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用能力”提高的课前英语作业实施策略
2017-04-07张小红
【摘 要】英语课前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了优化英语课前作业有效性的设计方法,围绕听、说、读、写布置课前作业,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前作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48-02
【作者简介】张小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江苏吴江,215200)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接触到的英语材料少、信息量不足。这种缺乏阅读输入量、缺乏语言交流和实践的课堂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学用能力的。高中课时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学用能力呢?笔者在课前作业的布置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升“听”的能力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在课前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听的兴趣,提升学生听的能力。
1.听、唱英文歌曲。
课前,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选择节奏适中、词汇难度适宜的歌曲,通过缺词填空或听写句子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填写歌词,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提高了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在接触“环境保护”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听写迈克尔·杰克逊的Heal the world。这种带着任务去听歌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活了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能针对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2.观看英语视频、欣赏影视片段。
英语视频听力材料有很多,如英语新闻视频、TED演讲视频、原版佳片的经典对白等等。教师可以选择难度适宜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要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于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课上必须留有时间,给学生交流和发表意见的机会,确保听力作业的有效性。如谈论到“压力”这一主题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听TED平台上凯利·麦格尼格尔的演讲话题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在课堂讨论环节,很多学生都谈及了演讲中的中心句“how you think about stress matters”。这样的视频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压力观,更是在热烈的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学用能力。
二、提供多样练习素材,增强“说”的能力
1.每日课前5分钟话题演讲。
教师可精心挑选多种演讲内容供学生参考和选择,如简短作文(教师提供话题或学生自选话题)、自我介绍、英语故事、英语笑话、英语新闻、名人演讲模仿、介绍英语学习秘诀,等等。演讲篇幅不宜过长,课堂前5分钟内完成即可。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较明显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2.每周一次情景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话题或课文中精彩段落编写情景剧,让学生自由组合,业余时间排练,在课上进行表演,学生对这种创作和模仿往往积极性很高。有一次,班上两名学生模仿了电影Titanic中杰克和罗斯的经典对白,他们的表演赢得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每周一次的表演,让学生充满期待,既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让他们练习了口语,一举两得。
三、巧用学案视频资源,提高“读”的能力
在阅读课上,词汇教学和文章浅层理解问题已几乎占据了全部的课堂时间,若教师课上讲解的内容提到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并通过课堂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高层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生词和阅读技巧是影响阅读教学的两大障碍,教师可以重点关注这两块的课前作业布置。
1.词汇学案。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词性归类,把词汇表中众多无序的单词变得有序化,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词性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含有要重点学的动词的句子,培养学生通过语境观察动词的用法和搭配;也可以通过学案形式等,多种形式地呈现重點生词和短语的用法,让学生在语境中熟悉、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
2.阅读技能培养的视频。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方式,进行专题指导。微课专题可以围绕阅读技巧展开,包括词汇层面的阅读技巧,如猜测生词、使用词典、分辨近义词与反义词等;篇章层面的阅读技巧,如扫读、跳读、寻找主题句等;内容层面的阅读技巧,如理解作者立场、区分事实与观点、推论等。教师根据语篇确定训练的专题,制作一个或多个微课,每个微课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内容要精练,重点突出,通过问题设计和技能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四、增强主题拓展训练,培养“写”的能力
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使用英语语法、选用恰当的词汇,并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学生要完成一篇满意的作文,除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扎实的语法功底外,还要对主题有一定的理解,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教师可以在写作前引导学生做一些准备。
1.同主题阅读。
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的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为内容而读,为获取信息而读的机会。这些阅读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主题进行阐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反复出现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知识、篇章结构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话题的观点形成。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文明旅游”的书面表达时,教师分别从CNBC和《上海日报》上选择了题为Chinese Wonder: Why Their Tourists Behave So Badly和Unpleasant Chinese tourists to face the music的同主题文章,通过课前阅读,学生不仅了解了出现这些不文明旅游现象的原因和后果和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而且习得了相关话题的英文表达。在课堂教学环节,即使知识面狭窄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的写作活动自然水到渠成。
2.主题句翻译。
在批阅学生书面表达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因为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造成写作时中式英语屡见不鲜,如主语缺乏、谓语动词没有体现时态语态、词汇误用、词块搭配错误等。因此,训练学生灵活熟练地从汉语思维转换到英语思维,对学生写作的提高至关重要。而在训练学生汉英思维转换的过程中,引入围绕主题的句子翻译训练对写作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布置学生“战争”话题时,我们在课前让学生翻译了如下三个主题句:①那个地区发生了许多暴力事件。There had been too much violence in that region.(抽象译法)。②我们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译成:It is certain that we will eventually get the victory.(合句译法)。③我们要永远对生活抱乐观态度。译成:We must never stop taking an optimistic view of life.(正话反说)。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指导了我们的学生从汉语句式的习惯中跳出来,进行汉语与英语句式之间的转换,这样的训练方式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写作时的焦虑感。
总之,课前围绕主题布置的听、说、读、写作业,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课前的自主学习到课堂活动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角。在课堂上,教师则有了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解疑、组织学生讨论,增强了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的重心由“教”移到了“学”和“用”上,学生学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