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本文化的起源看其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2017-04-07黄思男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

黄思男

摘要:日本文化于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在受到中国文化实质性影响基础上,再结合本国地域的实际特色,构成了有别于周围诸国,以中庸与暧昧的宣传“和”为基础的文化古国,并在与中国千年的历史外交中彼此影响,逐步踏入现代文明之中,接受着古今文化的融合洗礼。目前,为合理了解日本文化发展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影响,本文从了解日本文化起源入手,寻线探究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实际影响基础上,分析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情况,借此认清日本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关键词:日本文化;起源研究;现代文化;交融分析

一、前言

日本国,日文称为“にほんこく”,意指“日出之国”,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诞生的“大和国”发展而来。在公元645年,日本为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国,正式拉开了两国文化交流的篇章。自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越来越大,直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列强强行洞开日本大门为止,才终于结束了日本江户幕府时期漫长的闭关锁国状态,促使西洋先进技术与思想的流入。不过,信奉强者为尊的日本国民精神,在发觉世界的广阔之后,无限的野心酿造了反噬“恩师”的野心,只是,最终落败的日本认清了军国主义思想在发展中造成的阻碍,于是踏上了“重经济、轻军备”的经济发展之路,并凭借悠久的文化底蕴,快速的学习理解能力,最终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在日本跌宕起伏的发展之路中,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遭遇与机缘,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淬炼出属于日本本国的特色,成为了东方诸国中文化特色极为鲜明的个体,并在与现代文化交融碰撞中擦出了完美的火花,成就了不俗的业绩。因此,本文在深入探究日本文文化起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分析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互通,以此来明确日本文化的发展轨迹,了然日本文化的前进之路。

二、日本文化的起源

在了解日本文化起源之前,率先应追溯日本人诞生的历史。对此,根据考古学的资料显示,早在石器时代日本岛上便以存在居民,这一时期的居民普遍于陶器上刻印丰富多变的草绳模样,因此被史学家成为绳纹时代。绳纹时代出土的陶器随着制作时间逐步接近现代,其陶器花纹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充分证明了此时代的人在文明发展中,无论是陶瓷烧制工艺,亦或是石器加工技术都逐步的完善成型。不过,即使技术与工艺在不断发展,但身为岛国的日本与外界大陆基本隔绝,因此此时人们仍群居坚穴,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社会的通知结构也以母系氏族统治为主,巫术信仰大行其道。

到了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三世纪左右,日本由绳纹时代正式过度到弥生时代,这一时代中,人們制作陶艺不再以绳纹装饰,器具烧制简单而独特,诠释了时代变化下人类审美的发展。当然,对于日本陶艺烧制审美的变革,很多学者认为其与外族到访有极大的关系,虽然来到日本本土的外族人逐渐与日本人同化,但其带来的先进工艺也促使日本社会生产结构的大幅度改善。其中,由朝鲜半岛传来的先进大陆文明,促使日本农耕生产意识大幅度提升,日本社会正式步入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中,母系繁衍的信仰逐步被力量生产信仰渠道,日本的母系社会逐步被复习社会取代,并根据力量的强弱、大小衍生出阶级差别、权利差异。不过,在这一时期,坚定的自然信仰与巫医崇拜仍根深于民众心中,因此即使开展农耕生产,也会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来感谢自然馈赠。

此后,日本经过公元三世纪到七世纪这漫长的四百多年的时间,逐步完善构建其父权体系,明确并划分平民与贵族,最终使日本文明从弥生时代正式过度到古坟文化时代。在该时代中,由畿内延伸至全国的高冢古坟是时代的代表。高冢古坟主要以前方后圆的形势建造,内部陪葬大量的镜、剑、勾玉等艺术品,以此来展现坟墓主人的尊贵地位与尊贵身份。此外,这一时期的海路通道也大体搭建,来自于大陆的韩人与汉人将汉字带到日本,并将阴阳、文化等一并输入。此后,到了公元六世纪,于五世纪同意日本全境的“大和国”逐步重视起流入日本的儒家文化、佛教思想,从而正式开启了日本文化发展的壮丽序章。

三、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日本原初文化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从绳纹时代向弥生时代的转变,最终到达古坟时代,日本的文化发展尽显的是人与自然间的博弈与调和,崇拜生殖文化的母系社会,崇尚生产力量的父权社会,无论统治阶级如何更替,都展现了人类对生存本身的需求渴望。因此,当生产力量取代生殖能力的重要性之时,权力者的异位顺理成章。然而,在此基础上,无论权力者的更替与否,日本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巫医的尊敬,都能看出其对自然本身的敬畏与遵从。因此,在早起的日本文化中,自然崇拜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而基于自然崇拜诞生的巫医与巫术,则成为了日本民族宗教信仰的元祖。

不过,随着公元五世纪“大和国”统一“百余国”之后,天皇制度的诞生稳定了日本权利等级制度,并借助从中国吸收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制度,最终确定了日本全新的政治体系。可以说,基于中国政治思维学习的基础上,日本权利制度得以完善而系统,而这其中,功不可没的圣德太子,不仅在政治领域推行改革来完善推古朝的治理体系,同时在文化吸收与文化推广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在其在位期间大力弘扬佛法,促使日本当时,乃至后世至今,仍然以佛教为尊,并结合本国的基本特色,打造出符合日本文化体系的神佛体系。

此后,到了公元646年,孝德天皇进一步效仿唐朝官员制度,实行全面的大化革新,促进日本政治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最终实现了奴隶制向封建君主制度的转变。此后,飞鸟、奈良、平安等各个时代,大量吸收隋唐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创作技术,无论是服饰鞋帽,亦或是山水字画,再或者建筑用品,在吸收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打造出极具日本特色的传统饮食、衣着、建筑及文字文化。当然,在这一时期中,佛教进一步巩固其政治地位,被日本朝廷信封为国教,而中国传入日本的汉字文化,则在日本基础文化的催生与改造下,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字“万叶假名”,从而协助日本文化发展前往了更为多变且独具风格的新世界。借助假名的诞生,日本雕刻、建筑、绘画、礼乐、书法等都染上了日本的独特韵味,从而使其既具备中华文化的基础精髓,同时又独具日本的特殊色彩,真正成为了日本独具匠心的民族文化。

四、日本文化发展中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追寻历史的足迹,探究日本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后不难发现,日本传统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息息相关。然而,在此基础上,日本人独具匠心的思维视角,独特自然的思想意识,在传承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赋予了民族文化独特民族意蕴,从而使“文化”取之于中华而别于中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日本传统文化能于中华文化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其是否于现代文化中仍能被繼承与弘扬,是日本文化发展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详细了解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融合过程,可发现二者在碰撞与交融中呈现如下之态:

(一)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弈

在日本吸收中国文化而发展的近两千年历史中,日本文化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吸收、理解、重构,并以本国全新的形势展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在幕府时代倒台之后,经过明治维新而重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日本,更是以打开国门,实现“文明开化”而大量吸收西方国家文化,于极短的时间内转变了古旧的思维意识,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的彻底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日本文脱去了传统的和服,穿上了西洋服饰,放弃了传统的劳作生产模式与交流互动模式,以汽车代替步行,以电话代替笔墨,从表面之上实现了和式向西洋化的转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大量吸收西洋文化而实现自身思想意识、生产方式、创造能力的革命式变革的基础上,其本身对西洋化现象的排斥心理也十分严重。以平假名、片假名的应用为例。无论是哪个国家、什么地区的外来语,只要并非传统的日本语言,日本人均会以片假名加以标示,以此来与本国文化进行根本性的区分,便于文化学习者与文化吸收者认清何为传统,何又是外来。这种泾渭分明的划分方式,充分展现了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汽车洋房、电灯冰箱的现代社会,能固守传统文化、信仰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的民族,日本绝对是其中表现十分卓越的一员。

(二)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日本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划分虽然十分明确,但其同样具备文化吸收与文化推广的潜在素养。无论是千年之前的吸收汉唐文化,亦或是现如今的吸收西洋文化,日本在先进文化吸收与先进文化应用之上都作出了极为良好的表率。此外,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日本,其在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上也下足了功夫,借助一切的文化宣传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更生,并借助独特传统文化的魅力来巩固日本现代文化的地位,成为日本文化融合工作开展中极为卓越的手段。以动漫产业为例,日本的动漫产业即使于世界中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与西洋等国构想未来、树立英雄的主题不同,日本动漫的文化囊括领域十分宽泛,无论是架空世界、近未来传记,亦或是古代战记、穿越故事,其囊括多种元素的动漫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日本动漫在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推广中下足了功夫,无论是治愈系代表作《夏目友人帐》,亦或是搞笑经典《银魂》,再或者少年励志大作《海贼王》、《火影忍者》等,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宣传着日本的传统文化,弘扬着日本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见,借助现代文化手段,日本人在传统文化宣传,民族风貌展现上并未松懈,其以世界化的文化弘扬渠道,构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新途径,保证了现代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并推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构成了与现代文化博弈与融合的复合局面,这种局面既体现了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表明了日本人对现代文化的渴求。总体来说,日本人在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原态留存基础上,以秉持精华,融入创新的思维理念,构建起文化博弈与融合的统一局面,行之有效的促进者文化的融合与划分,以便文化在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既能保存文化本质的意蕴与内涵,又能具备现代文化的特色与趣味性,从而在实现传统文化推广的基础上,保证其具备现代文化的吸引力,最终实现日本文化发展在广纳全新元素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综合而论,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促使其在构架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系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文化,以便日本文化在实现创新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宇雁.“萌”与“萌え”——试析中国流行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受容[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3):15-19.

[2]张悦.“青”在日本文化中体现的色彩心理感觉——以其包含的色彩范畴及文化内涵为中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93-97.

[3]李龙.“东亚”的现代是否可能?——中日两国的现代叙述与现代性理念反思[J].人文杂志,2015(07):47-52.

[4]王向远.近十年来我国日本文论与美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缺憾[J].广东社会科学,2016(05):166-174.

[5]马晓光.日本文化因子与西方现代主义因素的调和典范——浅论1968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的《雪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2):91-92.

[6]陈志勤.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编为题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3-9.

[7]陈志勤.日本现代民俗学的“第三条路”——文化保护政策、民俗学主义及公共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5(02):52-71.

[8]胡文涛.简论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与发展特征——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J].日本学刊,2015(01):120-131.

[9]王淑芳.文化全球化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兼论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6(05):121-124.

[10]刘宗贤.近现代日本韩国的文化转型与儒学遭遇——以东西文化互动为背景看东亚模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18.

[11]牛建科.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的独自见地——卞崇道新著《现代日本哲学与文化》评介[J].日本研究,2014(01):97-98.

[12]S.N.艾森斯塔德.现代社会趋同的文化前提和限度——日本社会面面观点[J].第欧根尼,2015(01):102-120.

[13]方海燕.从饮食看日本文化的特征——以中日饮食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6(04):187-188.

[14]Hammer Michael F,Karafet Tatiana M,Park Hwayong,Omoto Keiichi,Harihara Shinji,Stoneking Mark,Horai Satoshi. Dual origins of the Japanese: common ground for hunter-gatherer and farmer Y chromosomes.[J].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16,51(1):113-115.

[15]Yama Megumi. Ego consciousness in the Japanese psyche: culture, myth and disaster.[J].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2015,58(1):91-95.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与日语日常会话的共生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日本动漫治愈系现象学分析
日语寒暄语背后的文化解析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