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2017-04-07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
◎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 邵琪伟
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 邵琪伟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社会条件日益成熟,同时也为各行业参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据统计,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或超过8万亿元。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全球健康总支出占全球GDP的9.9%,中国仅为5.55%,而美国高达17.14%,其中健康旅游是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涵盖修身养性、调节身心、促进健康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也应该在我国国民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应当看到,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正在步入质量齐升阶段,并不断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成为大众消费新领域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产业。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增长率超过两位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入境旅游达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增长3.8%和5.6%;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国民人均出游近3.4次。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人次,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到2030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旅游总消费额将达11万亿元。可以预见,融健康与旅游两大产业优势为一体的健康旅游消费将同步大幅增长。
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是旅游业作为健康产业、幸福产业的题中之义。中国人自古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旅游作为开阔眼界、放松身心、寄情缓压、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旅游佳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更加注重旅游对身心的调节。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尤其是上班族,担负着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导致亚健康、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问题日益突出。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群比例不足3%;我国各类慢性病中,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人,血脂异常人数达到了1.6亿人,糖尿病患者1.14亿人,抑郁症患者超过9000多万人。我国现有老年人口2.3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到2050年将达到4.8亿。面对不断涌现的健康和养老需求,大力发展以医疗理疗、康体健身、养老养生、修身养心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旅游正当其时。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着力加以推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制定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以纲要为总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进一步推动医疗(中医)、食品、药品(中药及民族地区药品)、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有机融合,统筹各地优势资源,科学编制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坚持统一布局、各有侧重,推动健康旅游合理有序发展。
二是加大健康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力度,深化健康旅游产业内涵。我国有着悠久的健康养生文化传统,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茶文化、膳食文化、以太极为代表的功夫文化等都为国民耳熟能详,且在国际上也广受关注。可以结合游客需求,创新产品开发思路,将这些特色传统文化与健康旅游产品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旅游发展道路,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业态,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找到坚实载体。可以将医疗理疗、康复保健、运动休闲、修身养心、养老养生等健康项目与旅游业充分结合,围绕观光、度假、研学、医疗、健身、养生、体验等需求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推动健康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
三是注重培育产业特色,优化提升品质。近年来,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受到市场更多关注,市场主体发展健康旅游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应该避免一哄而上和简单复制。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分类指导和引导,注重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探索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优势,建设体检、医疗、咨询等健康旅游服务产业;推进与文化、体育、演艺、赛事等结合的健康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保健、美容、整形、抗衰老等健康旅游新兴产业;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休闲运动装备、防护医药和用品、健康健身器材等健康旅游制造产业发展;探索培育冰雪、水上、山地、低空、极限、马球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休闲运动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若干国际性中医药养老养生基地或度假区,以及集文化、休闲、养生、养心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综合区等。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健康旅游稳步发展。发展健康旅游,长处和难处都在人才。健康旅游领域所需要的人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医学人才或旅游人才,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又兼具心理学、管理学、旅游学等其他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国内选择若干所中医药大学开展健康旅游专业试点,条件成熟时在各医学院校特别是中医药大学推广。联合相关在健康旅游方面具备优势的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健康旅游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健康旅游的科学性和未来的国际化打好基础。可以加大校企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鼓励校企之间开设“订单班”“定向班”“直送班”,满足健康旅游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