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策略探讨
2017-04-07曾恒
曾恒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以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为研究方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就业价值取向偏差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的策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引导策略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人数持续上升,自2011年突破六百五十万大关后,2014年又突破700万大关,人数一直高居不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公布,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高达765万人,再加上出国留学的约30万海归及往年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2016年就业人数高达1500万人,因此,2016年也成为了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为获取一份理性工作而不断做出调整与改变。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分析
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分析
(1)竞争性特点分析。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竞争环境因市场的存在而出现,因此,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生,想要在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对优秀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将竞争转化为自己前进的推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培养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敢于面對,积极解决问题,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2)学历性特点分析。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倾向于高学历知识人才,纵观往届大型招聘会及网络招聘可以发现,学历已经成为单位招聘的考核标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已经朝着学历性的方向发展。
(3)能力性特点分析。能力涵盖多方面,不仅包括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包含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认知等内容,自我生存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的独立能力,而自我认知能力则是大学生思维、表现等行为能力。在逐渐普及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必然会朝着能力型的方向转变,并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核心价值取向特点之一。
(4)市场性特点分析。大学毕业生利用招聘会与网络招聘的方式查找招聘信息,参与校招等了解市场发展动向,主动与人才市场接触,并积极做好就业准备,如果有合适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创新,而这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市场性的特点的主要表现。
(5)自主创业性特点分析。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另一条途径。近几年,网络上频繁报道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事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就业大潮中的新的渠道,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现在的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极强。
(6)职业平等性特点分析。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要注意改变择业要求,不能以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者薪酬丰厚的岗位为主,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能力,选择可以有自己发挥余地的岗位,这样才能确保个人价值的实现。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取向上的转变更加的灵活、主动,而这也是职业平等性的重要体现。
2.大学生常见的就业价值取向偏差分析
整体而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认为在高等教育下的自己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理应获得一份高薪酬的工作,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以薪酬作为就业的准则,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薪酬并不如个人期望的那么高;第二,高姿态。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对于就业单位的要求期望过高,将自身摆出一副高姿态,认为只有大型企业、大型机关、大型单位才是自己就业的去处,基层单位并非个人容身之所,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宁肯选择待业,也不愿到基层单位与岗位锻炼。第三,急功近利,很多大学生明白基层是锻炼自己的好去处,但是因薪酬、福利待遇过低,对于实现个人目标比较久远,往往会选择止步,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第四,求稳心态。很多大学生在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毕业之后会选择教师、公务员等稳定的行业,而忽略了个人的兴趣爱好。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1.高校就业指导
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成绩的巨人,技能的矮子,大学生很好地吸收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就这一点,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企业有一定的认知。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了解行业的特点,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以专业对口及薪酬为就业准则。因此,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工作。可以借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大学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的途径。
2.社会政策及媒体导向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就业政策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价值有直接影响,近几年,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诸多就业政策,这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起到了引导作用。然而,在供大于求的大环境当中,学生对于就业依然存在恐惧的心理,需要进一步引导。另外,随着社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其中也包含就业信息,因此,社会媒体就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为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在政策与媒体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最终获取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家庭的价值取向
步入社会之前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今天的中国,家长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总希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家长作为影响子女成长的因素之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家庭需要给大学生做好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第一,家长切记给孩子灌输名利观,而是要让子女明确兴趣爱好的重要性,第二,要给子女灌输敢于担当、承担责任的观念,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之后,最大的心愿是能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要做的是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明确当下就业形式,摆正就业心态,确保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在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并非每个人都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敢于面对,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失败,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积极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习惯,并主动寻找实习的机会,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寻求帮助。只有不断激发自身的主观性,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最终的成功,获得满意的工作。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取向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因此,高校、社会、家庭需要共同发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取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大学生自身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以便顺利步入社会,开启职场之旅。
参考文献:
[1]李阳.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5,(04):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