貌,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在历史发展时期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现如今,红色文化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具有了深远的影响。

2.1 政治教育性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承载着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的精神与物质的集合体。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建国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遗留下来的文物、遗迹都将成为追溯红色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5]。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形态,本身具有大众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也引领着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方向。在红色旅游中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增强对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和学习,以引起游览者的精神共鸣与心灵共振,将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得以升华,这种潜移默化、寓教于游的教育方式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体现。

2.2 文化传播性

红色旅游发源于历史,传承于历史,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新形态。把红色文化融入红色旅游规划的重点环节,这类文化产品就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6]。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事迹和各种模范人物的革命精神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深厚的故事积淀吸引了国内大量游客前来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国际友人来参观感受中国特色时期形成的历史文化产物。

2.3 经济价值性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为革命老区,这些老区大多地处偏僻,但正由于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使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具有了优势。例如我国著名的陕北革命老区,人们头扎手巾,身着白褂子,脚蹬千层布底鞋,在衣着上就有地域特色的体现;还有扭秧歌、信天游、剪窗花等都是陕北特有的文化习俗;在建筑形态上,窑洞则是陕北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依托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老区人民更新思想观念,实现经济的协调增长,又将红色旅游资源转换为红色旅游资本。

红色文化是依托历史事实所反映出的客观内容,在挖掘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及所发生的事件,不可以凭空捏造、主观想象或随意篡改;要以正确的形式展现其特殊时期的红色文化内涵,真正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尊重红色文化,保护历史遗迹。

3 红色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

红色旅游资源因其特殊的历史性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红色文化景观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物质性景观,它是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的具体体现。在设计红色文化景观时,将“尊重与保护历史资源”这一根本原则充分运用在景观设计规划的步骤中,特别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景区中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上将景观赋予文化精神,对红色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并适当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

3.1 建筑

在红色旅游景区中,建筑可以因其创造的时期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由于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遗迹或旧址的建筑;另一类则是后期为了纪念历史性事件或人物创造出的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建筑。在对第一类的建筑保护中要注意尽可能地保留其原始的面貌,体现当时历史时期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效果。例如在延安红色旅游景区中窑洞是最独具特色的建筑,这些旧址、遗址都是为了展示当时的历史与人民的生活,这些对社会艺术的发展起着指引性作用。对于第二类的建筑,大多是红色旅游景区中的博物馆或者陈列馆,在设计中应与景区整体风格色调保持一致性,不可追求建筑的标新立异和弱化其他文化景观的存在价值。建筑体量一般应根据景区的面积来决定;在造型上,都应该充分的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并融于其中,从而形成整体风格统一,而个体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

3.2 道路

在对红色旅游景区主要路网的规划设计中,要将各红色景点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景观内容。红色旅游景区中的铺装要以烘托革命精神、表达历史意义为主题进行设计。在红色文化中提炼出历史文化元素符号作为铺装设计的图案样式,更能体现景观的文化性。设计的整体风格要与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风格协调一致,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可以适当的进行简化或提炼,材料也可以灵活的选用现代材料进行装饰造景。

3.3 地形

依托当地的原始地形,设计出红色文化主要景观节点,烘托历史文化气氛。在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设计中,可将建筑的位置突出,强调其在红色文化景观中的重要性,或将最能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化景观突出在高处,最终形成内容上的主次分明和地形上的高低搭配。地形的改造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原始地貌,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符合自然,利用为主,保护生态的设计原则,从而节省土方量,以最节约的规划手段达到景观的设计要求。

3.4 植物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调节微气候以达到保护红色文化景观的效果,做到文化传承与生态效益的紧密结合。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植物的配置中,为创造浓郁的地域自然风貌氛围并方便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应多使用乡土树种,并注重色彩的协调搭配,将植物造景与红色文化景观相互映衬。不同的植物造型可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作为纪念性较强的陵园,在植物景观的配置中多选用能增加庄严肃穆气氛的松柏类植物,在植物的种植方式上应多以列植和对植等规则种植方式为主,表达出庄重严整的敬仰氛围。

3.5 园林小品

在很多景观环境的设计中,园林小品都充当景观主题,因此,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中,园林小品的设计更是整体设计的亮点体现。红色文化景观讲求具体与抽象相结合,要使园林小品成为文化的载体,表达出特定的红色主题,风格上展现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雕塑作为红色文化景区中最能体现历史文化特色的园林小品之一,在内容上可以选取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缩影进行创造,风格上也要与景区的整体风格相统一。在设计时还可充分利用景墙、石凳等园林小品生动形象地刻画历史画面,让游览者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历史文化的情境之中。

4 结语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弘扬革命精神,加强全民族的爱国情感。与此同时,也对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红色文化景观的设计表达中要尊重历史文化,保护原有的红色文化景观资源,在设计中充分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设计原则,将红色历史文化在景观的设计中得到更多地传承和发扬。

[1] 赵铭敏,何 博,崔庆江.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辐散[J].华夏地理,2015(4):26-28.

[2] 赵翠侠.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19.

[3] 王 峥.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保护规划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4] 孙红霞.“红色文化”内涵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34-37.

[5] 张树盛.红色文化热述评[J].福建党史月刊,2012(21):15-19.

[6] 周贵忠.论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基于消费者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1.

The design of the red tourism cultural landscape

Li Ruiyi

(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Mudanjiang157000,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red tourism, by mining the meaning of red culture and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its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ic value, putting red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of red landscape. From buildings, roads, topography, plants and garden sketch in the five aspects of design elements of the expression fully show the predecessors of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precious red history and culture.

red tourism, red culture, cultural landscape

1009-6825(2017)21-0189-02

2017-05-06

李睿怡(1990- ),女,硕士,助教

TU986

A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红色旅游景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某景区留念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