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无线电”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

2017-04-07陶洪波

数字通信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频谱信息化设备

杨 渊,陶洪波,张 科,张 莎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 100041)

“互联网+无线电”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

杨 渊,陶洪波,张 科,张 莎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北京 100041)

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分别就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大数据实现频率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办公实现检测认证信息化和云计算促进高效无线电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对应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信息化与无线电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

无线电;信息化;协同办公;大数据;云计算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推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逐步实现融合,特别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共享开放互联的优势,稳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0]。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需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其中对信息网络、互联网产业体系等提出明确要求,工业与信息化行业的深入融合迫在眉睫[2]。“互联网”战略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和信息化,而其中移动网络依赖于无线电的发展,这对于无线电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探索“互联网+无线电”的新模式以实现无线电行业高效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2 无线电行业监管主要面临挑战

我国在无线电管理过程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通过确立“三管理、三服务、一突出”的监管思路基本实现了无线电行业的有序发展[3],但是在无线电的管理和行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第一,无线电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地域广泛、行业复杂,无线电行业的有序发展依赖于管理的高效性;第二,目前各行业对于无线电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实现频谱的高效利用也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第三,无线电设备检测认证体系不够完善带来的设备不合规、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等问题愈加突出,加强无线电设备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的任务刻不容缓;第四,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家重大活动越来越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3 “互联网+无线电”实现行业融合发展

3.1 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

无线电管理涉及到频谱、监测、检测、台站、卫星等多个领域,组织结构复杂且分布广泛,而信息化依靠网络以及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复杂领域的管理效率。第一,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确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组织规范。只有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制度完整,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贯彻执行。第二,需要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在线办公、线上流转、协同处理、远程会议等信息化管理功能,从而实现高效办公。例如,检测中心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搭建覆盖全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统一沟通平台等多种辅助办公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使得单位内部管理复杂度明显降低,办公效率明显增强。目前,单位内部的财务报销、人事处理、信息流转和日常沟通等基本都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无纸化办公和随时随地办公,同时,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直观展示单位的日常运营情况,降低了人工处理可能引起的误差以及工作复杂度。第三,信息化平台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需要实现系统间互连与信息共享,并为外部提供相应的接口,包括系统间接口、政务系统、行业间接口以及国际间接口等。其中,作业系统需要与业务受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互联,总部和分支机构需要实现层级之间的互联互通,系统可能需要提供部分统计数据和关键数据实现政务互联,此外,与其他行业组织之间可能也需要进行各种交互,如何定义这些数据和交互方式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2 大数据实现频率资源高效利用

无线电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各种数据,其中包括频谱数据、监测数据、检测数据、台站数据、卫星数据等[4],数据量巨大且不断增长,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无线电行业的潜在价值将会极大促进行业发展。要实现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有用价值,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多个环节,其中,数据收集主要依赖感知节点,数据分析和展示则主要依靠信息化技术[5]。无线电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认知无线电,区别于传统无线电接入方式,它通过感知外界环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有目的地实时改变某些操作参数,使其内部状态适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统计变化,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可靠通信以及对异构网络环境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进行高效利用。认知无线电的物理平台是以软件无线电平台为基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智能感知和深度学习完成频谱感知、频谱分析、频谱判决等功能。其中,感知系统、分析系统、学习算法等均依托于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智能学习算法等信息化技术。基于数据库驱动的无线电网络,通过广泛采集所有频谱使用情况建立统一完善的频谱数据库,在使用无线电资源前首先在频谱数据库中查询当前频谱使用情况,若频谱空闲时使用该频谱,否则等待或者使用其他频率。基于大数据的认知无线电使用数据库方式替代复杂的频谱分析过程,把可用频谱分析的过程从终端转移到数据中心,有效简化系统复杂度,实现电磁频谱的可视化,提高频谱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频谱资源使用效率。

3.3 协同办公实现检测认证信息化

无线电管理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7],而事前监管主要依靠检测来确保无线电设备的射频指标符合相关规定,无线电设备要根据检测指标经过多个环节的检测并且都合格才能被认定为合格设备。使用信息化方式来消除检测认证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可显著增强检测机构的测试能力。在检测核准认证流程中,通过引入信息化检测流转系统,从业务受理到设备检测的各环节再到最后签发,每一个步骤都相互关联,而大部分测试数据和判定标准都可量化,因此,可以建立信息化处理流程,通过自动测试系统数据自动识别、测试结果自动判定、设备合格性自动评判,以实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信息化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流转有效地消除人工编辑和处理可能带来的各种错误,保证检测过程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快速性。测试过程中自动保存的各类测试数据对后期信息核对等工作提供依据,数据存储方式由易损毁且占用空间大的纸质存储转换为安全便捷的数据库存储。而在信息化流转系统的设计中考虑灵活部署设置,还可以快速适应其他相关检测过程,进一步形成覆盖各类检测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检测认证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直观展示各类检测过程、设备合格情况及设备市场发展状况。其中,无线电设备检测数据为无线电的事后和事后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可以依据检测数据和统计抽样模型来实现高效市场监管效率,而无线电设备检测认证结果有利于提高设备生产市场的可靠性和无线电设备消费者的信赖。

3.4 云计算促进高效无线电安全保障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三个层次[8]。无线电安全保障措施对于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也是无线电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传统的无线电安全保障过程中需要使用单独的一套无线电检测设备来检测各类无线电设备,以防止活动现场的电磁干扰或者其他非法无线设备的使用。由于部分检测分析过程依赖于其他系统,而不可能把所有的检测设备都放置在活动现场并部署完整的检测系统。因此可以采用云计算的架构模式,通过建立远端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现场和检测实验室之间的信息通路,使得在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现场通过网络也可以使用实验室的复杂大型设备,实现云计算中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同时优化检测系统,使其能够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现场顺利使用测试系统来测试无线电设备,实现云计算中的平台即服务;对于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测试数据的研判等都通过远端的实验室软件来完成,实现云计算中的软件即服务。通过云计算架构模式在无线电安全保障相关的检测工作中来实现和部署,从而大大提高了现场保障工作中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提升重大活动保障的能力。同样,对于打击黑广播、伪基站等非法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这种“云计算+无线电”的工作模式,提高现场检测和监测能力。其中,云化的检测平台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网络使得工作人员即使在千里之外仅有较为简单的检测设备,也可以使用实验室的复杂设备和检测分析系统,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无线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无线电行业监管当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最后分别从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大数据实现频率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办公实现检测认证信息化、云计算促进高效无线电安全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信息化与无线电行业实现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无线电”的发展模式实现无线电资源高效监管,最终促进无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8-10

[2] 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16(12)

[3] 范菁,李辉宇,费伟等.建设一体化平台实现无线电监测新跨越[J].中国无线电,2016(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3(23)

[5]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 50(1):146-169

[6] 宋志群.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 38(5):1-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2016-2020)

[8] 曾辉华,胡华海.浅谈云计算[J].科技与企业,2013(22):167-167

[9] 李辉.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与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4(8):39-39

[10] 张文浩.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唯实,2014(4):19-20

[11] 王琦,罗伟.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28(2):28-31

[12] 邹学昌,吕明龙,乔江南等.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3(10):82-84

[13] 卢炳忠,曾锦祥.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潜力与挑战[J].电信技术研究,2004(1):37-47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5] 韩伟.云计算服务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3(2):25-27

"Internet + Radio" Achieves Efficient Radio Regulation

Yang Yuan, Tao Hongbo, Zhang Ke, Zhang Sha
(The State Radio_Monitoring_Center Testing Center, Beijing, 100041)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it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by analyzing the four areas 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to reach effective management, large data to achieve effcient use of spectrum resources, offce automation to assist testing and certifcation and cloud computing to guarantee credible radio security. And it ultimately achieves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radio to achieve effcient radio regulation.

Radio regulation; Informatization; Offce automation;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10.3969/J.ISSN.1672-7274.2017.02.010

TP393.4 ,TN92

A

1672-7274(2017)02-0041-03

杨 渊,男,1990年生,汉族,硕士,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与无线电管理融合发展方向。

陶洪波,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设备检测、电磁兼容检测及分析以及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研发项目管理。

张 科,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设备检测、无线电发射设备测试系统研发项目管理。

张 莎,男,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设备检测技术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频谱信息化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种基于稀疏度估计的自适应压缩频谱感知算法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一种基于功率限制下的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