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法与利益冲突
2017-04-07王峰
摘要:知识产权法是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也是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随着法制的日益完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冲突已经超出了法律的范畴,如何理解这种冲突,实现利益平衡迫切需要关注。
关键词:公共利益;利益冲突;利益平衡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240-01
作者简介:王峰(197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一、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法的颁布与实施面临着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的讨论。在人们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或者说法律日益保障了个人的合法权益是否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我们需要准确的界定和理解什么是公共利益。首先,公共与个人既对立又统一,公共利益不是几个人的利益,在对象上是全体的公众利益,面对的是大多数人。这些人的利益共同构成了公共利益。其次,公共利益不是所有人的所有利益,这一利益的界定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之间的共同性,是共同的认可的利益。公众利益符合社会成员的集体利益,这种公共利益在本质上应该是与个人利益不相冲突和对立的。
但是不可否认,二者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知识产权法一方面力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一方面知识产权法又具有私法的属性。一方面知识产权法是对于个人知识创造与发明的成人与尊重,是对于个人权益的合法补偿和法律认可。但是就知识本身,这一保护客体的特殊性,不像其他物品,没有较大的关涉性,所有权并不会对他人产生较大影响。知识本身对于公共利益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对于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在法律领域的一种具体化。西方国家对于个人权利的至上性的尊重,在这里面临着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上升到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的高度。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的考量,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说强制的形式进行处理,这种法律契约的达成或者说出台,是国家的介入的结果,国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群体。
知识产权法对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对于个别个人权益的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需要我们尽量界定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其中,对于公有领域的界定十分重要,这也是知识产权法进一步完善的努力方向。
二、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冲突
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公平正义,对于人的权利的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法颁布和实施的初衷一方面是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另一方面就是社会考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与个人权益挂钩的,这种类似于激励的法律制度通过知识保护来实现知识和科技的创新,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实现人类的科技发展。这种以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初衷,奠定了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的存在。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矛盾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一矛盾在知识产权法制定出台就必然存在着。如果说知识产权是个人权利,尤其与利益挂钩,这种附属价值造成了利益的冲突。随着知识保护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和知识的日益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社会财富推动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同时更进一步激化这种对立。知识产权法造成了对于公共利益的侵害,在成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知识的创造与实现之间的对立。
这种冲突不仅仅是知识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冲突,这种利益的冲突,其实已经超出了知识产权法本身,超出了知识本身的价值,上升到公共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角度。这种冲突甚至关涉在人的生命权,这也是冲突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何在知识产权法中处理好利益的沖突,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知识产权所有者都应该认识到,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在知识产权中需要我们对于利益平衡的合理关涉,这不仅仅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奠基,更是对于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引导。我们需要这种平衡,这种平衡是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这种价值冲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取向对于这一利益冲突的解决是有借鉴价值的,在建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发的完善和发展。
在今天,知识产权法面临着再考量和变化,这种变化和冲突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奠基是有益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发展,对于法律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对于利益的考量日益多元化,这对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在哲学层面的思考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袁咏.数字版权[A].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