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幼专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探析
2017-04-07张瑞
张瑞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生命教育在幼专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实施策略”(项目编号:2017-JSJYYB-172)阶段性成果。]
摘要: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生命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感受生命之痛,珍爱生命,也要使大学生领略生命的美丽,善待自我。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类自身生存意义以及价值体验的学科,就其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人文特征而言,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首选课程。研读幼专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能够珍惜生命价值、注重生命质量。
关键词:幼专语文;生命教育;渗透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残、伤人或杀人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桩桩血淋淋的校园暴力事件,让人震惊、心痛,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人性、法律等方面的大讨论和深刻地反思。越来越多的残酷事实折射出了当代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生命意识的极度淡薄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一名幼专语文教师深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和责任之重大,时常反思如何在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對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幼专语文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幼专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的人文性包括了几乎所有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是我们在世界上存活的根本保证,失去了生命,学识、能力、素质、金钱等都失去意义。因此,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指向生命教育,都是尊重生命、完善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尤其注重人类活动对人的生存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是集中表现作为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首先,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们健康精神与心灵世界的成长,语文课程理所应当的承担起实施生命教育的责任。其次,汉字作为我们的母语,而语文教育的内容就是言语的表达与态度,体现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意识,是实现个人意志和生命价值的过程。再次,语文是对日常平淡的无意识生活的一种抛弃,是对诗意生活的创造和发现,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关注社会生活的学科。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进而珍惜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关爱情怀和对终极信仰的追求。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以生命价值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因此,教育必须实现对人的尊重。生命教育的特点是:生存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和首要前提。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
三、生命教育在幼专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1.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的关爱情怀。增加生命教育培训,提高生命教育意识。教师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要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和关爱情怀。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唤醒每一个生命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生命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的、充分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基础上,只有热爱生命的教师才能用爱去润泽生命,启迪智慧。
2.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理念。品味名人名言,赏析励志故事,阅读教学中体现人性之美。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读写于脑部思索能力的有效方式,利用阅读资料和阅读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引导能力,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问,使学生从传统的顺从式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培养出更多具有一定主观判断力的创新型人才。生命教育理念,就是加强创痛道德理念的培养,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喧闹社会中,让学生能够明白如何倾听、礼让,学会从容与淡定。
3.实践中热爱生命,写作中体会生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单纯依靠课堂上的生命教育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真实感受去领悟生命的奥妙,在作文教学中展现人情美。比如,我们现在告诉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不能够在这人世间碌碌无为地走一遭,可能学生在生命意识上得到了强化,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并不能准确知晓自己到底该如何去做,该通过怎样的行为去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带学生融入到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写作,不仅能将平时积攒的文学素养得以体现,也能在写作中进行“阅读创新”。所谓的阅读创新,是指学生在阅读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在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当写作到一定程度,伴随灵感的迸发,学生会在写作中得到曾经在阅读中没能感受到的一种情怀,这在学生写读书观后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4.在文字教学中感受生命之美,口语交际教学中谈论生活之美。汉字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汉字中寄寓着音韵和绘画的美。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识字写字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中华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和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着德与美的教育,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理解识记字音,还能让学生感受字本身具有的创造之美。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谈吐文雅等品质的培养,同时在选择交谈话题的时候,应该选择表现正能量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阳光,使其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5.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提高意志力。只有对生命有一颗敬畏之心、尊重之心,才会对生命有深深的热爱之情。如,《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炽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表现的就是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意识,促使主人公从自卑的泥潭中走出来,去实现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总之,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方式多样,面对当今大学生轻生日益严重的现象,幼专语文教学更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生命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正视生命,热爱生命,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欣. 生命教学理念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刘慧.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08).
[3]李冬华.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高教探索,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