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春思曲》的演唱分析
2017-04-07曹晶晶
曹晶晶
摘要: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自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歌曲《春思曲》的创作背景的研究,曲试结构简要的阐述了一个优秀的声乐专业学生该如何从吐字、咬字、气息及情感表达等歌唱技巧的控制来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黄自;创作背景;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一、《春思曲》曲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字今吾,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他是中国艺术歌曲史上最深远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以后的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1916入北京清华学校读书,他在那里开始了有关音乐的学习,并且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8年,转入到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第二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中国,并定居上海开始长达八年的任教生涯,任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教授积极致力于社会音乐教育。曾先后主编《音乐杂志》和《新夜报·音乐周刊》,创办上海管弦乐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他任教期间他以广博的知识以及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深获学生们的喜爱。
二、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背景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是黄自从外留学多年回到中国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导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期间创作的,这是一首抒情性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黄自谱曲。词作者韦瀚章所创作的词典雅精致,优美和谐,富有韵律,耐人寻味,深受黄自的喜爱,黄自很多次运用韦瀚章的词创作歌曲。他曾受过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传统音乐的熏陶,比较偏重于严谨的创作技法,采用含蓄细腻的情感,《春思曲》这首歌是根据歌词的要求进行谱曲的,作者黄自进行了大胆的创作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并且有意识的发挥声乐技巧并充分注意词意与曲调相结合,与钢琴伴奏高度相融合。体现了音乐鲜明生动,曲调优美流畅,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比较细致,整首歌曲采用复杂多变的调性的不断转换来描绘歌曲的意境,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因思念远方郎君,而无心梳妆打扮的情景。
三、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分析
(一)歌曲的曲式分析
《春思曲》结构工整、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旋律简洁、流畅,它的曲式为单三部曲式。
第一段1-10小节音乐的调式在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之间交替出现。前三小节为d自然小调,第4-6小节为d和声小调。d小调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悲歌,抑郁哀伤是其特征。首句“潇”字应该在控制好气息的前提下,要保证声音在高位置起音,要充分的打开腔体,唱出柔美的声音,声音中略带暗淡的色彩,更好的表现少女寂寥的情绪。第7-10小节为f小调。f小调是悲怆的小调,无比的沉重,悲壮,最具悲剧性的调性。第三句旋律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开始的旋律相同,随后改变,调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只把最后一个音由小字一组a改为降a,这一个音如画龙点睛般把主人公此时的生命状态勾勒出来,一个因思念远方情人夜不能入睡,导致次日花容肖瘦的年轻女子形象活生生的树立在眼前。“绿云慵掠,懒贴花钿”一句在调性上有f小调的色彩,运用了作者喜爱使用的终止式,这段旋律特别使用小调因素细腻的刻画出主人公娇柔无力,柔弱娇美的形象。
从“小楼独倚”第11小节起是第二乐段,开始有了新鲜的气息,接着在调性上从f小调转为F大调,11、12小节为F大调,F大调明朗而欢快,活泼风趣,甚至具有些许的谐谑性质,但有时也会蕴涵着一些隐隐的悲伤。随着“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调性也变得明朗起来。为了推动情绪的发展,“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的转调顺序是:由f小调—E大调—#C小调—F大调。此段大小调转换比较频繁,色彩变化鲜明,音调上也时而明朗,时而暗淡,表现出了女子看到在小楼窗边新发芽出的杨柳,和一对富有生命活力双燕相互追随嬉戏从而生出自己内心因思君的无限空虚寂寞和惆怅迷茫的心情,内心思绪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二)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时不仅是单纯的要唱出旋律,更要发音清晰,要让听众明白你在演唱什么,在歌唱艺术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是歌唱艺术的根基,咬字即人通过唇,齿,舌,牙,吼等一些器官将字咬成歌异的形态。由于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因素不同,根据不同的字要要准这三个因素,依正行腔,字正腔圆,才可以字咬正,吐字就是将咬成的字清晰的吐出来,咬字吐字相互依存,咬字是吐字的基礎,吐字是咬字的结果。弄清楚了咬字的概念,下面让我们进行歌曲《春思曲》的咬字吐字简要解析:《春思曲》的演唱音域从中央C到小字二组的g音,音程跳跃大,变化音多,调性色彩变化多。咬字吐字的清晰是歌唱者演唱的首要条件比如“前”、“眠”、“浅”、“钿”、“边”“燕”、“鞭”这几个字都是以“an”来收韵,演唱时要注意不要把字咬得太紧,要字头清晰,字腹正音,字尾准确,口腔要打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能唱得太直白,不然会失去诗词的意味。在歌唱时要围绕思念的情绪而展开的,不能只靠大白嗓子唱要增添内心情感,要唱得更为含蓄一些。这部作品中还应该对“寒”“掠”“妒”“过”“恨”等字做出突出表现。演唱时,要使咬字吐字统一地贯穿于发声中,以情带声。
(三)歌唱时情感的把握
歌唱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根据技术发出音色,将乐谱上的符号演变成听觉语言,歌唱时的灵魂是感情的抒发与表达。一个歌者训练出卓越的演唱技术只是作为歌唱的基础,所要表现出的情感才是艺术歌曲演唱的根本。歌者需要通过演唱,将自己对歌曲的审美内涵,精神内容完整的表现出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声乐作品为情感的源泉。因此一个歌者想要掌控歌曲情绪的表现,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创作者的创作作品时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且要把握好歌曲的整体结构,情绪变化。
在演唱《春思曲》时,只有使用真情实感才能演唱出感人肺腑的思君之情。才可以更好的做到作品情绪对比戏剧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通过对《春思曲》这首艺术作品的浅析,我们大致对该作品的演唱有所把握。艺术歌曲《春思曲》是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首非常细腻的作品,值得广泛音乐爱好者演唱和研究。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可以使大家对艺术歌曲《春思曲》内在感情的挖掘,演唱与表演的正确把握给予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春美.论黄自《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的教学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张敏,春天的思念—黄自歌曲《春思曲》演唱分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04).
[3]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曲百惠.《春思曲》演唱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