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形势下,中资基建企业在塞尔维亚的风险分析
2017-04-07黄猛
前南斯拉夫的主体继承者—塞尔维亚共和国正逐渐成为中资基建企业的聚集地。目前对中资基建企业而言,得塞尔维亚者得欧洲之势。“一带一路”形势下,塞尔维亚正逐渐成为中资基建企业登陆欧洲的桥头堡和重要支点。本文通过对中资基建企业在塞尔维亚的环境解析,旨在了解塞尔维亚,为“一带一路”的欧洲延伸助推助力。
一、塞尔维亚概况
塞尔维亚地处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与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匈牙利接壤。首都贝尔格莱德。国土面积77474平方公里(不含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84.50%的人口(不含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其余有匈牙利族、波斯尼亚克族、罗姆族及斯洛伐克族等。主流宗教为东正教。语言为塞尔维亚语。塞尔维亚人口总数718.67万(不含科索沃地区,2016年统计),其中约六成是城市人口。主要城市与人口分布如下:
二、中资基建企业在塞尔维亚的环境及现状解析
1.政治环境
2016年,中塞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几十年传统友好关系开启了新篇章,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已签署《中塞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中塞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 促进信息互联互通的谅解备忘录》。
2017年1月15日,中国和塞尔维亚政府间的《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协定生效后,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取消了签证制度的中东欧国家。中国公民赴塞尔维亚旅游、经商或探亲,可免签入境,停留不超过30天。
2.基建合作现状
中塞双方聚焦重点合作领域,拓展重大合作项目,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作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优先方向。具体合作项目有:
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泽蒙—博尔察大桥)2014年底正式竣工,是中国在欧洲修建的第一座大桥。2017年3月,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E763高速宣布开工。
2016年,匈塞铁路项目签署并有望在2017年开始具体实施。这是中国铁路成套技术和装备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对于推动中欧铁路合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017年1月,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与塞尔维亚铁路基础建设公司正式签约“铁路线汇合点G-拉科维察-雷斯尼克”段铁路修复改造项目,标志着中国公司使用欧盟资金在塞实施的第一个铁路项目启动。
2017年1月,由中国机械公司承建的科斯托拉茨电站二期工程煤矿扩容举行开工仪式。
2017年1月,中车株机公司出售给尼古拉特斯拉火电厂中国电力机车产品进入塞尔维亚。为中国公司首次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在塞尔维亚赢得的首个项目。
除此,山东高速、中国水利、中国葛洲坝集团、东方电气等中资企业均有项目。
三、中资基建企业进入塞尔维亚面临的风险分析
1.塞尔维亚期望加入欧盟的愿望无法实现
塞尔维亚16年前就启动了加入欧盟的计划,塞尔维亚希望成为欧盟的一部分,但有两个条件塞尔维亚不能满足欧盟:一是承认科索沃独立;二是为了加入欧盟与俄罗斯交恶。所以,加入欧盟的谈判不会一蹴而就。之前很多中资企业认为:投资塞尔维亚就是投资欧盟。尤其是准备在当地实施投资项目的中资企业,想象着未来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后,现在投资的项目将会存在于欧盟国家。这种观念要及时改变。
2.塞尔维亚处在非友即敌的北约阴影之下
北约组织1999年轰炸了塞尔维亚,这给塞尔维亚带来极大创伤,相信塞尔维亚永远不会加入北约组织。但是周边接壤国家诸如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黑山相继加入北约,塞尔维亚处在包围之下。体现在塞尔维亚的大国角力不可避免,会影响中资基建企业使用欧洲复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
3.当地资源匮乏
塞尔维亚本国经济体量小,资源相对匮乏。生活物资、基建设备和物资通常需要进口,当地采购量小。但基建项目存在耗资大,需要资源多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工期或者合作前景。
4.当地劳动力缺乏
塞尔维亚人口少,加之历史上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等周边国家的不断战争,男性比例相对较小,同时适龄劳动力更倾向于去周边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务工,造成留在国内的适龄劳动力少。但是基建项目大,用工多,无法及时有效的招聘合格工人。如果劳动力来自中国,会造成中资企业的成本增加。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时,有时会约定当地本地雇员用工的比例,大量使用中國工人必然导致违约风险增加。
5.汇率变动风险
塞尔维亚使用的货币为塞尔维亚第纳尔。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波动较大,不断贬值的压力对中资企业的资金运用和合理安排提出很高的要求。因历史上塞尔维亚本国货币急剧贬值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地居民更倾向于把手中的当地货币兑换成欧元、美元。因此,外币和当地币兑换的商店随处可见。
6.政治选举和党派风险
塞尔维亚为多党制国家,今年5月将会再次进行大选。其党派较多且多数政见不一,导致大选舞弊、暗杀、互不承认失败等情况时有发生。在选举的过程中,本国重大项目往往成为党派的政治筹码,影响工程进度及资金的拨付。政党的更迭同时也影响了政策的连续性和执行力。
作者简介:
黄猛(1987—),男,山东青岛人,民族:汉族,职称:会计师,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