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专利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2017-04-07杨楠

法制博览 2017年3期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

摘要:《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中引进了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引发学界热议。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遏制专利法领域泛滥的侵权行为,有其必要性、正当性、可行性。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填平原则;专利侵权

中图分类号:D92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228-01

作者简介:杨楠(1993-),女,汉族,陕西延安人,西北政法大学,2015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研究生。

一、《专利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量剧增,多数案件涉及复杂技术事实,裁判结果往往涉及企业生存,纠纷难以化解,为此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的赔偿方式,期以更加切合实际的方式解决纠纷,做到“案结事了”。

专利权的非物质性,以及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而获利高,专利权人维权成本十分高昂并且取证艰难,填平原则下的补偿性赔偿远不足以弥补被侵权人的损失,极大打击其维权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各国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因此我国《专利法》中引入这一制度有十分的必要性。

二、《专利法》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我国民事责任中的赔偿以填平原则为准则,我国《民法通则》对赔偿形式的规定也以补偿性赔偿为主,但其难以填平侵权造成的伤害,致使众多纠纷难以化解,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鉴于此类情况,我国逐步引入惩罚性赔偿,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5条确立了消费者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要求三倍的赔偿额,最高院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司法解释》第9条也规定了出卖人故意隐瞒相关情况而致合同无法履行的,买受人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了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侵权责任法》在第47条首次明确使用“惩罚性赔偿”一词。

在知识产权侵权中,侵权人没有开发知识产权的成本和许可使用費,因此侵权人的侵权成本远远低于该知识产品能为权利人所带来的利益,填平性赔偿虽能够填平权利人损失但无法消除侵权人的非法获利。且我国司法实践一般根据权利人的直接损失来确定赔偿额,而忽略间接损失,这种赔偿标准不仅难以消除被侵权人因此收到的损害,也无法威慑侵权人。因此在《专利法》中增加惩罚性损害赔偿尤其正当性。

三、《专利法》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

惩罚性赔偿相对于侵权人而言,是极为严格的赔偿原则,因此对其的适用要严格遵循法律的限定条件使其合法可行。在侵权责任法中即对其适用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对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应明确侵权人对所造成的损害情况具有主观故意。惩罚性赔偿的目的在于惩罚具有主观故意的侵权行为,威慑侵权人并遏制这一类侵权行为的发生,而非仅是为了提高赔偿数额。并且赔偿金额应当与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相当,应由法院根据个案确定赔偿数额。对惩罚性赔偿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适用条件可以在科学合理赔偿权利人损失的基础上,防止权利人以此牟私利,通过赔偿赚取经济利益。基于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原则的适用限制,《专利法》在引入惩罚性赔偿时也应加以严格限定,防止“专利钓饵”现象的出现。

首先,确定专利侵权中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应考虑侵权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知识产权法一般以过错原则为归责原则,多数负有赔偿责任的侵权人都有侵权的“故意”。而惩罚性赔偿作为惩戒手段,应严格限制其适用于“恶意”的侵权人,且应明确限定“恶意”的范围,只有在侵权人被告知侵权仍然继续不法行为时,才构成恶意,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

其次,对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应由被侵权人启动,由其向法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据,法院不能依职权适用该规则并判决,以防公权力过多的介入私权之间。

最后,法律应明确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方法。现行专利法第65条所规定的确定赔偿数额的顺序为: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所获利益、专利许可费的合理倍数以及法定赔偿额。但实践中却多以最后一种方式“法定赔偿”确定损害赔偿额,及“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这样巨大的赔偿数额的差异给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范围过大,实践中法院往往保守地确定赔偿数额。以此基数即使将赔偿额提高至三倍,也无法达到惩罚的目的,难以威慑侵权企业。因此惩罚性赔偿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法院建立起独立于法定赔偿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曹新明.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探析-兼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三部法律的修订[J].知识产权,2013(4).

猜你喜欢

惩罚性赔偿
消费维权不易义务岂能苛求
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功能之反思
新《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法律思考
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
论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