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战术”合理才是制胜的关键
2017-04-07王霞
王霞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以及个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致使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期望寿命;而目前肿瘤的治疗效果却不容乐观,防治肿瘤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鉴于以上原因,近日,本刊记者约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左明焕教授。
左明焕教授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方面的研究,提倡肿瘤的个体化、综合、绿色治疗,重视精神、饮食因素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
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内分泌、介入、微创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虽然每种治疗手段近年来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些治疗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尽管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关键是医生要扩大思路,打破中西医界限,打破传统的禁锢,为肿瘤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肿瘤治疗要实现个体化目标。
左明焕教授指出,不同的腫瘤,其恶性程度有很大区别。比如胰腺癌患者,早期发现率极低,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而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的患者就有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肿瘤,病理类型也不同,其恶性程度亦有差别。如同样患甲状腺癌,大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如治疗得当则预后很好;而少数患者为未分化甲状腺癌,好发于老年人,生长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围组织,预后较差。
即使是同一种肿瘤,同一种病理分期,同一种病理类型,不同的个体,体质亦有差异,各脏器的功能状态不同,对各种治疗的耐受程度亦有不同。例如,年轻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会比老年患者要好,对各种治疗手段的耐受性也就更好。体格强壮的人相比身体羸弱的人,耐受性要好得多。在中医药治疗方面,不同的肿瘤,不同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不同的个体,其治疗策略不同,辨证用药的力度亦有差异。在肿瘤的辨证上,我们不单单要有传统的辨证思路,还要考虑肿瘤的病性、病期以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影响。
另一方面,肿瘤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即对现有各种治疗手段的合理整合、最佳搭配,以期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肿瘤治疗就像一场战役,各种治疗手段好比武器装备,合理的组织、配合就像是战术,因此,先进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是合理的“战术”才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在采访中左明焕教授强调说,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但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肿瘤以局部侵犯为主,到晚期才发生远处转移,而有些肿瘤一发生就以全身播散为主,所以它们的治疗要有所侧重。现代的中医肿瘤医生要千方百计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钻研中医,也要了解西医的最新动态,要有把一切技术拿来为我所用的意识与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总之,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只是手段,要想战胜肿瘤,就要合理整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肿瘤的“绿色治疗”理念
肿瘤传统治疗的理念是希望将肿瘤病灶彻底消除,如扩大手术、强化化疗和根治性放射治疗等。以乳腺癌手术为例:20世纪80年代做超大范围根治术,但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加之以损伤一定正常结构和功能为代价,相对晚期、年老体弱的肿瘤患者耐受性差,因而疗效不显。
东方医院肿瘤科传承了中医外科的治疗经验,结合现代微创技术,在研究肿瘤证候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肿瘤绿色治疗”新模式,并在1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左明焕教授介绍说,“肿瘤绿色治疗”是在合理有效的治疗基础上,把避免毒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关注的是患者对各种治疗手段的耐受性及其对患者机体的伤害程度;在评估治疗疗效时,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肿瘤绿色治疗”理念认为,清除肿瘤不是治疗的终极目的,让患者活的更好,走的更远才是追求的目标。这一疗法主要是以年老体弱、不耐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不成功的患者为治疗对象,采用微创手术、中医中药和生物治疗的治疗手段,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局部与全身辨证论治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正气(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追求疗效。
“肿瘤绿色治疗模式”的特点是:局部治疗的微创化或无创化,全身治疗的低害化或无害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结构和功能,有效消除肿瘤病灶,使治疗具有可持续性、可重复性,体现了“低损伤、易耐受、疗效好”的绿色治疗特色。这一疗法也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记载:“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中医治病并不强调“除恶务尽”,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正气”。
东方医院肿瘤科将肿瘤的“绿色治疗”分为“霸道、王道、帝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霸道,即应用局部或全身治疗,快速减小局部肿瘤负荷,降低局部邪气对人体正气的消耗。
第二阶段——王道,即应用中医药调理,扶正驱邪,改变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力量对比,使肿瘤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存质量。
第三阶段——帝道,即调整患者体质状态,改变患者内环境,使之不利于癌细胞的生长,预防复发,延年益寿。
左明焕教授曾经手治疗的一名中年女性右肺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之后患者坚持于该科住院及门诊诊治,不仅获得了长达10年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亦得到了保证。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很好地体现了“绿色治疗”这一治疗模式。治疗早期予以放化疗治疗,局部缩小肿瘤,临床评价PR,正是“霸道”的体现。
对此左明焕教授解析说:“‘霸道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迅速打击肿瘤邪气,消减力量。但目前放化疗技术为了达到消瘤的目的,往往损伤机体正气,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因此,结合中医药治疗,扶正驱邪,使患者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保证生存质量,此即‘王道之法。最后阶段是‘帝道——通过引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或者口服中药汤剂调整体质,改变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使之不利于癌细胞的生长,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患者10年的生存期和较高的生活质量,都离不开肿瘤的‘绿色治疗模式。”
强调情志在肿瘤
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左明焕教授认为,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病因引起的,而每种病因又有若干的影响因素。比如,情志因素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肿瘤发展、预后的关系十分密切。
统计数字表明,许多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长期的情志异常或重大的精神打击。其中对亲人感情丧失占第一位,比如丧偶、离婚、子女及父母的去世或离异,其次是一些环境变化,比如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紧张、下岗或退休等。临床上我们发现: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患者,患病前遭受负性生活打击的比例更高一些。
左明焕教授表示,中医病因学理论很重视情志因素,尤其内伤病,情志因素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七情所伤,尤其是长期的抑郁、恼怒,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中医典籍《灵枢·五变》中第一次提出了“积聚”之名,并认为“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外科正宗》言:“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故而气血壅滞、痰结毒聚,而成癌肿。
机体的细胞间、组织间、某些器官与周围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着“信息交流”。机体在接受最适信息时,生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而信息低负荷或极端负荷的结果,将会使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并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生气、着急上火后出现嗓子疼,或肝区疼、胃疼;比如每次遇到考试、面试等情况时就腹泻等。这些都是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的。从临床观察来看,在肿瘤患者的性格特点中,内向、内心世界丰富、敏感,心高气傲者或性情急躁易怒者较多,也正是这些人受情绪的影响更大。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意识强,攀比心理重;而且社会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社会差距正在加大,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致使很多人经常处在焦虑、抑郁之中。异常的情志活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而促使肿瘤的发生或恶化,而积极的情志活动则能预防肿瘤的发生或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所以人们要学会及时梳理情绪,运动、聊天、听音乐、晒太阳都可以减压,必要时可以服用药物。中药对调理人的脏腑功能、缓解紧张情绪、解郁安神、除烦等均有较好的作用,如柴胡、青皮、郁金、百合等中药。
左明焕教授进一步解析说,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人们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所以面对同样的状况,每个人的反应会有很大不同,这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感知程度、受教育程度等有关。情绪状态可以通过学习,对事物加深认识,或通过必要的心理治疗、甚至药物治疗而改变。需要指出的是,家人的关心、医护人员的耐心,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这些因素,更应该引起医生、护士、家人以及患者的足够重视。
鉴于上述原因,左明焕教授在为患者诊治时,非常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开导。她指出:“从心理学上讲,人有各种标签,但每种标签都有显性和隐性的时候。癌症患者在癌症人群中,癌症这个标签就成了隐性,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癌症俱乐部、癌症患者之家等社会活动。患者在活动锻炼的时候,如果彻底忘却了自己‘癌症的标签,心理放松,就会对疾病的康复治疗大有裨益。”
不可忽视饮食因素的重要性
在采访中左明焕教授还表示,现代社会肿瘤高发,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暴饮暴食、营养过剩而导致的。现代社会处于物质极其丰富的状态,大多数人的饮食结构从以米面粮食、蔬菜类为主,向以肉类海鲜、水果类为主转变,从而引起“营养过剩”。所谓营养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通过对个人的消化能力与进食状况的比较而言。有的患者病后急于增加营养,吃得过好、过多,这无疑是过剩的;另一种情况是脾胃消化功能弱的患者,吃得相对较好、相对较多,也造成相对过剩。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管癌、宫颈癌、肺鳞癌等发病率较高,这些都与一些慢性炎症、营养不良等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日益富足,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的是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腺癌等。现代研究证实,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结肠癌关系密切,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类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据此左明焕教授认为,对于这类患者,从预防肿瘤或预防肿瘤复发角度,饮食控制是最主要的一点。饮食习惯要一点一点地改善,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好东西可以吃,但要一点点加量,逐渐适应,适可而止,使食进的东西与人的消化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是健脾胃,助其分清泌浊、运化水湿、通腑排毒;这也是对肿瘤患者重视健脾消导、注重腑气通畅的原因所在。在治疗中,左明焕教授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护,常加用健脾行滞化瘀之品,加黄芪、茯苓、白术、焦神曲等,正所谓“脾胃键,阴浊祛”。
采访到最后左教授还指出,虽然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针对肿瘤的各种治疗手段也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战胜肿瘤仍是需要固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左明焕教授在临证时经常对患者说,“身体总比脑袋聪明”,得了病终归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比如说有人是爱钻牛角尖、长期抑郁;有人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有人喜欢饮酒、暴饮暴食;有人不爱运动等。不要总以为这些生活习惯没什么,身体的不舒服就是在发出警告,得场病就要学聪明些,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我们战胜肿瘤的不二法宝,所以古人总结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专家简介
左明焕,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療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管理局“3+3”名老中医王沛教授工作站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推广专家、《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从事肿瘤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研究;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淋巴瘤、鼻咽癌等;善于采用中医中药多途径、中医内外治法结合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如中药局部消瘤,中药外治治疗恶性胸腹水、癌性疼痛,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等;善于中药调理肿瘤患者体质、防止复发转移。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加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十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研发新药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