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外就是八宝山

2017-04-07詹文格

北京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北京

詹文格

如果当时不注册公司,把手上那点钱交个首付,然后夫妻俩在北京打工,咬着牙关还月供,把一套房供下来,现在已是身价千万了。想想这辈子就是个劳碌命,天命之年了,还在外面漂泊。这事真应了那句俗话:吃不穷,用不穷,人无算计永世穷。

初到北京的那年,我租住在京西北方旧货市场附近,推窗就能见到八宝山。现在想来,漂在北京的那几年,八宝山这个地名,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寓意。

这些年我一路漂泊,多少城市与自己擦肩而过,没有让我在它身旁停留一刻,都是一晃而过。于是我相信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为有缘而生,因为无缘而止。

2001年7月15日,那是北京申奥成功后的第三天。我从西客站出来,从热情的的士司机那儿,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狂欢之后的余波。

我沿着可直通青天的长安街一路西行,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在牵引,一直向西。当发现此地古柏森森,杨树成行,我身不由己地放缓了脚步。面对肃穆,我不敢放纵,我怕轻狂的脚步或一时的鲁莽惊忧了地下的英灵。

我不知道,京西僻地有一间晦暗的斗室,搁了一床、一桌、一凳、一椅,这是一间闲置多时的斗室,就像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在都市一隅等待故旧重逢。一直等到韶光远逝,容颜渐老,额头布满了皱纹。

瘸腿的房东摸出一串生锈的钥匙,让我逐个试探。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房东给我的一大串钥匙中,注定只有一把能开启这把沉寂的铜锁。当门锁弹开的一瞬,阳光像潮水一样奔涌而来。门锁也在苦苦等待,等待聚少离多的钥匙捅进它的内心,依靠咔嚓一声的脆响来点亮心底的光明。

推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肃穆的世界,它静止在喧嚣之后,被巨树和绿草遮盖。八宝山,一窗之隔,这般的机缘让我颇感意外。

八宝山方圆两公里鲜见林立的高楼,也没有繁华的商业中心,它清冷、深沉、内敛,找不到市井的喧闹,却有一种偏僻山村的寂静。

那年我刚过而立,独居这个僻静之地,对我来说算是一种考验。好在我不喜欢热闹,在京城也少有朋友往来,那段日子我借机修炼,找到了著名作家毕淑敏说的“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感觉。面对大师先哲的才气智慧,读过这样的文字,今生都不会寂寞。除了读书写作,我还编辑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书名叫《养生宝典》。我草拟了一份颇有诱惑性的广告,然后借用朋友的营业执照,找到《中国老年报》《中国老年》《老人天地》等几家报刊,付了数千元广告费,征稿启事就顺利刊登出來了。

那时候诚信还没有完全缺失,广告发布后效果很不错,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500多名古稀以上老人先后来稿。他们以自身的养生经验,阐述着长寿的秘诀。通过与长寿老人近距离对话,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生存智慧,什么叫真知灼见。朴素的道理让我手上的纸页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平和敦厚,宽容豁达,笑对人生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这些老人有身经百战的将军,有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离退休干部。喜欢书法的老人写来一些条幅:有郑板桥的“青菜萝卜糙米饭,瓦房天水菊花茶”;有陆游的“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编好这部《养生宝典》,然后又联系出版印刷。半年多的时间,刨去成本,还挣了一万多元。创意初获成功,让我看到了希望。接下来开始酝酿更大的计划,把老家刚买的商品房变卖了,带着十几年的积蓄开始在北京注册文化传播公司,把老婆孩子从老家接到了北京。那是我一生中最豪情满怀的时候,感觉自己离成功只一步之遥了。

现在想来是一身轻狂。不过我还得感谢石景山区鲁谷社区五芳园小学,那个规模颇大的公办小学,以每学期700元的借读费接收了我女儿插班入读五年级。这是申奥后的缕缕阳光,寒冷而傲慢的北京,在这个冬天给了我无边的温暖。这种关怀就像之后4毛钱乘公交,让千万农民工分享了首都的福利。

在注册公司的时候,我跑遍了北京内外。因为当时民房不允许注册,要求是商业性质的写字楼,而写字楼的租金超贵,难以承受。于是将目光从城区转向郊区。通州、昌平、顺义。现在想来,有件事肠子都要悔青啊!当时地铁1号线的延伸线正在扩建。八通线是通往通州区的,我在求租房子的时候,看到地铁沿线的楼盘正在搞促销,每平米才三千多。如果当时不注册公司,把手上那点钱交个首付,然后夫妻俩在北京打工,咬着牙关还月供,把一套房供下来,现在已是身价千万了。想想这辈子就是个劳碌命,天命之年了,还在外面漂泊。这事真应了那句俗话:吃不穷,用不穷,人无算计永世穷。

房没买错失良机还不说,关键是公司注册后,同类型的公司一夜之间冒出来很多,竞争日趋激烈。到了2003年“非典”期间几乎难以为继了。

此时我陷入第一轮焦虑。拖家带口,京城米贵,居而不易!怎么办呢?徘徊在八宝山这个清静之地,有点走投无路了。不知是这一带商业网点太少,人口密度不大,还是人们在讳忌什么,反正八宝山公交站永远显得孤单、清冷和落寞。如果是隆冬时节,所有的树木掉光了叶子,墓园一下子显得空空荡荡起来。朔风骤起,下过一场薄雪,许久也没有落下行人的脚板。在公墓往西的路边,有一排面朝公路的低矮商铺,其间除了一家朋驰汽车修理厂、一家联通手机服务店、一家上海英汉清洁机械直销点外,其余都是经营丧葬用品的门脸。小店中摆满了骨灰盒、寿衣、鲜花、花圈、经幡,浓黑的哀字或悼字渲染着死亡的冷寂。如果是晚上,路口的灯箱上能看到一些陵园的推销广告,蓝天白云的画面把墓地形容为最后的天堂,但是对于生者来说,比起诱人的鲜活世界,这样的天堂再美也叫地狱。公墓往东是北辰汽车租赁,接着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加油站,然后是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某天傍晚,我踯躅在八宝山沿线,突然一组画面赫然入目,那一刻我感到眼前白光一闪,整个身体都为之一震!没有风,说不上是冷,但一种凉意已侵入骨髓。这样的布局是谁事先刻意安排,还是无意之中的巧合?一边是妇产医院,一边是墓地,人生这条直线连着两个端点,滚烫的生命通过周身的血管沿着我脚下的路线直奔主题。在这条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地段上,好像是大师的手笔,浓缩了人生全部的内涵。一个人由婴儿降生,到垂暮之年进入坟墓,这是每一个生命行走的必然过程。生与死占据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端点,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定律,可以改变的只是两个端点之间的一段距离。它有长有短;可明亮,亦可灰暗,距离与色彩皆因人而异。我看清了宿命的所指。

公司在惨谈经营中,挨到了2005年。由于失去了最初一轮的发展机遇,女儿也面临升入初中的选择。想在北京就读就得花大价钱,曾在通州二中参加过借读考试,15个新生借读名额,女儿考了第8名。公榜的时候一家人好开心,在东北菜馆庆贺了一顿,可随之而来又颇感失落。学校通知家长,借读生除了正常学杂费,每个学年还得交1万元的借读费。高中不说,仅三年初中就得花好几万。想想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择,女儿在极不情愿的处境下,回到了江西老家。

2006年,女儿寄住在我姐姐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老师反映经常出入网吧。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匆匆结束了6年的北漂生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原点。一晃离开北京已经十个年头了,新北漂,老北漂,一茬一茬,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了又割。这些年,我身在远方,不知北京又接纳了多少漂泊者!

责任编辑 张琳琳

猜你喜欢

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想上北京华联
北京,北京
寻味北京
北京赢了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