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这么好的事

2017-04-07张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穷理升华文明

这个题目是复旦大学张靓颖老师写的一本书名。“这么”,是一个指代性的虚词,与“好”组成词组,形成一个虚化、模糊、不确定的内涵所指,构成了一个安放意义的空筐,放飞想象的留白和包容思想的所在。其所给予人的能指的张力是巨大的,空间是广阔的,故而能够承载一本书的内容铺陈和展开幅度的需要。

但我借此题行文,受篇幅所限,只能直接回应“怎么个好法”的核心意涵,追问和阐释读书好的意义所在和价值所归。

读书是一种积淀。读书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它向内吸收,转化为生命的营养,滋养人,成全人。它可以使你知识充盈、书香浸润,具有知识涵养。好比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坚持读书的人往往会觉得,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越来越有悟性,越来越有问题意识,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有自信和底气。这就是读书的魅力,这就是积淀的功效。

读书是一种向往。树木的生长是为了伸展枝干,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追寻绿叶,追寻繁华,追寻孕育着未来的丰硕的果实。这就是向往的品质。向往是生命存在的形式。而读书不仅表明你是一个有向往的人,还是实现向往的手段。一个读书的人,就是一个不满现状、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而一个人一旦停止了读书学习,就意味着他的进取之心消泯了,奋飞之翼折损了,生命之树枯败了。这是屡试不爽的试金石。

读书是一种超越。人是超越性的存在。上帝说:“我们的身体无法达于彼岸,我们的精神却可以超度。”读书,就是追寻精神超越的方式和手段。它可以使我们超越对物质的依赖和满足,找到精神支撑,追寻生命意义,提高自身修养,寻求灵魂慰藉。它可以使我们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将局限性的经验上升为普适性的理论,实现理性超越,扩大心灵半径和生命格局。

读书是一种悟道。读书是一个思考和悟道的过程。“悟”是一个会意字,是“心中见我”之意,“道”一个“首”,加一个“辶”,是脑袋或思想的行走。清陆世仪《思辨录》有云:“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亦曰:‘心之官则思。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穷理”就是“悟道”,是人与道相结合的过程。

读书是一种升华。人类由愚昧颟顸,走向文明开化,靠的就是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基因。读书是文明基因的传承与复制,在這一过程中,你看到了自己与文明的接近、形肖和演变。人是文明化的存在,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需要通过读书告别愚昧无知、粗鄙浅俗,需要通过文化的濡染来启迪智慧和灵性,认识世界和人生,陶冶情趣和德行,获得思想和精神的升华,使自己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明人、现代人。

读书吧!只有读书,才能使它的“好”由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显在的现实性,才能给你带来充实的快乐、进步的喜悦和发展的实力。

(张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

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猜你喜欢

穷理升华文明
贪吃蛇升华记
请文明演绎
李退溪“敬”工夫及当代德育价值刍议
漫说文明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二程“理”学思想新探
对不文明说“不”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论语》“学而”章与君子之道
文明歌
格物究源 穷理致知——评《中国古代物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