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试题的设计、开发与编制规范

2017-04-07巫阳朔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3期

巫阳朔

摘要 情境化试题是综合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凸显学习的意义。有利于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情境化试题由试题立意、背景材料和情境任务三个要素构成。认知过程的考查是贯穿于整个情境化试题设计的主线,认知过程类别、背景材料类别、知识内容单元、问题解决过程步骤等构成了情境化试题的四个基本属性。科学编制情境化试题,要合理控制背景材料的复杂程度,科学设置情境任务,设计以等级描述为基础的评分量表以改进评分方式。

关键词 情境化试题 试题属性 认知过程 编制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需要作出决定。在这些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我们需要回应某个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息息相关。在考试背景中,情境则往往是由命题人员为了特定考查目标而构建出来的。情境化试题即以情境为基础编制的试题。这些试题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材料为基础,具有材料呈现方式活泼、开放性较强等操作性特点。既有利于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考查的实现,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及积极情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情境化试题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工具。情境化试题在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等高水平选拔考试中得到重视和应用。此外,一些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测评项目如PISA等,在其考试中亦主要使用此类试题。情境化试题对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此类试题的设计和编制又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亟待加强对情境化试题的研究,以掌握其特点、编制技术和方法,提高编制试题的效率和试题质量。

一、情境化试题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生活、创造生活。考试是教育活动中历史悠久的评价手段。考试能否检验教育所关心的真正問题,直接关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情境化试题能够强有力地影响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学习的深度,对于促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1.情境化试题与生活相联。凸显了学习的意义

情境化试题通过背景材料的组织,试图构建起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向学生表明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样的用处,赋予学习以意义。在学校背景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学是以知识单元为基础进行的。传统的试题同样是以知识为中心编制,更多的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简单考查,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在整个教学和考试过程中,学生只是被简单地告知这些知识在未来会有用。事实上,这些知识与学校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不少知识很难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缺乏实用价值。知识彼此之间缺乏有意义的联系,不易记忆和学习,学生难于理解整个学习过程的意义,就容易产生学校是为教而教的感觉。情境化试题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来定位学习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其对学习的期望和主动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因为学生一旦理解学习的意义,就能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立足生活挖掘、赋予学习丰富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逐渐摆脱对机械学习的厌倦。

2.情境化试题是综合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考试的目标决定了试题的设计。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水平的发展,知识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基于知识的考试,如以单一知识、技能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检测重点的考试,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考试从知识的记忆转向强调知识的运用,更加强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检测。考试目标的转变,决定了试题设计的转变。情境化试题是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检测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手段。试题情境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新颖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套用,需要学生通过调动和联结若干已有知识和技能来跨越障碍,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学习结果的综合呈现,表明学生面对生活问题、新的情境,能够以整合的方式,调动先前学习所获得的资源,考试能够有效说明学校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3.情境化试题有利于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态度和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知识、技能的发挥,是考试需要关注的重要维度。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各类考试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考试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提出,我国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不再是单纯的选拔功能的优化和提升,而应是更加有意识地发挥考试在育人方面的导向功能。情境化试题中背景材料的选取、任务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情境中的背景从来都不是中立的。主题、图片、支持工具、场所等都是设计者精心的选择,通过情境传递其中的价值,很多的知存态度都悄然得到了发展。

二、情境化试题的构成要素

情境化试题由试题立意、背景材料和情境任务三个要素构成。试题立意体现试题设计者的考查目标,是指导整个试题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背景材料选取和情境任务设置共同围绕的主题。试题立意不清,会导致材料与任务的碎片化,出现情境化试题编制的种种偏差,考查目标难于实现。背景材料构建起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情境,是构建情境主题和情境任务的基础。为培养和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起知识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试题背景的构建需要考虑材料的真实性和广泛性。通过设置一系列基于广泛背景的情境化试题,使考试更加接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复杂环境。情境任务提供给学生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直接体现试题立意。背景材料中存在的挑战和需求,是潜在的、多样的,需要通过情境任务的设置才能得以明确和提出。情境任务以试题立意为指导,通过设计特定的具体任务,构建起已知条件和目标状态之间的问题空间或障碍。科学的情境任务设置,需要使不同的任务设计与考试框架中的不同认知过程类别衔接起来。

三、情境化试题的属性分析

试题属性规定了试题的基本特点和参数,是确保试题考查目标实现、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试题属性设置是开发、设计试题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支撑。情境化试题的设计包括认知过程、背景材料、知识内容、问题解决过程四个维度的构建。四个维度的类别划分,形成了情境化试题的四个基本属性。情境化试题的属性由其考查目标和功能直接决定。情境化试题旨在培养和考查学生在不同背景下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在试题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考虑认知过程的分类、选取和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因而,认知过程和背景材料都是情境化试题的基本维度,知识内容是各类试题设计中较为明确的一个基本维度,问题解决过程维度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情境化试题实现考查目标的途径,符合情境化试题开发的需要。

认知过程是贯穿于整个情境化试题设计的主线,认知过程类别是情境化试题最根本的属性。情境化试题的创设,旨在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在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这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认知过程,而不仅是关注知识本身的记忆。与传统的试题相比,情境化试题编制的关键在于首先确定认知过程类别的考查要求,然后选取和组织材料以编制恰当的背景,最后通过设计与该认知过程类别相对应的情境任务来实现考查目标。在界定情境之前首先要科学构建认知过程的考查框架,界定认知过程类别,确保情境的设置服从于认知过程的相关定义和考查要求。科学构建认知过程的考查框架,要根据测量领域的特点和考查目标,合理划分类别。认知过程类别的划分,应统筹考虑当前测量领域的基本特点、认知过程类别对整个测量领域的覆盖,合理控制认知过程类别的数量,尽可能保持每个认知过程类别的独立性和彼此间相互排斥,并详尽地加以描述,以确保认知过程类别在情境化试题的编制过程中能够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并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别,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可以作为基础性的参照框架。为更好地实现对认知过程进行考查的首要目的,还要把握好认知过程维度与知识内容维度的关系。认知过程的考查是核心,统帅知识范围的选取和运用。知识是必要的基础,但要服务于认知过程的考查。认知过程的考查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知识内容考查的强化。认知过程的考查往往需要综合不同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知识考查的广度,另一方面又要求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知识考查的深度。

背景材料反映情境化试题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标识试题的背景材料类别有利于确保考试任务具有符合要求的范围宽度。学生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学校生活,然而學生需要面对的社会生活领域则是非常广阔的,远远超出了学校生活的范围。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需要从个人生活走向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甚至需要有更加广泛的国际和全球视野。不同的背景材料具有影响学生的不同方式,影响包括学生的熟悉程度、背景的复杂性、学生知觉背景的方式等,因而,在试题中区分背景材料类别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测量领域中,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背景材料类别。不同的背景材料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在特定的测量领域也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在试题设计中,应该合理设定不同背景材料类别所占的比重。

知识内容是服务于认知过程考查的重要基础,知识内容单元构成了情境化试题的基本属性。在传统的考试中,考查往往旨在了解学生经过一段时阎的学习之后在特定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知识内容维度是考查关注的核心。然而,在情境化试题中,知识并不是考查的核心目标,知识服务于认知过程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以认知过程而不是以知识单元为中心设置试题。知识通常以跨单元的综合的形式支撑学生解读信息、跨越现有条件与目标之间的障碍,而不是直接复述关于某一单元或主题的知识。在情境化试题中,要准确把握知识的作用和地位。情境化试题本身即意味着试题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来对背景材料进行信息解读和任务解决。学生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尤其是是否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情境化试题中有着重要影响。情境化试题考查的不是一般的智力,而是以思维能力为主导的,知识、思维能力和一定情感态度的综合,脱离知识的积累,学生很难完成情境化试题中的任务,并表现出较高的思维能力。编制情境化试题的一个难点是恰当地控制知识范围要求。根据考查目标的不同,主要是避免学生运用较高层次的知识、记忆的解题技巧等程序化知识,或出现需要学生未掌握的知识来完成任务,使认知过程考查的目标因学生未运用相关认知过程,或缺乏知识基础而无法实现。

问题解决过程涉及问题解决的周期,标识试题情境任务所涉及的问题解决周期中的不同步骤。情境化试题通过在特定情境中提出任务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掌握资源来完成任务。从材料提供的条件到实现任务要求的目标之间,存在需要跨越的障碍,这就涉及到问题解决,要求我们在情境化试题的编制过程中考虑问题解决过程这一维度。在情境化试题的编制过程中,混淆问题解决过程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问题解决过程维度的设置,有利于明晰认知过程维度的考查,也有利于问题解决过程维度的研究和命题技术开发。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解决的周期包括问题的确定、问题的定义、策略的形成、信息的组织、资源分配、问题解决的监控和问题解决的评估等多个步骤嗍。在试题编制过程中,应根据考查的目标和命题、评分的技术手段,来确定问题解决过程维度的划分和选取。以往的试题,往往只是针对信息的组织这一步骤进行任务设置。考查高层次的认知过程类别和思维操作能力则需要涉及更多的问题解决过程,如评价和批判性思维需要涉及问题的确定、问题的定义、问题解决的评估等步骤。对问题的确定、问题的定义等步骤进行考查,需要情境任务、评分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需要控制评分的主观性,对评分的要求较高。

四、情境化试题的编制规范

为保证试题的质量符合要求,就要形成科学的编制规范,使试题的编制有清晰的标准和指导。试题的背景材料、情境任务、评分方案的设计都对考查意图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试题编制规范确保试题从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上都符合要求,控制方方面面的干扰因素,才能实现考查目标。

1.合理控制情境化试题背景材料的复杂程度

情境化试题的复杂性主要由认知过程考查要求和背景材料的复杂程度构成。背景材料的复杂程度要服务于认知过程考查要求,重在创设学生运用知识和所掌握资源的新情境和条件,避免忽视背景材料复杂程度的控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背景材料复杂程度的调整框架,主要由主观方面的对学生熟悉程度的控制和客观方面的对理解障碍的控制两部分组成。

对学生熟悉程度的控制要求考虑合理性和公平性问题。设置合理的背景材料,操作非常复杂,涉及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总体上,要使背景材料与学生的经验和经历具有合理的一致性,既不会太陌生,带来紧张情绪和理解障碍,又不会太熟悉,消解了背景材料的“问题性”或使学生受到日常知识的干扰。另外,不同的学生群体所熟悉的环境大不相同,如果试题使部分学生更容易上手,就产生了不公平。一般而言,调动积极情感的内容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果产生情感的内容和词语是本学科内在的则在考试中不应回避,但激起负面情感的试题会造成学生情绪波动,应选择触动性不强的内容代替。

对理解障碍的控制要求科学控制信息难度、信息长度和信息密度。与学生学习不相关的专业词汇、陌生词汇,甚至不必要的过长语句会造成理解障碍,削弱考查目标的实现效果。过长的不必要信息、高密度的信息,会占用学生的工作记忆,存在使学生忽视主要信息的可能,实质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应根据考查需要科学控制。

2.科学设置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的设置直接与考查目标相联系,设置是否合理,关系试题的考查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情境任务还是试题材料、评分设计的衔接点,在整个试题设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科学设置情境任务,应使学生能够理解考查意图,明确作答的方向和范围,这主要通过指令词的选取和开放性的控制来实现。指令词与认知过程类别相衔接,告诉学生考什么。通过指令词,学生可以确认试题所要考查的认知过程类别和采取何种方式呈现知识运用能力。情境任务的开放性限制和规定学生作答的角度和范围,告诉学生作答的边界在哪里。是否允许学生持自己的视角和态度,学生可否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需要根据情境任务规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情境任务开放性的设定,还需要统筹考虑评分方式的制定。客观题、封闭性试题有利于评分操作,然而对学生的限制性较强,对高层次认知过程类别的考查较弱,情境化试题的设计目标和价值实现不够充分。有条件的开放性试题是指既有一定开放性,又通过视角、知识等限制性条件,控制作答范围的试题。由于有一定的约束,引导了学生作答的边界,有利于评分操作,任务的开放性与评分的可操作性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开放性较强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展示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成果,但学生作答范围广、新颖性强,对评分要求较高,且评分的主观性较难控制。

3.以等级描述为基础设计评分量表

情境化试题以认知过程为主要考查目标的特点,决定了为确保考查意图的实现,试题的编制需要统筹考虑评分方案的设计,向评分環节延伸。传统的评分方式通常采用踩点给分的形式,可操作性和直观性都很强,阅卷人员容易掌握,但是,这种评分方式实质上只是对师生指明了评价学习的量的标准,不能为师生对于如何评价学习的质提供标准和信息。以等级描述为基础的评分量表有利于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更好的评价,能够真正指向情境化试题关心的核心问题。然而,等级评分往往存在评分指标上不够精确、评分操作上主观性较强的问题。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在具体任务中的表现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等五个层级,并对每个层级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是一种操作性较强、影响较大、在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分方式。运用SOLO等级描述量表来评定那些有着较为明显的步骤特征或等级层次分明的探究型开放题,其效果会比其他方法更好。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评分工具,其运用方法研究较为充分、丰富,在情境化试题评分量表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考查目标对五个层级的指标进行科学的具体化和细化,使各项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