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2017-04-07赵久正
赵久正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要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此来保证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与日本相比,中国的近代教育和体育教育相比发展较晚,且起步较晚,而且我国近代体育教育很大程度上受日本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中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基于此,本文以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概述为主要出发点,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价值取向三方面入手,对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全面比较,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
前言:教育的比较研究,顾名思义则是将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及教育理论的现代化发展进行对比,并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构建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各项内容、项目及指标的比较结果将会对本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极为重要的实际指导,从而推动本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可持续化改革,奠定重要的发展和建设基础。从地理方位上来说,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东部范畴,在众多方面同脉相连,特别是教育体制方面,中国深受日本教育思想影响,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的课程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中日两国结合本国教育国情,制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当前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对此,本文以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理念概述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其中涵盖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并对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做出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第一,坚持健康为首的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在课程构建和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体育技能、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融会贯通,通过体育课程的系统化教学,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体育运动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综合发展;第二,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体育课程作为一项以实践为主的户外运动式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过程中要迎合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及体育知识;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得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契合学生的现实需要。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指导纲要》为基础,对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做出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其中《指导要领》的指导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秉持生存能力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到实际的教育环节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人性培养和体魄塑造几方面的协同发展;第二,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放在同等发展位置,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身体能力和德育素养的双向互动式发展,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略,其中将安全教育、饮食教育、体验式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第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中小学体育课程在进行校园教育的同时,要联合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拓展体育课程的应用空间,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
(一)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课程教育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并且该三种目标贯彻和践行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体育课程目标朝着科学化和具体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小学和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基本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激发、较强的体育精神并由此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心理品质的优化形成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五方面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则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深化与拓展,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二)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小学阶段被称为体育课程,在中學阶段则被称为保健体育课程,并对其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配置和系统安排,以此来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落实和科学进行。第一,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看成统一整体,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初中保健体育课程目标,融入了安全教育、饮食教育的内容,学生在合理适当的体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要形成良好正确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将此种理念落实和践行到日常生活之中;第三,高中保健体育课程目标与初中目标不谋而合,以学生各项能力的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一)中国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
中国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是课程教育的细化发展,根据不同内容和领域的目标进行科学落实和顺利践行,提高领域目标确定的时效性。第一,运动参与,学生要对体育运动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的各项体育活动;第二,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安全常识等内容;第三,身体健康,关注自我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能,懂得避免不良条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第四,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此,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及时调控自我的负面情绪;第五,社会能力,要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二)日本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
日本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目标主要分为五个学段,在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本质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在安全范畴之内进行体育活动,形成热爱体育活动的认知理念;小学三四年级,教师要精心安排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态度的基础上,引导其掌握正握科学的成长知识;小学五六年级,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学生要从学习技能、心理健康、安全认识等方面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体育保健课程分为两个范畴,分别是体育课程和保健课程,保健课程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均是学生要关注自我的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三)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分析
从上述中日两国的体育课程目标来看,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虽然涵盖学段和设计的领域存在不同,但是本质出发点具有必然联系,均是以健康和运动为领域目标的主要线路。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學习领域目标中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反应中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本质内涵,更是课程目标的实质所在,而运动主线,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标践行和贯彻的主要方式和形式载体;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学习领域呈现递进分布式发展方向,于中国相比主线依旧不变,而其中增加了保健课程的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四、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分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两个层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倾向基础性和全面性,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强化了体育课程的选择性,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多元化和可选择化的双重特点。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领域目标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落实和贯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为学生能力提升和身心发展所服务。运动参与要求教育工作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运动技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身体健康保证学生身体能力和营养成分的均衡发展;心理健康侧重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情绪调控方法;社会能力,强调学生要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知识,迎合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
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分为多个层次,在结构上也不尽相同,此前的学习领域目标分析中具有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特征,而对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践行要求则需要细化分析。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认识目标,掌握基本的体育项目知识、技术,强化体育训练与体力提升的相关原理;第二,社会性行动目标,要尊重学生的社会性差异,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团体之间要明确协作方式;第三,技能目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要领,同时,在比赛之中熟练制定各项战略战术;第四,情感态度目标,学生要产生强大的意志力,实现快乐运动。
(三)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比较
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中可以看出,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分为五个领域目标,针对学生的不同个体化差异对其所要求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总整体上来说,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坚持循序渐进、递进有序的原则,并且各领域目标充分反映了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这两大根本出发点,从而切实有效的保证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顺利落实。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包含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总体目标的制定是从整体情况入手,统筹全局,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框架,在此基础上,具体目标的价值才得以彰显,要求四方面具体目标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并对健康教育和运动教育两大主线进行科学诠释。
五、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启示
(一)目标体系多元化
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具有多元化特征,结合本国自身发展国情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情况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目标体系践行和落实的全面性。在目标制定和践行过程中从多个层面入手,其中涵盖运动参与、技能提升、情感价值、社会能力等,切实有效的实现学生体育能力的综合性培养目标。
(二)价值取向和而不同
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其本质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并以运动健康和身体健康为主要线路,但是两者的结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侧重于结构的多元化,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逐步延伸,水平目标呈现递进性发展规律。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与保健并存的项目目标体系,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之下,细分为具体目标,并结合不同的目标实施要求实现课程目标的系统性结合。由此可见,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较为具体,而日本则相对简练。
六、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更是本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与教育之间的比较研究,通过两者的异同点的比较可以更为完善的总结自我教育在发展和存在过程中的不足,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为本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曲鲁平,王健,和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教学素材的筛选与确定[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5):90-92.
[2]阎智力,金玉光.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01):37-40.
[3]盛晓明,周兴伟.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5):653-656.
[4]何卫东,马军.中国、日本和泰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02):85-87.
[5]阎智力.中日两国百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目标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79-85.
[6]马楚虹,潘慧炬,邵伟德,许益芳,吴维铭.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华东7所高师院校调研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03):64-68.
[7]罗孝军.从国外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析探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4(09):112-114.
[8]陈国顺,王学群.中日中小学体育课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6):15-17.
[9]张祝平.日本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及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15(04):66-68.
[10]林陶.中日体育教师培养的技术课程标准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16(11):58-62.
[11]何祖新,成聪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76-79+87.
[12]周冲.中小学社团活动及体育、美育问题探讨——中日比较教育视角[J].教育参考,2015(02):28-34.
[13]王德涛,任塘珂.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因素分析——探究两个“甲午年”后中、日中小学生体质差异的根本原因[J].许昌学院学报,2015(05):43-47.
[14]王建.新课改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现状、制因及对策研究——基于安徽省大中小学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6-111.
[15]饶丹丹.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研究及评价[J].内江科技,2016(11):2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